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 崔連軍 汪玲 吳雨華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高度,對媒體融合發展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要求媒體融合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轉變。文章主要針對國有軍工企業如何緊跟時代潮流,做好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宣傳工作,對企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融媒體;新媒體;昌飛;直升機;宣傳;文化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1-0129-02
融媒體是一種新型的媒體理念,它運用當前先進的科技手段,將傳統的平面媒體、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結合在一起,充分實現三者之間“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作用,是一種新型的媒體平臺。
媒體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航空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昌飛”)充分利用現有報紙、電視、雜志、網站、微信等媒體資源,從人員配置、工作方式、激勵模式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融媒體時代下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與實踐。
1 ?融媒體時代企業新聞宣傳工作面臨的問題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媒體融合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新聞宣傳形式,在當前的環境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1.1 ?思想觀念落后
傳統的新聞宣傳,受眾的參與感不強,甚至具有不可選擇性,新聞寫什么、播什么,受眾就看什么、聽什么,這種觀念指導下的模式在融媒體時代,已無法適應現代傳播趨勢。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新聞媒體的信息壟斷,而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媒體傳播主要圍繞用戶展開,各類采編工作流程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傳統媒體工作者務必抓住時機,轉變觀念,適時調整自己,以快速適應新要求。
1.2 ?專業人才匱乏
傳統媒體記者一般包括文字記者、攝影記者、攝像記者和編輯記者等,分工相對較細,而在融媒體時代下,以上工作大多都是由一人承擔,因此要求融媒體記者必須同時具備新聞的采寫、拍攝、制作和發布能力。這是檢驗融媒體時代一名合格記者的基本條件。如何培養和引進這種“全才全能”型的人才是企業當下面臨的主要難題。
1.3 ?宣傳效果不大
傳統的新聞宣傳多以點對面的形式進行傳播,而在融媒體時代,新媒體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交互分享式傳播,并且,在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下,多樣化的新媒體形式給傳統媒體傳播帶來了全面的沖擊。網絡平面媒體、網絡視頻、直播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形式多樣,而實質上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交互、分享傳播模式,具有多點共振的傳播優勢,相對而言,傳統媒體傳播的渠道相對單一,形式不具有任何優勢,受到巨大沖擊,導致用戶關注度不高,新聞宣傳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不大。
2 ?融媒體時代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與實踐
近年來,航空工業昌飛新聞宣傳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守正創新,切實發揮了新聞宣傳的輿論引導、宣傳鼓勁的作用,打造了系列文化精品和新聞力作,為公司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2.1 ?強化陣地建設,把握宣傳主動權
航空工業昌飛不斷強化自身媒體平臺功能建設,牢牢把握新聞宣傳的主陣地。為適應網絡及新媒體的傳播趨勢,滿足受眾差異化獲取信息資源的需要,公司先后對原有的“一報一刊一臺”傳統媒體平臺進行了升級改造,《昌飛》報和《昌飛企業文化》雜志在原有紙質印刷的基礎上,已實現了同步在公司OA網上進行數字化發布,滿足了廣大干部職工實時瀏覽和查詢的需要。昌飛有線電視臺制作的新聞專題節目經過數字化改造后,可以同步在授權的數字機頂盒和移動終端上進行點播和回看,大大提升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和覆蓋率。此外,在做好傳統媒體平臺建設的同時,公司早在2013年就申請開通了“航空工業昌飛”官方微信公眾號,并做到了常態化的信息發布。目前微信用戶關注數達到16 000多人(公司職工人數僅為6 000),微信平臺的影響力及WCI指數在航空工業內部排名靠前。極大提升了企業的對外形象。
2.2 ?整合媒體資源,實現1+1>2
航空工業昌飛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從機制、流程、人員配備等方面整合資源,讓公司宣傳文化戰線上的人員匯集一堂,統一采編、分類加工、集中分發,形成合力,打破單一報道形式,針對不同傳播平臺及讀者特點推出不同傳播風格,激發思想火花和生產力。
在重大事件的宣傳發聲上,公司整合媒體資源,綜合運用文字、視頻、聲音、音樂、360全景照片、現場直播、抖音等新技術新形式的新聞作品,創造出最大程度的“現場感”。2017年,為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們以新媒體微信平臺為抓手推進“一報一臺一微”的深度融合,策劃推出了“昌飛聲音”“昌飛時評”“最美一線”等新聞專欄,重點打造了“砥礪奮斗的昌飛”系列微視頻,以“聲音+畫面+音樂+文字”的全新形式展示,每片時長不超過3分鐘,傳達著昌飛人愛國、拼搏、誠信、創新、擔當、活力的精神特質,取得了很好的反響,實現了“1+1>2”的效果。
2.3 ?加強宣傳策劃,實現內容為王
航空工業昌飛融媒體建設在加大手段創新,推動內容、題材、形式、平臺渠道等各方面創新的同時,不斷加強宣傳策劃力度,強化媒體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聚共識、在多變中定方向的“壓艙石”地位,以“內容為王,立足優質”為目標,審時度勢,不斷深化員工企業文化理念的培育和認同的輿論引導。為積極探索新聞宣傳在企業文化落地過程中的作用,我們在2017年年底適時推出了《管理與文化》專刊,用“看得見的”管理案例和“感覺得到的”文化故事,來影響和帶動全員踐行企業價值觀和員工價值觀,有效促進企業文化的落地生根。案例和故事同步在多個媒體上進行刊發,讓企業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讓員工思想與行動同頻共振,從而使企業價值觀與員工價值觀高度趨同,凝聚起推動企業發展的“最大同心圓”。
2.4 ?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宣傳影響
近兩年來,航空工業昌飛在傳播上緊盯移動技術,順應移動傳播規律,加強傳播渠道建設,著力把新技術運用到實際新聞傳播中。移動直播、無人機采集等應用推出了更多互動、可視化的內容,不斷挖掘和釋放融媒體的發展潛力,構筑起了“主流敘述”的堅實基石,點燃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強大能量。
《航空工業昌飛舉行新春升旗儀式》使用無人機拍攝,新聞閱讀量當天達6 224,粉絲留言:非常震撼,振奮人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記使命,永遠向前!《昌飛春晚——勞模頒獎晚會》微信平臺推出“現場直播”傳播方式,運用網絡技術,讓不在晚會現場的干部職工家屬感受昌飛“重視勞模、勞模光榮、勞模偉大”的重視勞動創造、倡導工匠精神的濃厚文化氛圍。“書香航空·昌飛夜讀”《習近平用典》欄目為公司優秀黨員、領導干部、團員青年、普通職工等各崗位人員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欄目每期時長不超過6分鐘,文、圖、聲、樂融為一體,變“閱讀”為“悅讀”“獨學”為“眾學”,傳播方式賞心悅目、傳播內容啟迪心智。昌飛“微”傳播新媒體學習平臺,把深奧的典籍用接地氣的語言闡述、黨的大政方針用身邊熟悉的聲音講述、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使理論學習變的有溫度、有熱度、有廣度、有厚度。
2.5 ?以用戶為中心,提升宣傳效果
講好昌飛故事,傳播航空聲音。為了能夠向用戶更好地傳播航空工業的品牌形象,航空工業昌飛在融媒體時代下,以用戶為中心,采取“準”“快”“微”“悅”的方式,匯聚新聞宣傳的強大正能量。“準”即守護好準確、權威、專業的“金字招牌”,把準方向,把好導向,為用戶提供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快”即第一時間對直升機型號里程碑事件或重大活動進行“新媒體式”解讀;“微”即針對網絡語境,主動設置議題、策劃選題,積極運用短視頻、動圖、表情包等手段,創造更豐富的呈現形式;“悅”即從文、圖、聲、樂、形,及版式設計等對每一篇作品的質量全方位要求,加強對閱讀呈現效果的美化,讓閱讀愉悅、觸發情感。
為提升品牌價值、宣傳企業形象,講好昌飛故事、傳播航空文化,擴大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聯合公司相關部門,主動策劃各類宣傳推廣活動,擴大宣傳效果。空中婚禮引領新時尚、運送火種助力省運會、空中巡邏護航景德鎮、飛入高校舉辦招聘會、走進東部開展萬里行,AC311、AC313刷暴朋友圈,頻頻亮相新華社、新華社、新華網、中國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鳳凰網、江西日報、中國航空報等各大媒體,探索了新聞宣傳和產品推廣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創造了公司新聞在國內媒體集中報道和新聞瀏覽數量新紀錄。
3 ?結論
做好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
一是突出政治引領,準確把握媒體發展的時代脈博。要充分發揮企業自有宣傳陣地的作用,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充分把握新聞宣傳規律,牢牢把握主導權和話語權,同時主動適應新媒體變革,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關注受眾的體驗和感受,擴大傳播范圍和效果。
二是“境界決定境況”,切實走好新媒體發展之路。新時代要克服媒體平臺建設上的“單打獨斗”,切實走“融合式”發展之路,著力在“資源融合”“內容為王”“渠道為要”“全維度語言”上發力,堅決摒棄“一篇報道走天下”的老路,在融媒體語境把握上突出“準”“快”“微”“悅”;
三是“格局決定結局”,精準聚焦展示融媒體傳播優勢。要順應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態勢,主動融入,設置語境,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蓄勢而進,切實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中企業文化和品牌傳播的規律,聚焦中央的要求、把握行業的發展脈絡、講好企業故事、彰顯員工的高度自信,讓傳播有高度、有寬度、有溫度、有厚度;
四是“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宣傳工作的作用。通過主動設置議題、策劃選題,深度挖掘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的豐富內涵、價值取向,把“關注他人的關注”作為傳播的“生命線”,變“要我傳播”為“我要傳播”和“全員傳播”,整合傳播者隊伍,努力實現打好主動仗、守好主陣地、弘揚主旋律、當好主動軍,宣傳工作必能成為企業發展的生產力之一。
參考文獻
[1]葉素健.淺談如何當好融媒體記者[J].新聞世界,2018(9):10.
[2]尹艷濤.融媒體語境下的廣電媒體創新與突破[J].采編寫,2017(6):15.
[3]郝婧婧.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度思考[J].傳媒論壇,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