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英 李琪微 劉思彤 譚向東 陳志俊
摘 要:十九大以來,國家重視創新創業,提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部署,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陣地,將創業理念融入高校通識教育課程中極有必要。該文通過對269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分析了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現狀,對應用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并引用MAIR模型對于翻轉課堂應用于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的育人成效進行分析,肯定了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生創業能力中的促進作用,為進一步深化創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通識教育;創業理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MAIR模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6 — 0159 — 03
一、引言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等重要部署,高校作為推進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主陣地,建立多樣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通識教育的形式將創業理念“全方位”覆蓋到全校學生極有必要。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通識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興趣,在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創業理念上具有一定優勢。然而現階段,從國內公開發表的文獻來看,我國翻轉課堂大多應用在中學的基礎教育階段,近些年在大學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中也有不少嘗試,但如何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來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還未有過系統性研究。本文通過對269名大學生開展調查,分析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的優勢與思考,為進一步深化創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依據。
二、通識教育與創業理念的共通之處
1.出發點落腳點相同
創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創業是指創業者進行生產盈利活動,而廣義的創業則指創業者開拓自己的事業,是作為一種通用技能,使創業者不拘泥于當前資源約束,在沒有條件時創造條件,在不確定環境下獲得成功的能力。針對大學生創業者這一群體而言,本文中提到的創業均指廣義上的創業。因此,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塑造綜合素質強的創業型人才。
通識教育,已成為現代高等教育中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先生在《大學的工作》中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教育,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并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1〕”。原文中的“liberal education”即通識教育,也稱自由教育,liberal一詞更能體現出通識教育的核心所在,即對于學生的自由培養。其重點在于拓寬知識面,發散學生思維,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自由思維,這也正是創業理念中提到的“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不拘泥于當前資源約束”的創新能力;而學生具有了批判性的思維,將富有判斷力、創造力,能夠創造、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因此,兩者在出發點落腳點上是相通的,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提高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力培養目標相同
在大學階段創業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并提高大學生以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為主的綜合素質,是對全面人才的培養,其目標是培養未來的“企業家”〔2〕。它不僅要為學生未來創業做準備,更是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將創業理念融入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使得學生無論在何種狀況下均能積極應對挑戰〔3〕。萊文認為,通識教育的目的是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相較于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旨在塑造學生完整人格,注重培養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體系合理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是獲取特定或有用的知識。推行通識教育的耶魯大學,在萊文看來,其致力于培養的是領袖人才,而創業者往往是自己公司的領導者,成為領袖人物所需要具備領導力、決策力、創造力等個人能力創業者也同樣應當具備。所以我們認為,可以將創業理念融入通識教育,兩者在培養目標上是相通的,即為了培養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
三、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現狀分析
筆者選取東北林業大學各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既包含文科,也包含理工科專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69份,回收269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69份,問卷有效率100%,。
1.學習興趣在通識教育教學中占極重要的位置。在學生選擇通識教育課的首要出發點的調查中,高達72.49%的同學認為興趣是他們選擇一門課程的主要因素,如圖1所示。而在后續課程學習中,興趣同樣決定了學生的聽課態度。39%的學生對待通識教育的態度是選擇性聽講,34.94%的同學會根據感興趣程度選擇是否聽講。在對于課后會否繼續深入學習的調查中,僅有3.35%的同學不愿意在課外繼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而多數同學的態度是愿意(80.67%)和看情況(15.99%)。因此,在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課程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很有必要。如何采用更靈活生動的教學形式,在通識課程有限的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向學生傳遞創業理念和政策,增強創業決心與動力是現階段創業類通識教育課程需要注意的問題。
2.現有的通識教育學習效果不明顯。在“現行的通識教育環境和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創業能力是否有作用”的問題中,認為“一般”和“沒有作用”的同學占44.24%,認為較有作用的占43.49%,認為非常有作用的占12.27%。可見現行的通識教育課對近一半同學沒有起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要想使得創業理念真正深入學生思維,有必要針對大學生創業制定合理的通識教育培養體系,改革教學模式,結合第二課堂,加強動手實踐教育,打破學生舊有的就業觀念,提升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通識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4〕。
3.通識教育要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培養綜合能力。為了解大學生對于通識教育培養能力的需求,問卷調查了同學們選擇通識教育的主要目的,結果顯示:46.1%的學生選修通識教育課程是為了擴展視野,增長見識;28.62%是想要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學生傾向于在通識課程中學習一些專業技能以外的知識和能力,實現全面發展,這也正符合我們所說的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故而除了要提高學生創業興趣外,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在開展時也要注意對于學生包括創業能力在內整體素質的提升,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要通過實踐鍛煉使得學生創業能力得到提高。
四、通識教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探索
1.“翻轉課堂”應用于通識教育的優勢
翻轉課堂提出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流程,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內化”,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實現個性化的培養,而這也正符合通識教育的自由培養觀念,所以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通識教育是有其優勢所在的。相較于傳統課堂,翻轉課堂的模式適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拘泥于形式,活潑新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通識課程的興趣。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出現,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的興起和新媒體平臺等諸多數字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翻轉課堂更具優勢。通識教育相較于專業教育,旨在激發興趣,培養完整人格,沒有硬性學習指標,氛圍輕松,學生不會有太大壓力,更適合應用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形成“1+1>2”的良好效應,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業能力。
2.“翻轉課堂”應用于通識教育的設計與思考
在對翻轉課堂了解程度的調查中,聽說過翻轉課堂并且有學習經歷的同學僅占28.62%,這說明翻轉課堂的應用還不夠廣泛。而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你是否更愿意接受翻轉課堂?”的問題中,89.22%的同學表示愿意接受,這表明大部分同學對這種新型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抱有期待。
在調查學生擔心翻轉課堂培養創新能力可能出現的問題時,學生最關注的三個問題分別是“學生不善于提問”“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不強”“運用知識的頻率和程度不足以很好的內化” , 如圖2所示。這就要求翻轉課堂不能只依靠學生提問,需要教師合理設計,在課前學習階段提供大量創業典型案例供學生學習,通過網絡留言的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解惑,并采用針對性練習的方式檢驗吸收情況,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5〕。翻轉課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而在面對大部分沒有接觸過翻轉課堂的同學時,教師需要通過積極的引導和示范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并適當給予幫助,如:教師先講解分析一個典型案例的特點,留下其余的案例交由學生講解。在實踐中學生逐步學會獲取資源,整合信息,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以避免學生出現焦慮甚至抵觸心理。同時還要在創業教育中增多實踐環節,幫助知識內化。
同樣值得思考的是,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前的學習任務如何不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負擔加重,學生可能會產生抵觸心理,反而不利于后續課程的教學。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后,您認為學習負擔是加重了還是減輕了?”的問題中,認為不變的占36.43%,認為減輕的占21.93%,還有36.06%的同學認為學習負擔加重,此外有同學認為翻轉課堂使得有效的學習時間變長了,但沒有點撥的獨立思考效率比較低;還有同學認為雖然翻轉課堂使得學生的任務更多,但主動性增加以后就成為一種主觀要求的學習行為,不能被稱作負擔了。翻轉課堂雖然旨在學生自主學習,但教師的點撥引導作用仍然非常重要,適當的點撥可以使學生打開思路,跳出思維的局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后的適量練習和實踐可由學生選擇性完成,供其進一步深入探究創業,而不做過多硬性要求,以此減少學生的負擔。
3.MAIR模型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在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中,我們引入評價創業者成功四要素的MAIR模型來對創業者培養成效進行分析,包括:動機(Motive)、能力(Ability)、想法(Idea)和資源(Resources)〔6〕。
(1)動機Motivation
要提升學生創業動機和決心,首先要對課程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介紹,讓學生了解課程每個部分將要培養的創業知識能力及其在今后創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堂環節,從而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如教師在課前留下引導性問題啟發思考,可以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學生有目的地學習,才會有主動參與課程教學環節的動力〔7〕。給予學生高峰體驗,如在課堂環節舉行簡單的創業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邀請知名成功創業校友分享經驗,零距離接觸成功創業者,使得創業對于學生不再遙不可及,從而激發學生創業動機和決心。
(2)能力Abilities
創業能力作為創業者成功的核心因素,通識教育對于提升創業者綜合素質、完善知識結構體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針對問卷中“通識教育可以提高哪些創業能力”的問題,學生選擇最多的三個選項是“溝通協調與處理社會關系能力”(57.25%)“持續學習能力”(56.88%)“獲得資源的能力”(48.33%)。而對這幾方面能力的培養正是翻轉課堂模式的優勢所在,調查顯示,有過翻轉課堂經歷的同學均對其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促進作用表示了肯定。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下,學生在提高創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其獨立思考、獲取資源、自主學習、實踐溝通等創業能力會獲得更大幅度的提升。
(3)想法 Idea
想法即在創業實踐中的創新思維,想要具有好的想法,創業者需要對生活留心觀察,善于發現并抓住機會,跳出固有思維。在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翻轉課堂模式下,選修該課程的同學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對待同一件事物的思維方式不同,可采用頭腦風暴等交互活動啟發思考,一組同學的思維方式有差異,在輕松平等的環境下突破定式、暢所欲言,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外,在與成功創業者的交流中,也會為學生帶來新的思路、激發創新想法。
(4)資源 Resource
當今時代,從國家到學校各個層面對大學生創業均有政策支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尋求資源提供了便利,關鍵在于學生如何從龐大的信息流中準確尋找到有利的信息資源,并加以充分整合、有效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使得創業學習更加自由化,在課前的學習階段查閱資料,在課堂上以角色扮演、游戲等無威脅方法模擬創業過程中的商業活動,都幫助學生學會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充分挖掘人脈關系。
五、結束語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翻轉課堂應用于基于創業理念的通識教育的優勢顯而易見,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翻轉課堂的核心所在,即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把握好通識教育這一平臺,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創業觀、就業觀,強化雙創指導,為學生提供合理實用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能夠擔起重任的創業人才。
〔參 考 文 獻〕
〔1〕Levin, Richard C. 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孫澤平,滕發祥.高等學校創業教育內容與過程設計〔J〕.現代教育科學,2004,(04):62-64.
〔3〕木志榮.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4〕梅翠平.中西通識教育模式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2,(24):101-102.
〔5〕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04):46-51.
〔6〕Gibb A.A workshop approach for stimulating new enterprise development〔J〕.Durham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UK.1991.21-23.
〔7〕張黎,王海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5,(18):104-107.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