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順
[摘要] 兒科是醫院的特殊科室,患者均為未成年人,且嬰幼兒占比較高,潛在的風險因素較多,醫療服務風險系數較高,臨床治療和護理難度均較大,因而必須實施針對性的風險管理。該文對兒科醫療風險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并綜述研究了風險管理的實施對策及有效性。
[關鍵詞] 兒科;風險管理;實施對策;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082-02
風險管理是現代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對象主要是指過程或體系中存在的,直接或間接導致問題的不安全因素及其不良后果,針對存在或潛在風險進行主動積極地識別、評估、評價和處理,從而消除存在或潛在的風險因素,同時消除或減輕其不良影響,從而保證活動過程或體系的安全性。兒科作為醫療單位的高風險科室,風險因素較多,必須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而風險管理的臨床實施具有良好意義[1]。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兒科風險管理具體實施對策及有效性,從而為兒科風險管理的臨床實施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1? 兒科醫療風險的特征
兒科患者多是無自理能力的兒童,認知能力和配合能力較差,不確定因素較多,且受家長、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較多,患兒個體差異性較大,且醫療活動的風險系數較高。兒科醫護人員的責任特殊,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來自各方面的風險,且風險因素密布于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一旦觸發危險因素,可引起死亡、傷殘等不良后果。兒科醫療活動中的不確定性有害因素較多,具有一定未知性,但是醫護人員對于風險因素的識別、評價和處理能力有限。近年來直接或間接患兒死亡或傷殘的不良事件也時有發生,針對兒科風險管理的要求也不斷提升,考慮到兒科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必須積極改善兒科風險管理模式,探索一套可靠的管理方法[2]。
2? 風險管理措施
2.1? 轉變管理理念
傳統的醫療服務管理理念認為,不安全及不良事件的產生主要歸咎于醫務人員個人。現代安全管理理念認為,個體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和行為不當是導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但是個體的安全意識不強或安全行為不規范,主要與管理不力密切相關,管理者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
現代醫療風險管理要求醫院應該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風險防控機制建,管理者應有組織、系統地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培養具有風險識別、評估、評價和處理能力的醫護人員,將現代醫療風險管理與醫院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科風險管理問題,總結好經驗,主動改進、創新措施兒科醫療服務措施,積極建設、完善防控體系,建立符合自身積極情況的兒科醫療風險防控機制,而非單純從醫護人員的行為入手,使風險管理真正為醫護人員和患兒風險防控所服務。
2.2? 完善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是一個精細化的管理程序,兒科的風險管理尤為復雜,應針對兒科患兒的醫療服務特殊性,完善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在風險管理流程制定中,應重視人員和職責的優化:①應提高人員準入門檻,提高醫護人員業務能力;②應保證人員和崗位安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使人員各司其職、精力集中,各自做好自身工作,同時積極配合完成團隊工作;③應明確獎懲制度,運用績效考核約束醫護人員的行為,合理利用獎勵制度激勵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醫護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而調動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兒科患兒中,以急癥為主,患兒病情變化快,需要做好應急處理準備,因而應針對各類突發事件或危重病例制定各項操作流程,對人員和物品進行明確管理,如準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搶救時能在短時間內獲取藥品和設備,同時定期檢查維護藥品設備,保證其能正常使用,每次使用后仔細檢查,并補充藥品和材料,嚴格記錄。
2.3? 明確風險因素
兒科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證患兒身心健康,同時降低醫療風險事件及不良事件對醫院的損害及經濟損失。只有明確了風險因素,才能規避和消除風險因素,實現高效的風險管理,為此應對兒科進行全面的風險因素梳理。兒科的風險因素眾多,因而需要按照發生概率、規模、類型等條件對風險因素進行分類管理,羅列風險危害的高低。科室內部展開風險排查和評估,針對兒科目前存在的風險點進行風險等級分級,通過各種分級管理使風險的危害降到最低。患兒自身存在的哭鬧、不配合治療等危險因素是兒科風險管理的基本風險類型,其次為不規范醫療服務行為、醫療服務缺陷、醫患糾紛等風險因素,只有明確風險因素,強化風險因素的認識和識別,才能真正提高兒科風險管理質量[3]。
2.4? 針對性強化風險管理教育
當前,醫護人員的風險管理教育相對不足,針對兒科的風險管理教育尤其缺乏,因而必須針對這一薄弱點進行強化教育。應對醫護人員進行兒科專題風險教育的培訓,強化醫護人員的風險管理認識,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培養其強烈的風險防范意識。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兒科工作制度、護理風險防控制度及上級最新文件要求,編撰風險管理培訓材料,對兒科醫療活動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因素進行說明,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4]。要求兒科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嚴以律己,審慎地約束日常行為,具備高度責任感和風險防控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不容松懈。同時,定期開展基礎知識、業務技能培訓,保證兒科醫護人員具備過硬的業務能力,從根本上減少風險的發生,并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此外,應對醫護人員進行醫療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在保證醫德修養的基礎上,幫助醫護人員學會自覺防控醫療風險,并從法律角度認識風險事件的發生原因和問題,理性看待醫療服務風險,量化評估風險,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和患兒。
2.5? 強化醫患溝通能力
兒科患兒溝通難度較大,因而與家長的溝通是醫患溝通的重點。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和包容患兒家長,建立起良好醫患關系的橋梁;在日常交流中,要親切溫柔、耐心細致,盡量安撫患兒和家長,切不可誤解、遷怒患兒或家長,無論何時,理智地與患兒及家長交流,避免出現言語沖突。當患兒不配合或家屬不理解時,應耐心勸解,糾正其錯誤認知和行為,改善兩者的聯系[5]。
3? 風險管理在兒科醫療服務中的實施意義
3.1? 降低了醫療風險事件風險
防控醫療風險事件是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兒科的高風險特征和患者特殊性,使得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風險管理尤為重要。兒科風險管理中,可以明確風險因素,醫護人員可以抓住醫療和護理工作的風險因素,并確定容易發生風險的環節,積極落實各項風險防控對策,從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醫療風險事件,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兒科風險管理對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和操作進行了約束和處理,在實際工作中差錯事故發生率顯著降低。
3.2? 提升了醫療服務質量
兒科風險管理的實施形成了一條醫療質量提升——服務態度改善——醫療服務規范的“防護鏈”,對于綜合服務質量的提升具有很大幫助。風險管理相關文獻報道顯示,兒科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對臨床治療、護理、危重兒救治、急救處理、消毒隔離等工作項目進行評估,結果顯示,風險管理時候實施后,臨床護理和治療綜合質量評分均有了較大提升,實施后評分較治療前提升20%~40%,可見風險管理對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較為有利。
3.3? 改善了護患關系
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我國兒童出生率有了明顯提升,而隨著而來的是兒科的巨大工作壓力,各級醫院兒科就診量大幅度提升,這為風險管理埋下了安全隱患。家長對患兒關心備至,而兒童臨床治療依從性差,因而極易出現醫患糾紛問題,護理滿意度也相對較差。兒科是醫療投訴和護理投訴較多的科室之一,同時也暴露出較多護理缺陷,醫療糾紛問題較為嚴峻。實施風險管理,顯著減少了護理缺陷,降低了投訴數量,醫患糾紛問題得了很大緩解。實施風險管理后,醫療服務技術水平提升了很多提升,同時也消除了日常工作中的不完善和失誤,故從根本上改善了醫患糾紛問題。風險管理使患兒家屬滿意度的提升較為明顯,風險管理實施過程中,醫護人員以患兒為中心,滿足了患兒及家長的臨床服務需求,同時也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因而有助于護患關系的改善。此外,風險管理中強化了醫患關系的維護要求,保證了醫患間的有效溝通,有助于建立互信、互助的醫患模式,可有效避免醫患糾紛的產生,同時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
4? 小結
兒科風險管理的實施,促進了風險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可為患兒提供更為安全、高效的優質服務。在風險管理實施中,應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流程,明確風險因素,針對性強化風險管理教育,強化醫患溝通能力,從而真正降低醫療風險事件風險,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改善了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熊勇,姜玉娥,付四毛,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兒科門診輸液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52-55.
[2]? 張岫秀,劉淑娟.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兒科門診輸液風險管理中的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23):3549-3551.
[3]? 鄭敏,張永梅.細節管理與風險管理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7):165.
[4]? 曾芬.兒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J].河北醫藥,2013,35(12):1915-1916.
[5]? 張悅,陳艷,孫雯敏.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醫院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22-24.
(收稿日期: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