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張旭珠 徐麗
摘 要: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的問題因經濟環境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而不同。目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科技環境等的變化催生了全新商業模式和互聯網金融等,給稅收征管帶來了新的難題。本文通過全面分析新經濟形勢,發掘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稅收;征管;稅收征管模式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6 — 0095 — 03
一、稅收征管模式概述
稅收征管模式包含稅務征收、管理和檢查工作。我國稅收征管模式從“一員進戶,個稅統管”模式到“征、管、查分離”模式再到“三位一體”模式以及如今的“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服務,重點稽查、強化管理”征管模式。我國稅制改革既包含前瞻性的主動性改革,也包含受制于稅制環境變化的被動性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稅制改革,稅制改革反過來又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新的稅收征管模式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建立信息管理管控系統,加快了稅收征管的信息化進程,提高了稅收征收能力的同時確立了納稅人在納稅中的主體地位及其權利、義務與責任。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變化、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新型商業模式的應用,給稅收征管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新的挑戰。
二、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目前稅收征管現狀及行業內外對稅收征管模式問題的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稅務工作人員業務素質較低
稅收職能能否充分發揮,不僅在于合理的稅制,而且要求有高效專業的人才資源。只有具備這兩個方面,才能促進稅收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和程序化。近年來,不斷創新的企業商務模式、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的應用和發展不但對稅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稅務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稅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期望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
稅收征管工作要求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加強服務意識,工作中不僅要求稅務機關干部“微笑服務”、“禮貌服務”、“便民服務”,更要求稅務機關干部能夠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真正解決納稅人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
2.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低
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業務素質良莠不齊,業務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個別稅務機關干部不能及時掌握稅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變化,對征管程序了解亦不夠全面,不能及時總結經驗和更新工作理念。
(二)稅收風險防控能力弱
我國目前稅收風險防控能力弱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稅收行政執法不規范
稅收執法不規范主要體現在稅務行政執法主體的多元化。我國稅務行政執法主體不但包括稅務機關,還有海關、財政等部門,各部門之間在稅務行政執法上經常重疊,導致責任分工不明確,征管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稅務機關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導致納稅人納稅風險增高。
2.稅收政策更新速度快
稅收政策更新頻繁導致納稅人難以及時準確掌握涉稅信息,稅務工作者難以及時從整體上、實質上掌握新的稅收征管政策,稅務工作者缺乏及時的應對新的稅收征管政策的專業化指導,導致難以及時利用新的稅收政策解決和應對稅收問題,從而加大了稅收征管風險。
3.新興商業模式的特殊性
當前新興科技技術的廣泛應用、行業跨界整合等促進了新型企業的興起,同時也促進了全新的商務模式的出現。商務模式的創新,也對傳統稅收征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1)難以確定交易地點。電子商務突破了傳統稅收管轄權以各國地理界限為基準,消除了國家間的界限,弱化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動搖了傳統居民定義及其判斷標準,而且由于電子商務無形化、虛擬化、不需要固定營業場所的特點,造成企業的貿易活動無法確定貿易目的地和消費地,從而加大了稅收征管難度和風險。
(2)稅務機關面臨“技術壁壘”與“信息壁壘”的雙重障礙。電子商務的各種報表和憑證均為電子憑證,能夠輕易地修改和刪除且難以留下痕跡和線索。電商無紙化下如何納稅、如何稽查,加大了稅收征管和稽查的難度。另外,稅收綜合征管系統數據搜集能力的滯后性和有限性,致使難以及時獲取所需的納稅信息。而且對于新技術、新模式企業而言某些信息往往是企業的商業機密,這使得稅務機關面臨“技術壁壘”與“信息壁壘”的雙重障礙。
(3)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自身限制,造成稅款流失。電子商務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最大的優勢是突破距離和時差的限制,任何一個人可直接成為市場的供給者,而且由于個人與個人(c2c)之間的電子商務納稅遵從度較低、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本身就存在自建賬困難、稅收認同度低等問題,造成部分稅款流失。
4.互聯網金融的挑戰。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在互聯網浪潮中赫然崛起?;ヂ摼W金融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方式,實現只需一部手機便可以暢游天下?;ヂ摼W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商機,同時也為稅收監管與控制帶來了諸多風險。
稅收征管監控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在互聯網征管方面還存在巨大不足。主要由于:第一,征稅依據的確定較困難?;ヂ摼W金融業務具有復雜性、多樣性、交叉性等特點,其業務形式有委托代理、咨詢服務等,收入性質較復雜。我國互聯網金融尚處于萌芽成長階段,許多現行的稅收政策無法直接適用于互聯網金融企業,而目前針對復雜多樣收入性質難以給予明確的稅收征管政策,增加了稅收管理難度。第二,不同企業之間對其所經營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認識和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流轉稅繳納存在差異。第三,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活動中多數交易者是自然人,他們只需要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注冊登記并完成交易而無需進行工商登記和固定經營場所。通?;ヂ摼W金融平臺一般都對其注冊用戶的基本信息及額度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導致存在大量分散而隱蔽的交易者。對于這些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交易的自然人,在其沒有固定營業場所和工商登記的情況下,稅務機關難以發現并對其進行稅務登記,從而無法確定納稅主體。目前針對p2p借款市場監控力度較弱以及在稅收征管方面對征管時間、金額等的認定存在很多未明確的問題和爭論,使得這一平臺很多人為了不繳納稅款或者少繳納稅款而采取各種手段和方法偷稅、避稅,各種不規范現象層出不窮。目前p2p借款方式還是處于一片比較混亂的狀態。針對互聯網金融缺少具體的管理法規,導致金融監管的空缺,更加加大獲取稅收信息的難度第四,稅收管轄權的不確定性,造成因管轄權的爭議和協調而降低稅收工作效率?;ヂ摼W金融經營行為發生地靈活多變且其覆蓋范圍非常廣闊,稅務機關無法準確地確認納稅人應稅行為發生地,也就無法準確行使稅收管轄權?;ヂ摼W金融業務的無界性、廣泛覆蓋性使得應稅活動可以通過互聯網拓展到不同的稅收管轄權的管轄區域,從而導致對稅收管轄的爭議及協調,造成稅收征收工作效率下降。
總之,在互聯網金融交易中,業務通常都是在線上進行的,其操作過程具有隱蔽性。交易信息多半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如“合同、發票、賬簿、憑證”等,容易被篡改。特別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某些業務涉及企業核心競爭力,其注冊交易客戶、項目結算、資金運動等通常隱匿不公開造成稅源數據難以全方位監測,進一步造成互聯網金融交易的相關各方在自身利益的考量下隱藏收入,不進行納稅申報,使得稅收征管難度越來越大。例如比特幣的出現使得跨國交易更加隱蔽也更加方便,且其所采用的分布網絡方式實現了去中心化,且其采用哈希函數來保密,極大增強安全性,逐漸成為國際交易結算的利器。
(三)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不足
利用綜合稅收征管軟件來接收數據和開票,標志著稅收征管步入了信息化軌道,但目前綜合征管軟件無法實現各種單行軟件的稅務數據共享,信息孤島依然存在,嚴重制約稅收征管信息化的發展。稅收數據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必須要以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為基礎,實現稅務機關、納稅人及第三方機構等相互聯系起來。此外,稅收征管信息化可用于稅源監控、稅務稽查、納稅評估等環節,可以極大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同時提高征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但是我國目前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不足,基礎設施的鋪設不夠完善,稅收征管技術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體系尚不健全,信息共享有效性較低,無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全面地掌握納稅人的基本信息,也無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信息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
三、稅收征管模式問題解決措施
(一)強化稅務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工作
人才興稅和科技興稅是稅收事業充滿活力的基石。因此,首先應該抓好公務員招錄與公務員后期培訓教育這兩項工作,使之全面掌握稅務知識與稅務管理技能,快速適應崗位工作需要,并為做好接班人做準備;其次應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特別重視中基層稅務機關干部的培養,使之成為中流砥柱。最后應當抓好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后期教育培訓,使之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培養符合職業要求的、具有高含金量的注冊會計師、稅務師、評估師等高端、復合型人才,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滿足稅收征管對稅務機關干部管理學知識的要求,在稅收征管過程中做好稅收征管計劃與決策、領導與溝通、控制與創新等工作。因此,稅務工作人員應當在優化稅務知識結構的同時應當強化管理學、金融學、經濟學及計算機科學知識,拓展知識寬度和深度,提高業務能力。
(二)提高稅收征管風險控制能力
1.強化稅收風險管理意識,針對風險管理的戰略規劃和部署開展專題講座,加強基層稅務干部稅源專業化管理和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宣傳和學習。
2.加強稅務干部應對風險能力。加強稅收干部風險應對方法及技巧的業務技能培訓,讓風險應對人員熟練掌握納稅提醒、納稅評估和稅務檢查的流程、方法。提高、更新計算機操作、稅收法律法規、涉稅財務知識等技能,提高稅務人員分析數據來源、分析過程及疑點成因,防范并發現稅收風險。
3.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內控機制,規范風險應對流程。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包括稅收基本法立法、《稅收征管法》的修訂和完善,以及對電子發票、電子簽名和數據保密等一系列大數據等相關的立法。加強風險應對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復審,以及對應對結果的監督評價,完善體系建設。
4.重視稅收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加強稅務機關干部數據搜集及管理工作。加強對稅務機關干部基礎數據錄入質量考核及風險管理平臺的模型建設工作,提高風險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手機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確定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潛在風險,提高對數據的利用率,,為風險的處置提供可靠依據,為稅收風險應對工作做好指向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納稅人的溝通工作,多渠道、多角度開展數據分析,多層次進行稅源監控,有效推進第三方涉稅數據的分析運用,切實提高風險應對質效。
(三)加快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稅收征管從以稅務機關為核心的點狀征管模式到納稅服務為核心的線性征管模式,再到互聯網時代的網狀征管模式,但無論在任何時代背景下,信息流一直是稅制設計與稅收征管模式的基礎性影響因素。各級稅務機關要建立個人收入數據處理中心并組合成一個全國性的個人收入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個人所得稅稅源實時動態監控。同時,完善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加強稅務機關內部、稅務機關與其他職能部門和機構的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贏機制。
稅務機關不僅要從人才上提高稅收征管水平,還要從信息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重點研制適合互聯網金融的稅收征管的系統和軟件,提高稅收征管硬件的先進程度和軟件的智能程度。另一方面要整合各種軟件數據,收集財政、銀行、工商等方面稅收數據信息,便于數據的提取利用,為應用數據打好基礎。
結語
稅收征管模式對推動我國經濟縱深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企業業務的整合發展核對科學技術的利用促進了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稅收征管立法存在缺陷、稅務人員業務素質較低、缺乏科學合理的稅收征管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稅收風險管理能力弱、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不足等問題,導致納稅效率較低,無形中增大了我國在稅收征繳中的損失。為確保國家稅收,本文通過分析總結以往論文中的觀點,并通過分析我國目前經濟現狀,發掘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合理的解決措施。
〔參 考 文 獻〕
〔1〕王敏,袁嬌,方鑄.“互聯網+”背景下稅收征管模式研究: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財政科學,2018,(09):05-17.
〔2〕袁嬌,陳彥廷,王敏.“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稅收征管的挑戰與應對〔J〕.稅務研究,2018,(09):82-88.
〔3〕姜敏.國稅工作面臨“雙劇增”新情況的應對〔J〕.稅收征納,2017,(05):11-13.
〔4〕田金瑩,孫美奇.大數據時代下構建現代稅收征管體系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商論,2017,(19):177-178.
〔5〕余亭萱.芻議稅收征管成本的優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20):01-02.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