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研究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中細節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都是在醫院進行送檢的血液標本中選擇出300例,時間控制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衡處理為兩組,其中參照組(n=150)選擇常規管理,研究組(n=150)選擇細節管理。結果 研究組的血液標本合格率98.67%高于參照組的93.33%,且表現為(P<0.05);分析起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包含:①采血量不足或者是錯誤;②申請單及標本標簽不一致;③溶血;④抗凝標本出現凝血。結論 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過程中,應該應用細節管理,便于標本合格例數的增加。
[關鍵詞] 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細節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c)-0064-02
在醫院的各項疾病檢查或是診斷中,血液標本檢驗已經十分普遍,它的檢驗結果會因很多因素出現變化,然而血液標本的采集若是不合格便會使得檢驗結果不夠真實準確,最終影響了醫師們診斷疾病和評估病情。在醫學技術的創新發展背景下,血壓采集、血液檢驗也加入了新技術,讓醫院實驗室中的各項檢驗也趨于精準化,更加注重細節[1]。所以,細節管理加入臨床檢驗中十分重要。醫院選擇了300例血液標本(時間: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其中一組選擇常規管理,另一組選擇細節管理,其中后者的管理效果非常明顯,血液標本合格率更高,詳細的對比管理成效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都是在醫院進行送檢的血液標本中選擇出3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衡處理為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至本次血液標本采集的管理研究。其中參照組(n=150):男性血液標本80例,女性血液標本70例,最高年齡50歲,最低年齡1歲,中位年齡數值(26.65±15.54)歲;研究組(n=150):男性血液標本78例,女性血液標本72例,最高年齡51歲,最低年齡1歲,中位年齡數值(26.60±15.54)歲。兩組一般資料沒有研究價值(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選擇常規管理,主要是按照以往保留針頭的辦法直接將血液注進采血試管內,然后運輸標本、保存標本等等;研究組選擇細節管理,實際執行的內容涉及:①當醫務工作人員對患者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以前就對他們給予心理上的疏導,以便協助他們對自我產生的緊張心理做出調節,隨后在他們處于安靜的情形下對血液采集體位做出調整,以便能利用最佳體位完成標本的成功采集工作。②醫務工作人員應該在執行血液標本的相關采集工作之前就叮囑好患者們需提前12 h進行禁食,且要保證空腹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在16 h以內;再于次日清晨7:00-8:00左右如期完成采集血液工作[2]。要是患者還需要進行其他復查的一些項目,可以保證他們有相對穩定不變的采集時間。③在進行血液標本采集工作的時候,一定要交代患者們保持統一的采集體位,尤其是選取適宜、舒適的坐姿后讓他們保持靜息才可進行采血,同時告訴他們不能隨意進行肢體的晃動或制動,否則容易出現穿刺事件。④采集血液的時候盡量選擇“小號”針頭,一定要注意不能采集患者近心端的血液,同時要告訴他們手掌可以自然放松地張開,但不能反復性的多次握拳,保證止血帶擁有適宜的松緊程度,還要保證此止血帶使用1 min以內就要快速成功采集完畢[3]。⑤主要運用真空采血管完成血液采集工作,千萬不能使勁抽吸,要慢慢地注進采集試管內,對采集時間要正確詳細記錄好。⑥最后就是結束采集標本之后要及時進行送檢,若是沒有及時進行送檢便需選擇專業化的臨床儲存柜完成保存,調整溫度維持在4℃為宜。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各組的血液標本合格率與不合格率,然后對不合格原因進行細致分析。
1.4? 統計方法
300例血液標本的采集管理數據均正確的輸入進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其中標本病例基本情況用均數±標準差表現,且選擇t檢驗處理;而血液標本合格率、不合格率用(%)體現,并選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液標本合格率
研究組的血液標本合格率98.67%(148/150),參照組的血液標本合格率93.33%(140/150)。比較下,研究組的血液標本合格率更高(P<0.05),為此研究價值顯著。見表1。
2.2? 分析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
參照組出現血液標本不合格共計10例(6.67%),其中采血量不足或者是錯誤計2例(1.33%)、申請單及標本標簽不一致計3例(2.00%)、溶血計4例(2.67%)、抗凝標本出現凝血計1例(0.67%);研究組出現血液標本不合格共計2例(1.33%),其中采血量不足或者是錯誤計0例(0.00%)、申請單及標本標簽不一致計0例(0.00%)、溶血計1例(0.67%)、抗凝標本出現凝血計1例(0.67%)。
3? 討論
近些年醫療水平在飛越提升背景下,醫院血液標本在檢驗技術上更是得到了完善與更新,使得臨床疾病診斷時已經離不開血液標本的檢測。在此種醫療水平提升的需求下,應以更嚴格的要求來規范血液標本臨床采集工作,在具體操作之中,一些細節問題易被醫務工作人員所忽視,使得血液標本相關采集工作質量不高,造成合格率低,嚴重影響著檢驗結果的正確性。為此,血液采集的時候,需要采血醫務工作人員對各方面的影響原因進行嚴格控制,不僅需有較高的專業技術以及自身綜合素質,并且也需對患者自身給予更多細致、全面的關懷,同時嚴格遵守血液標本采集的臨床規范流程以及具體操作方法來執行。也需重視以下問題:①進行血液采集之前,需臨床醫務工作人員囑托好患者千萬不可以進行激烈性、強度大的運動,以免運動之后患者身體內血液指標呈現為上升的趨勢,從而干擾到血液檢驗的標準性。②進行抽血前,患者應該禁食約12 h,若是此段時間內使用了蛋白質或是氨基酸類的食物,很可能造成血液內某些化學成分的改變,身體在飲食后的一段時間有所代謝,這段時間進行血液采集多數是不正常、不準確的;但不能餓到患者,鑒于這種狀態會造成患者機體內血清蛋白指標、葡萄糖指標等呈現降低狀態[4]。③臨床研究中曾確切表明:選擇正確坐姿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能夠提高檢驗質量,要是臥姿的情況下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患者血液指標表現出升高狀態,和坐姿情況下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各項指標有很大的差別,為此實際進行血液標本采集過程中要選擇坐姿。此外,進行血液采集的時候正確選用止血帶、其時間過于長就會造成患者靜脈壓出現改變,進而造成血液標本檢驗指標參數出現改變。④選擇注射器進行采血,要是太過用力的進行抽血或選擇“大號針頭”,以避免溶血事件。
臨床進行血液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實施細節管理,比如說:采集操作中要求患者維持足夠安靜且平和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由于患者過度緊張而降低了和醫務工作人員之間配合的密切程度,而最終對采血質量產生影響[5]。為此,細節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更加關注于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工作,能夠高配合度地完成采血。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的血液標本合格148例(98.67%)高于參照組的140例(93.33%)(P<0.05);這與孫文卉[6]中細節管理效果接近,體現出細節管理應用的重要性以及推廣價值,但是存在一部分不合格的標本,分析原因,主要涉及到的因素是:采血量不足或者是錯誤、申請單及標本標簽不一致、溶血、抗凝標本出現凝血,為此仍需繼續加強細節管理工作,以期提升血液標本采集檢驗質量。
綜上所述,細節管理應用于臨床血液標本的采集中,能夠提升血液標本合格率,非常值得借鑒。針對不合格的標本進行具體原因的分析,便于更加細致的實施細節管理。
[參考文獻]
[1]? 周陽.細節管理在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6):2158-2159.
[2]? 高艷.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中細節管理研究[J].醫藥前沿,2018,8(14):123.
[3]? 張玲.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中細節管理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1574.
[4]? 張良祺.細節管理在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6,6(23):360-361.
[5]? 琚紹坦,劉翠.細節管理在臨床血液檢驗標本采集中的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118-119.
[6]? 孫文卉.細節管理應用于臨床血液標本采集的質量控制效果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15):189.
(收稿日期:2019-02-24)
[作者簡介] 朱建芹(1976-),女,山東東營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