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云
摘 要:近年來信息化發展迅速,會計信息化趨勢也成為主流,在企業當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也對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就傳統會計核算模式進行分析,對比探究會計核算模式信息化的優勢所在,進而優化會計核算模式,促進會計管理水平。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會計核算模式
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會計信息化在近年來逐漸普及,逐步代替了手工記賬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會計管理水平,提高了核算效率。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也逐漸不能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會計信息化必將完全替代傳統模式成為新時期的會計主流模式。本文就會計信息化對會計核算模式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以求優化會計核算模式提高會計管理水平。
一、傳統會計核算模式的不足
1.核算標準不變
(1)會計核算科目不變。在傳統會計核算中,會計核算科目和級別不能改變,且科目的具體內容都非常明確不能更改,比如在二級明細科目。然而,在當前社會發展迅速,經濟形勢多變的情況下,固定的會計核算科目顯然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對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會計報表指標不變。在企業傳統會計核算當中,會計報表指標有著明確的要求,且報表所包含的具體科目數量很多,在會計報表填報說明當中有著詳細的說明信息,信息量大,對于會計人員在進行填寫報表時,碰到一些不常接觸的科目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有關說明信息,不利于會計記賬效率的提高。
2.核算時間延后
(1)財務記賬時間的延后。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企業無法及時從更多渠道獲得往來信息,財務人員需要等待憑證到位才能進行記錄,特別是對于多地進行經營活動的企業單位來說,有些經濟往來已經發生了,但需要一定的時間后才能將有關手續交到財務,因而造成了賬務處理的延遲,入賬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長此以往不利于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發現問題,容易出現財務風險。
(2)財務報表編制延后。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以手工為主要記賬方式在編制報表當中易出現延后情況。一方面是由于記賬上的延后導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報表編制有時間上的劃分,受到某些信息的延遲,也使得報表編制延后。在企業中,財務無法獲取有效信息時是無法進行報表編制的,因為,會計數據往往需要準確無誤,報表涉及到的數據有很多,一個會計數據的統計延遲就會影響整個報表的編制。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要及時給企業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才能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3.核算深度不夠
核算深度通常是指核算指標的詳細度和關聯度,在實際操作當中,考慮到人員素質和成本因素,也會放松核算指標深度標準,只要會計核算出與企業密切相關的一些財務數據便可以了,重點是掌握成本支出和收益利潤等方面。這也是會計信息化和傳統人工核算的區別之一,會計信息化的核算深度標準更高。
4.核算指標過少
傳統人工核算模式中,是體現不出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一些具體情況和信息的。如人力資源等,傳統核算指標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也使得在這些指標上無法用數據表現出來。且傳統核算方法中的貨幣計量指標單一,使用外幣交易的時候需要進行轉換,轉換時又涉及到當期匯率問題,這是比較麻煩的一點。而會計信息化恰恰彌補了傳統會計核算模式所涉及不到的方面。
二、信息化是對傳統會計核算模式的創新發展
1.信息化豐富了核算模式內容
會計信息化是在傳統核算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信息化的改進融合,仍然保留著原有的會計原理,也沿用了原有的科目核算,但在明細核算、總賬核算、會計報表、序時核算等方面上有所突破,在會計賬簿、報表上進行了創新。在會計核算中,仍以會計科目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從總賬核算的角度出發,傳統手工核算采用的單一的核算方式,在核算方式的多樣性上不及信息化的會計核算方式。在信息化的基礎上,會計核算可以有多種核算手段,從而滿足不同企業的會計核算需求,滿足管理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從序時核算的角度出發,一般會計手工核算使用的是三欄式日記賬,只能看出交易金額的大小,卻不能看到更多其他的信息。而在信息化的核算中,序時核算不僅能看見三欄式的,還能同時使用憑單式、多欄式、匯總式、聯合式等等日記賬,且體現出的科目內容更加豐富,打破了原有的單一化方式。盡管在明細核算中信息化核算與傳統的差別不大,但也相對而言增加了一些科目。三庫理論在編制報表的時候必不可少,在信息化核算方式中也引入了動態的“三庫理論”,可以對相關的會計數據進行計算,如可以進行職工薪酬的計算、銷售成本的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庫存成本計算等等,并編制出相應的會計報表。
在信息化的報表編制中,將所需數據進行關聯,靈活運用三庫理論,便可以生成想要的數據表,這樣方便快捷的制表方式是傳統核算模式所無法實現的。因此,會計信息化的核算活度更好,更加便捷具有可操作性,也是對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手工核算通常只能對照進行實時完成,在靈活性和隨機性上都有所欠缺,而信息化核算方式可以把隨機核算和實時核算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方便管理人員提取有用的會計信息。在信息化核算中,電子賬簿存儲在系統當中,不需要對厚厚的紙質賬簿進行無限次的來回翻閱,查找所需信息,只需要輕輕一點就能檢索出相應的會計數據,是對會計人員人力的大大解放,也讓會計及數據更加合理,為企業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信息化推進了會計核算廣度
核算廣度通常是指會計核算涵蓋范圍的大小。在信息化不斷加深的今天,核算廣度除了包括傳統的核算范圍,還要對新增的數據進行核算并創建數據庫進行存儲,以此來保存當前會計當中所蘊含的非貨幣信息,因此,當前信息化的核算方式推進了會計核算的廣度。在許多大企業當中,賬簿的類型是非常多的,有使用本位幣進行核算的,也有使用非本位幣進行核算的,創新了傳統核算的單一化結構,讓企業的管理能力和信息效力都得到了大大的增強。從核算指標的角度來看,信息化的核算方式可以通過“棋盤式對照表”更加全面地、全方位地體現資金流動的具體情況,也讓企業能夠更加清晰明確地掌握資金實時動向,從而促進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化。
3.信息化加深了會計核算深度
信息化核算對核算深度也有影響,讓核算指標的詳細度與關聯度都有所提高。在信息化核算中,編碼的運用非常普遍,可以說沒有具體的編碼就不會有完成的會計賬戶,會計科目的設置離不開會計科目編碼,編碼的內容越詳細那么會計核算的內也就更加的具體。傳統的核算方式只能體現一維結構,這并不能適用于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注定要被淘汰或被替代。信息化的核算方式是一種棋盤式的二維機構,可以結合計算機軟件開發和生成更多的更全面的報表數據,對報表的指標也是一種極大的豐富。在棋盤式的報表中,可以在同一時間使用兩種填報方式,并體現出橫向和縱向的結合交叉,讓表格內容更加豐富。棋盤式的報表形式也是會計報表的一種創新,它能夠更加清晰地體現不同科目之間的內在關系,在未來也必將得到廣泛的推廣和運用。
4.信息化實現了即時會計核算
信息化的另一個影響就是讓會計核算實現了即時化,在計算機龐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下,核算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是人力計算的數十倍,同時,信息化在網絡的基礎上實現了遠距離的即時輸送,讓會計數據的傳輸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讓會計核算擺脫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在企業發生經濟業務時,特別是異地分支機構的企業,只要在系統中進行錄入,再聯網傳輸,便能實現會計數據的及時傳輸,極大地避免了會計信息滯后導致的經營風險。會計信息化對傳統會計核算是一種創新和發展,能夠及時將發生的經濟信息體現在會計賬務之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會計信息化是對傳統會計模式的一次創新和改變,不僅讓會計記賬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也讓會計核算的方式更加靈活多變,從而滿足了當前企業對會計核算的需求,也使得企業管理者能夠及時發現賬務問題,避免賬務風險和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1]趙男男.電算化對會計工作方法的影響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4).
[2]涂偉.人工智能在會計核算與監督中的信息化應用分析[J].金融經濟,2018(14):186-187.
[3]侯秋偉.關于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形式影響的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14).
[4]劉娟.會計信息化下制造成本核算方法芻議[J].現代商業,2018(13):158-159.
[5]左瑞忠.會計信息化對會計核算模式的影響探究[J].中國商論,2017(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