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明佳

【摘 要】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病例資料中選定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利用抽簽法分為實驗組(28例;臨床護理路徑)及對照組(28例;常規護理)。結果:觀察及分析2組患者各項數據,明顯實驗組護理效果更為理想,對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滿意。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主要治療方法是介入治療,創傷較小,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但是由于患者不夠了解疾病及手術,容易出現擔憂及恐懼等情緒,因此臨床上應加強心血管疾病護理。本文選定56例患者,對心血管疾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進行了研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自我院隨機抽取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時間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分組辦法是抽簽法,均自愿參與。實驗組28例,男女比例18:10,年齡分布范圍5歲至71歲,中位年齡48.4歲;對照組28例,男女比例17:11,年齡分布范圍6歲至72歲,中位年齡48.5歲。2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28例實施常規護理:護士應對患者疾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做好相關護理記錄,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用藥指導等。
實驗組28例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水應合理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并分項實施,對于每個項目來說,均具有對應的計劃、檢查、評估及標準等。(1)由于患者對疾病恢復缺乏一定信心,焦慮及緊張情緒較為嚴重。另外,多數患者不了解介入治療,治療過程中難免產生不良情緒,加之患者術后容易出現血管迷走反射、低血壓、尿潴留等并發癥,可對患者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護士應做好患者相關預防工作。(2)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主訴,與患者構建積極溝通,同情并關心患者,針對患者不同心理問題,為患者實施針對性安慰及指導。術前與患者加強溝通,為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相關內容,消除患者不良情緒,術中保證介入治療室整齊干凈,放松患者緊張情緒,利用恰當時機分散患者注意力,對患者緊張情緒進行有效調節。(3)護士應做好患者并發癥預防工作,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術前不宜過長時間禁食,利用靜脈補液方法對患者血容量不足進行彌補,術前3d,為患者實施相應健康指導,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尿,對患者進行有意識排尿訓練,穿刺時,患者應積極配合,避免反復穿刺,護士應對患者局部皮膚溫度、張力、顏色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術后24h下床活動時,指導患者避免用力下蹲及用力大便,做好患者保暖工作。(4)護士應為患者實施相應健康教育,包括治療、康復及專業護理等相關內容,指導患者積極配合術中相關操作,術后對患者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叮囑患者按時服藥,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出院后告知患者避免受涼,定期返院復查,利用健康知識講座、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展板等手段來加強患者疾病了解程度。
1.3 統計學計算
本組實驗中,行t檢驗、X2檢驗過程中參照SPSS19.0軟件,對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進行臨床分析,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對比對照組,明顯實驗組護理效果更為理想,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探究中,并發癥包括尿潴留、低血壓、血腫、出血、迷走神經反射。
3 討論
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臨床護理路徑,可行性較高,是一種高效率、低風險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促進患者護理效果顯著提升。
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并發癥發生及發展進行有效控制。分析得出,并發癥發生原因是因為術前禁食、造影劑高滲、術中失血過多、手術時間過長等因素導致,若患者空腹大量飲水,可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導致患者出現急性胃擴張,因此,在臨床護理路徑中,主要內容是并發癥預防,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
本組結果:明顯實驗組護理效果更為理想。
綜合以上數據得出,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吳榮玲, 張春梅, 丁艷華. 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7(44):279.
林彩霞.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婦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評價[J].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7(44):35.
溫桂華. 臨床護理路徑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6):99.
孫立平.臨床護理路徑在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