■文/岳 潔

胃潰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它的出現和不良生活習慣有關。當代社會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難以按時吃飯,飲食的不規律加上煙酒和熬夜等不良習慣,造成胃潰瘍頻發,且發病人群逐漸從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群快速下移。事實上,胃潰瘍的誘發病菌主要是幽門螺桿菌,通過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治療胃潰瘍有顯著作用。
胃潰瘍癥狀和胃炎非常相似,有很多朋友自行服藥的時候,往往將這兩者混為一談,事實上還是有些不同的。這里總結一些胃潰瘍早期癥狀:首先是上腹疼痛,這個是胃潰瘍最顯著的特征,這種痛是有特點的,患者可以明顯感覺到是肌肉惡痛。而且發生的時間點往往是飯后,確切地說是飯后一個小時開始腹痛。一般來講,患者身體過一個小時左右會自行緩解,但有部分患者會持續到下一次進食,仍然得不到些微的緩解。整個流程在進食、腹痛、緩解、下一次進食反復循環。值得注意的是上腹的疼痛感也有可能不是肌肉疼痛,而是脹痛感,表現為嗝氣火辣辣、肚子燒灼感、燒心這一系列癥狀;其次,部分患者會出現大便顏色深、黑,這就可能是由胃潰瘍引起的消化道潰瘍出血。這類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此外胃潰瘍的癥狀并不是一直不斷地在發作,它具有明顯的后期性,會在連續一段時間的發作之后又迎來一段時間的緩解。無論是發病期還是緩解期,時長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不能一概而論。季節更替、身心疲勞、情緒波動時都有可能誘發胃潰瘍帶來的腹痛,胃潰瘍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它不像痢疾、霍亂這種病驟然起勢、病來如山倒。許多患者往往是在幾年甚至幾十年當中都沒有任何明顯的消化道癥狀,或者癥狀很輕微,以至于完全沒有被患者本人發現。甚至就連腹痛這種標志性病癥由于并沒有什么規律可言,從而很容易被忽視,需要患者在疑似發病時及時問診,判斷詳情。
胃潰瘍雖然是小病,但多數學者認為胃潰瘍癌變是存在的,其癌變率估計在1%~7%,胃潰瘍癌變常發生于潰瘍邊緣,癌細胞可浸潤潰瘍瘢痕結締組織之間,所以不要以為病小就可以強忍著不去醫院治療。

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C14呼吸檢測出。很多朋友都不把它當回事,確實很多人體內都有螺旋幽門桿菌,但它對于胃炎、胃潰瘍患者來說卻是非??鄲赖囊粋€東西。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總是反反復復,無論是中醫食補還是西醫用藥,總是無法完全好轉,在對胃粘膜的檢測后,才發現是螺旋幽門桿菌呈陽性導致的。螺旋幽門桿菌附著在胃黏膜上,對防御系統進行破壞,導致毒素作用于胃部,通過分泌的尿毒酶將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以及黏附因子等影響胃部健康,以誘發胃潰瘍、胃炎等多種疾病。據不完全統計,67%~80%患者的胃潰瘍都是由它引起。此外,幽門螺旋桿菌在進入身體之后會傷害腸胃黏膜功能,而且還會減慢胃腸道的蠕動速度,讓腸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速度減慢,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當然,幽門螺桿菌最致命的一點在于其和胃癌的關系,由于它會破壞胃部部分正常功能,很可能誘發癌癥,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這類癌癥出現頻次高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高是分不開的。
鑒于幽門螺桿菌對于人體的潛在危害性大且感染人群基數大,醫學界開發了一種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這類治療方案較為常見的有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所謂三聯療法是1種質子泵抑制劑或者枸櫞酸鉍加2種抗菌藥,療程為半個月,四聯療法則是1種質子泵抑制劑加枸櫞酸鉍加2種抗菌藥。三聯四聯的區別在于用藥的數量上,因為幽門螺桿菌耐藥性強,單一藥物很難治療成功,過去使用三聯療法,在《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四聯療法逐漸成為主流,相比三聯療法根治率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根治方法改良,但因為細菌高負荷、胃內低pH、黏膜免疫受損、抗生素耐藥、患者依從性差等多種因素,依然有根治失敗的情況出現,萬一發生此類情況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一步觀察治療。同時也有可能因為根治不夠徹底,未徹底殺死的細菌繼續生長繁殖導致胃潰瘍的復發。在進行醫學治療的同時,患者朋友還是應該注意個人生活飲食規律,不要吃刺激食物,保證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法發揮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