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而“文明的韌性”就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對待外來侵略時的生命力的綜合表現。
這讓我想起了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在歷史的長河里,在歲月的淘洗中終究沒有逃脫厄運,而中國卻一直綿延發展至今,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化之輝煌。這是為何?這是文明的韌性,讓中華民族立于歷史的不敗之地,是中國人民的韌性成就了中華民族的強大的生命力。
古代之中國,雖然也經歷過外來民族的侵略,像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代,還有后面的元、清二朝。但中華民族卻并沒有為他們所摧殘,反而把他們同化了,讓他們融入到我們的文明里。而中華文明在與外來文明碰撞時所展示出的強大的韌性使得中華文化一直得以傳承,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文明。
文明的韌性在當今尤為重要。而今,世界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文明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然而這也再一次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嫉妒,于是,中華民族又正遭遇著強大的“對手”。然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誰能阻擋得了的。
面對美國的強權,我們不畏懼,我們在底線面前,保持原則,絲毫不讓。面對臺灣問題,我們沒有絲毫的談判余地。美國打臺灣牌就是挑戰我們的底線,中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面對強權的經濟打壓,我們保持理性,可談的盡量談,在合理的范圍內,我們包容,然而我們已非曾經的中國,我們可以有效地拿起我們的武器,合理地反擊。用中華民族獨有的韌性有力地應對著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這就是中國的特色,這就是中華文明的特色。
華為的遭遇更是見證中國人的韌性,在大棒面前倔強雄起,用中國的智慧和見識為自己贏得了不敗之本,用獨有的氣魄讓世界折服。華為是我們的榜樣,華為老總任正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韌性。
中華民族注定因為韌性傲立于世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讓中華民族變得更加倔強、更加包容、更加強大,也正是這文明的韌性讓中國不懼風雨、迎風破浪、揚帆遠航。
1、理直氣壯,主題鮮明。文章開篇直奔主題,指出文明的韌性就是民族文明生命力的綜合表現。隨后從古代談到當代,從中國談到美國,逐步論證。主旨鮮明,文氣充沛,讀來理直氣壯,令人振聾發聵。
2、正反對比,手法多樣。作者把中國和四大文明古國里其他三國對比,又將中國古代和現代對比,又將中國和美國對比,正反聯合,縱橫捭闔,手法多樣,論述給力。
3、緊扣當代,家國情懷。文章在選材上,緊扣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等等領域的最新素材,處處表現出來的熱愛家國之情懷,可圈可點。
(點評: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