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
摘 要: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特點,其次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現狀,最后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分析外語人才構建模式,培養多類型的外語人才,提升外語人才的專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充分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進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6 — 0168 — 03
引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之處,堅持“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目標,加強開放合作力度,及時把握我國發展的機遇期,帶動沿線各國人員的建設發展,促進沿線國家的合作。基于此種背景條件下,“一帶一路”的沿線各個國家語言以及文化背景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為了消除此種差異帶來的阻礙,促進沿線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發展,就需要加強外語人才的培養,充分滿足“一帶一路”倡議政策的需求,推動此倡議政策的建設發展。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一)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此倡議建設中,因此,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也由此提升,尤其是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復合型外語人才,指的是不僅僅需要掌握一門語言,還需要掌握出語言之外的專業能力,如:石油專業能力、互聯網專業能力等多種能力,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外語語言對各種業務活動進行處理。同時,還需要復合型外語人才具有較強的外語基本能力,如:交流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多種基礎能力〔1〕。
(二)國際化外語人才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逐漸增加,而加入到此倡議中的企業也逐漸增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需要國家化外語人才,并且人才還需要能夠對國內業務以及國外業務進行有效的處理,推動我國企業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更好的走出去,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奠定基礎,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而國際化外語人才主要指的是,需要能夠熟練掌握外語專業知識,并且還需要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則以及發展規律具有詳細的了解,能夠參與到國際的競爭當中,推進企業的發展。
(三)創新型外語人才需求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創新,創新能夠有效推動企業的進步與發展,同時,每一國家的建設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而“一帶一路”倡議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創新型人才具有較大需求。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多個方面,如:旅游、文化等內容,如果在此過程中,僅僅注重傳統形式的業務發展,很難使得企業提升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就會阻礙“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進步。因此,為了能夠有效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就需要注重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推動各個環節業務的發展建設,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能夠得到提升,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創新型人才指的是,具有高素質的外語專業能力,同時還需要具有較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思辨意識〔2〕。
(四)應用型外語人才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中需要的應用型外語人才,指的是能夠靈活引用外語專業知識,將其融入到生活以及生活當中的技能型人才。現階段,“一帶一路”倡議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外語人才,還要求人才能夠參與到各種貿易合作活動中,從而推進我國同合作過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與進步。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現狀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離不開外語人才的支持,但是從目前我國外語人才的培養情況來看,仍然不能充分滿足“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需求。
(一)缺少“小語種”人才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沿線國家使用的大多數為小語種,例如:老撾語、越南語、蒙古語、匈牙利語等多種語言。小語種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習的環境具有相對較高的要求,雖然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通了小語種專業,但是受小語種專業就業的局限性,極為容易出現較大的供需矛盾。此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用人企業缺少合適的小語種專業人才,另外一方面就是,大部分小語種畢業生畢業之后,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進而導致語言被荒廢。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對于小語種人才具有更高的要求,進而加劇了小語種人才的供需矛盾〔3〕。
(二)外語人才結構性有待調整
客觀角度來講,國家的對外開放力度以及國際交往水平,都能夠通過這個國家的外語人培養結構顯示出來。而我國對于小語種的專業設置,以及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起步設置都相對較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我國大部分高校也開設了多種小語種的專業。雖然大部分高校設置小語種專業的初衷很好,但是學生在設置專業調研以及就業調查等方面內容卻具有一定的難度。小部分高校在設置小語種的專業前期,沒有進行嚴謹的論證與調研,導致小部分高校外語專業設置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進而使得高校畢業生出現就業困難的情況,站在宏觀角度來看,這部分小語種專業缺乏合理的布局,導致人才分布不均,不利于高校外語專業的發展〔4〕。
(三)外語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性有待提升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并且對于外語人才的要求也逐漸上升,不僅僅要求外語人才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還要求外語專業人才具備較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靈活應用專業知識。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沿線涉及多個國家以及地區,每個國家的文化以及習慣都具有一定差異性,外語專業人才在同各個國家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不僅需要推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溝通發展,還需要推進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因此,就要求外語人才能夠詳細了解沿線國家的風俗習慣以及傳統文化,從而更好的同各個國家進行交流溝通,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各個高校在設置外語專業的過程中,就需要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設置外語專業課程時,受應試教育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全面覆蓋知識層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
(四)部分高校外語專業師資水平較低
通常來講,英語以及俄語、日語都屬于較為常用的語種,而其它小語種受到專業局限性,師資力量相對較少,進而導致高校的學科建設受到一定阻礙,并且不利于外語人才的發展與進步。
(五)外語專業實踐性有待提升
客觀角度來講,外語人才最為關鍵的就是培養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實用性,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培養人才時,卻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大部分高校在培養外語人才的過程中,并沒有設立合適的語言環境,進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受到阻礙。另外,大部分高校還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而使得外語專業教學的實踐評價體系也較為缺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導致教師也缺乏實踐教學的主動性,不僅僅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造成阻礙,還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加強培養外語人才力度,不能僅僅局限于外語教學的內容中,還需要涉及國家戰略以及語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得外語人才能夠充分滿足“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要求,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進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進步發展〔6〕。
(一)注重提升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國際化
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在構建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時,可以適當實施通識化教育,通俗來講,就是將外語專業作為學習的基礎,引導學生樹立全球化的觀念,在外語專業教學中融入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跨文化交流當中,對全球的發展具有詳細了解,培養學生使命感,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與此同時,為了能夠促使學生發展成為國家化的人才,高校還可以增加外教的數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與熟悉各個國家的文化與傳統,并且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溝通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際交流溝通過程中,熟練應用所學的知識。另外,高校還可以同國外的學校聯合創立語言實踐基地,加強外語專業教學同國際的融合,合理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詳細了解國際的貿易規則等多方面內容。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提升學校的教育實力,使得學校的國際化水平能夠得到提升,促進高校的發展〔7〕。
(二)合理制定外語人才培養計劃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充分滿足戰略實施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的進步發展,高校就應該注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并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讓學生能夠盡快各種環境。第一,高校在構建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可以將原有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作為基礎,進而將其他經濟貿易以及文化差異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融入進去,保障外語專業人才不僅僅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奠定基礎。基于此,高校在構建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時,也需要對實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而對專業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改善原有的專業課程體系,明確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外語專業教學效果。第二,高校在設置外語專業課程時,還可以開設職業技能培訓課,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不是外語專業的學生,可以讓其在課余時間,學習外語以及職業技能的課程〔8〕。
(三)加強實踐培訓力度
客觀角度來看,外語人才的成功都是經過社會實踐的磨練,從而靈活運用自身學習的專業知識。外語專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應該在此領域內,注重專業的實踐,并對于實踐過程中表達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對實踐知識進行熟練掌握。另外,高校在培養外語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專業課程進行設置,并同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且要求學生能夠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保障專業知識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到實踐中。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同企業進行結合,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實踐場所,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轉化,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良好基礎。“一帶一路”倡議在實施的過程中,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的需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重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四)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可避免各個國家的文化發生融合以及碰撞的親故康。因此,在培養外語人才時,需要構建專業的文化背景,讓外語人才能夠順利同各個國家進行溝通交流。并且在設置外語專業課程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中華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鍛煉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利于外語人才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好的溝通交流,能夠通過他國語言清楚表達自身的思想,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此同時,在學習專業語言時,還需要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文化與民俗習慣,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利于外語人才在“一帶一路”的實施過程中,同沿線國家進行更好的交流,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違反沿線國家的民俗習慣行為,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有利條件〔9〕。
結束語:
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企業的生存環境逐漸嚴峻,而為了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合理構建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有效提升外語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企業構建完善的專業外語人才團隊。與此同時,高校為了能夠充分滿足社會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也需要對目前外語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擴大外教團隊的規模,從而使得外語人才的專業技能水平能夠得到合理提升,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有利條件。
〔參 考 文 獻〕
〔1〕王宇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語人才培養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154-155.
〔2〕崔艷麗.“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建構〔J〕.人才資源開發,2018,(16):55-56.
〔3〕張婷婷.“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8,(10):24+23.
〔4〕毛琰虹.“一帶一路”背景下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3):9-11.
〔5〕鄭巖.“一帶一路”背景下重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科技資訊,2018,16(06):151-152.
〔6〕黃魯娟.“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7,(32):94-95.
〔7〕底雅馨.試析“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的優化〔J〕.人才資源開發,2017,(13):36-38.
〔8〕曹思佳.“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需求及對外語人才的新要求〔J〕.海外英語,2016,(23):23-24+31.
〔9〕陸娟.“一帶一路”戰略下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02):101-104.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