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 屠一敏 朱曉潔 李霞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科護士專科培訓提高護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樣選取31名護士接受精神專科培訓。在培訓前后,通過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評估護士核心能力并運用反思日記對培訓后的感受與反饋進行評價。結果 培訓后,護士核心能力總分,臨床護理、倫理與法律實踐、人際關系、專業發展、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等5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神科護士專科培訓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有利于護士對自身專業價值認可。
[關鍵詞] 精神科;專科培訓;核心能力;護士;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c)-0150-02
2010年,WHO全球研究表明,神經精神障礙占疾病總負擔的10.4%,神經精神問題已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突出問題。隨著中國社會發展,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1]。《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要加快護理專業化發展步伐[2]。建立專科護理培訓體系,提升專科護理水平,已成為精神科臨床實踐發展的戰略和方向。護士核心能力是一種專業能力,是護士整合自己知識、技能和態度,執行護理任務的能力[3],是臨床護士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本研究旨在通過對精神科護士進行專科培訓,全面提升核心能力,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抽取10個病區的臨床護士各3~4名,共31名研究對象。年齡(30.71±5.24)歲;工作年限(8.64±6.12);女28名(90.3%),男3名(9.7%);任職情況:護士18名(58.1%),責任組長10名(32.3%),護士長3名(9.6%);學歷:中專3名(9.7%),大專18名(58.1%),本科10名(32.2%);職稱:護士8名(25.8%),護師18名(58.1%),主管護師5名(16.1%)。
1.2? 方法
1.2.1 培訓方法? 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和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護理專家作為培訓教師。培訓共計69學時,集中授課8次,每次1整個工作日,為期2個月。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如講解、案例分析、示教、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
培訓內容:(1)理論授課:①溝通技能:溝通基本框架、治療性溝通關系、突發狀況下溝通原則、應對不同信仰和文化習俗的溝通技巧;②專業發展:國內外精神科護理新動態、信息檢索方法、精神科專業晉升通道、精神科護士職業發展規劃、護理查房思路與實踐;③風險預判:精神科常見風險評估與管理、臨床護理思維拓展訓練、與患者相關突發事件處理;④護理科研:方法、課題與論文撰寫、護理文獻評價、精神科循證護理結果應用;⑤組織管理:常用的組織管理理論、技巧;⑥法律知識:相關法律在精神科臨床護理中的實踐、經典案例分析、法律制約下的“約束與隔離”。(2)臨床實踐:①個案護理:指定個案進行評估完成《個案護理評估表》,確定患者需求和問題,制定可行照護方案,監測和反饋病情進展,提供針對性心理支持;②溝通實踐:指定案例進行情景模擬,與患者建立和維護有效治療性溝通關系、以建設性態度表達不同意見、非言語溝通訓練。每項內容均有指導老師進行評價。
1.2.2 評價工具及方法? (1)調查問卷。自設一般資料調查表,其內容包括:年齡、工作年限、性別、任職情況、學歷、職稱。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4](CIRN),有7個維度:評判性思維及科研能力、臨床護理、領導能力、人際、倫理及法律實踐、專業的發展、教育咨詢,58個項目,分為0~4分5個等級。如果總分得分較高,則該護士具有更高和更全面的核心能力。CIRN總體信度Cronbach'sα為0.89,效標關聯效度r=0.44,(P<0.05)。培訓前后發放問卷31分,均回收有效問卷31份,回收率均為100%。
(2)反思日記。回想培訓經歷的內容:①培訓結束后的收獲和感受,學到的新知識和理念;②反思過去工作中做得好和需要改進之處,對以后工作的啟示;③對未來職業生涯有什么規劃。按反思日記要求,應符合如下原則:①無論質量如何都反饋,不符合標準時,在反饋中進行指點和糾正;②有疑問時,應結合自己的經驗、書籍或詢問專家,回答疑問;③內容完整,鼓勵和恰當提醒護士深思。
1.3?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問卷數據,計量數據用平均值和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按頻率和百分比描述。通過t檢驗和非參數檢驗分析培訓前后的CIRN得分。通過類屬分析法分析反思日記。
2? 結果
2.1? 培訓前后護士核心能力水平比較
培訓前后護士核心能力總分等維度得分高于培訓前。見表1。
2.2? 反思日記結果
2.2.1 反思1:精神科護士對自身專業角色及價值的反思? 護士的專業角色應從“傳達”進步到“對患者解惑”,“我認為護士最主要是執行醫囑,忽略了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對患者評估,提供護理干預和對其心理疏導”。“一個具有較強臨床實踐能力的護士,可以通過經驗、知識和有效的溝通及時預見患者可能發生的風險,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這是我們專業價值的體現”。
2.2.2 反思2:對自身職業規劃? 護士反思自身執業規劃情況。“在工作中得過且過,幾乎不關心精神科護理的最新發展也沒有想過今后發展方向”。護士反思職業規劃的重要意義。“對職業生涯做好規劃,找到自身優勢和適合的職業發展方向,才能擁有更大晉升空間”。
3? 討論
3.1? 專科培訓對于提升護士臨床實踐能力極其有利
臨床實踐能力是護士完成護理工作所具備的前提和基礎。該次通過風險預判、臨床護理的思維拓展訓練、溝通技巧等培訓,重點培養護士與患者建立有效治療性溝通關系的能力,發現其中問題、尋找根源所在、形成主動質疑。培訓結束以后,護士的臨床護理、人際關系和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反思日記中護士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在疾病治療、觀察和評估等方面的重要性,針對不同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與心理疏導。
3.2? 專科培訓有效提升職業發展能力
隨著精神科護理專業的快速發展,護士擁有了更多的職業發展和晉升機會,這就需要我們開發職業潛能,管理與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目前,精神科護士普遍缺乏對職業目標、自我展示、職業探索及職業價值的認知,對職業生涯缺乏規劃,而職業生涯規劃是影響護士擇業、離職和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5]。因此該次進行精神科護理職業發展系統化培訓,從國內外動態、精神科護理晉升通道,到如何做好自身規劃,幫助理清思路,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合理設定目標與實現策略,護士的專業發展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反思日記中,護士也反思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意義,開始學會專注自身優勢,嘗試自身規劃。可本次研究表明護士的領導、教育咨詢能力沒有明顯的提高,這兩種能力還有待在護理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逐步提高。
3.3? 專科培訓在提升護士核心能力中的重要意義
護理過程是護士運用專業系統化知識及技能解決護理問題的過程。從評估、到評價,再到護理問題的確定,照護方案制定,病情監測,個性化心理支持,每個階段都是護士核心能力體現。核心能力是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綜合能力,護理質量高低的關鍵取決于護士的核心能力。該次通過對專科的培訓,護士核心能力有極大提高。護士及時轉變臨床思維的模式,看重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有策略的進行職業規劃,對自身角色定位、職業穩定性及學科發展有重要意義。
4? 小結
該研究顯示,對精神科護士進行專科培訓可以有效提升護士核心能力、職業發展能力,促進精神科護士職業價值的認同和從業信心,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悅勤.中國精神障礙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15-16.
[2]? 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S].2011.
[3]? 歐盡南.護士核心能力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6,31(3):98-101.
[4]? 劉明,WipadaK,WilawanS,等.中國注冊護士能力架構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691-694.
[5]? 陳艮,安鳳榮,武平平.精神科護士的規范化培訓與職業生涯規劃[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4):12-14.
(收稿日期:2019-02-21)
[作者簡介] 徐文靜(1980-),女,上海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工作。
[通訊作者] 屠一敏(1963-),女,上海人,本科,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與教育工作,E-mail:tym-4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