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朝輝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經濟水平也隨之越來越高,并且由于當下的社會背景,我國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道路,但是由于一些時間和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影響著當下的社會環境,導致一些因素誤導人們正確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且由于在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從根本上和總體上了解并且能夠準確的掌握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過程以及條件,同時又要通過以上經驗掌握馬克思主義最為鮮明的特征,以此來增強如何正確的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指導人們對于實踐的看法。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們不能夠很好的掌握這一原理,并且在運用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將對在此途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指出如何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充分指導實踐功能的方法[1]。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踐操作;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6 — 0021 — 03
由于很多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導致在如今的時間段內有很多的人們根本就不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鮮明特征以及發展規律。而如何正確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以及真理性成為當下的主要難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理論基礎,不僅可以增強廣大的哲學家們對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理論思想基礎,而且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同時在面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等問題,對我們進一步搞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
一、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誕生于十九世紀,雖然產生于歐洲,但是思想卻跨越了歐洲并影響了全世界,作為關于無產階級以及人類解放的科學,它的產生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們對于歷史認識的偉大變革,同時在接下來的歲月中由繼承者們不斷發展完善,最終研究自然、社會以及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既包括了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同時又由列寧逐漸發展完善,同時也包括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不僅從一定程度上是對馬克思主義觀念、方法以及實踐的根本概括,又一定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性質以及整體的特征。也就是從一定程度上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以及長久的理論指導意義〔3〕。
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是從其根本的立場、基本的觀點、以及基礎的方法的有效結合,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根本立場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根本立足點以及出發點,要求人們始終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并謀取利益。而正確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能夠運用這些基本原理在面對人生的問題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對于世界的認識以及加強對于改造世界的能力〔4〕。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歷程及時代背景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十九世紀的四十年代,創世人是馬克思與恩格斯,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人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歷程以及所產生的時代背景并不了解,導致他們不能深刻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馬克思與恩格斯所生活的年代處在資本主義矛盾激化的時期,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在西歐有了相當長的發展,當時科技的進步以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當時的社會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與進步。從一定程度上說,當時的資本主義給社會生產最大化帶來了質的提升,但是與此同時,又加重了社會的負擔與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來說,社會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工人生活極度困苦,但是由于工業革命的產生與發展導致不僅沒有改善工農階級的勞動和生活條件,反而將工人變成機器的附庸〔5〕。但是由于當時的資本主義資本家們采取一些卑鄙的手段拼命地壓榨著工人的血汗,從而形成一面是財富的積累和另一面貧困的增加,導致兩極化極為嚴重,在此時刻,1825年沉重的社會問題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的出現相繼波及到歐洲資本主義各國。而無產階級在反抗資本階級剝削的過程中開始逐漸意識到問題的根本,開始迫切渴望擁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正確的領導理念,直到十九世紀西歐的三大先進的思想浪潮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德國的古典哲學以及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幫助馬克思和恩格斯為提出適應工薪無產階級發展的理論基礎指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如何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實踐中的作用
(一)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以及真理性
黨中央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問題。可以說,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以及道義性,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理論前提,是增強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堅定性、自覺性的思想認識前提。而且由于馬克思主義不是宗教,不是說教,而是科學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社會思想發展史上的優秀成果,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輝。馬克思主義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部分組成的嚴密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整個學科體系的靈魂、基礎和根據,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客觀世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理,如關于世界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原理,關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社會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關于社會形態和社會形態演變規律的原理,關于階級和國家的原理,關于勞動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原理,關于社會主義的原理,等等。正如習近平所論述的:“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改變世界。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正如習近平所說,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6〕。
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本身所具有的真理性、科學性、道義性,它才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中顯示了巨大精神力量。它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和世界社會主義民族民主革命浪潮。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可以說,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7〕。
要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道義性,必須繼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研究、教育、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的各個領域,涉及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軍事、黨建等各個方面,我們必須深學、真學,才能把握其精髓,領悟其真諦,掌握其靈魂,也才能有效解決真懂真信問題。時下,在對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問題上,雖然絕大部分同志都有清醒的認識,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糊涂認識甚至是錯誤認識;在現實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中,也還存在把馬克思主義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現象,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8〕。這種認識問題和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的一些同志對馬克思主義還研究不夠、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反映出我們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我們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研究建設工程,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研究,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水平。要通過切實搞好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教育和宣傳工作,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真正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所認識所掌握,從而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自信、科學的思維方法。
(二)充分認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重要性
在當代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習近平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近代以來我國發展歷程賦予的規定性和必然性。此論透徹深刻。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筆者認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至少有兩方面突出的意義。
一是堅定中國文化自信的需要。習近平說,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此話發人深思。近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遭列強侵略、蹂躪,內部政治腐敗、經濟落后、民不聊生,無數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9〕。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誕生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中國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相繼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中國化、時代化、民族化的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特別是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革命取得了成功,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之路,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的選擇。從更深層次上講,中國道路的選擇,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文化特征,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智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深層次的歷史角度和精神角度講,正是堅定中國文化自信的需要;從現實政治角度看,是肯定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合理性、進步性的需要,是堅定“三個自信”的需要〔10〕。
(三)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不僅揭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同時有反應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11〕。在一方面,作為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以及本質規定,必須堅持以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為基礎,堅決反對背離科學社會主義的錯誤觀念,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唯一正確態度就是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一正確態度可以從根本上避免改革和建設背離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這不僅揭示了未來的社會發展過程以及發展規律,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對科學預測以及社會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12〕。
馬克思以及恩格斯最初創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就是以高度社會化的資本主義大生產為前提提出的,因此革命的實踐發展應該首先在西方國家發生并獲得成功。但是由于革命的發展超過了當時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預期,告訴我們必須在進行實踐的同時充分體會到當時的國情,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展。而且作為新生的事物,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成長并不會一帆風順的,同時由于經濟全球化對于社會主義的發展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給現如今的我們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要求我們要充分把握機遇,趨利避害,逐漸前行〔13〕。
結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是極具曲折性的發展,而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源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這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發展中的內在要求。我們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從實際出發,通過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最終成就完美的人生。
〔參 考 文 獻〕
〔1〕李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內容體系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陳金龍.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08):25-28.
〔3〕黃家周.文化建設視域下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4〕鄭建云.淺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當代價值〔J〕.才智,2016,(05):170-171.
〔5〕高曉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整體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6〕馬曉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政治價值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7.
〔7〕楊名剛.慕課語境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教學新探〔J〕.韶關學院學報,2017,38(11):64-67.
〔8〕范誠忠(PHAM THANH TRUNG).越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18.
〔9〕吳圓芳.個體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7.
〔10〕梁慶周.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共同主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11〕沈倩穎,莊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馬克思主義原理弱化問題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06):72-74.
〔12〕王曉光,李慶.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科學體系〔J〕.文教資料,2018,(27):85-86.
〔13〕喬丹丹.恩格斯晚年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