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文靜
紅色記憶的傳承是對革命信仰、價值追求、時代精神的延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正確且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對黨員以及解放區人民開展不同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理論水平、道德品質,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對于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無論在理論或實踐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紅軍長征到達延安,這個時期紅軍初到陜北,勝利完成長征會師,需要統一思想。面對嚴峻的戰爭形式,瓦窯堡會議順利召開,確立了團結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要方針,以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八年抗日戰爭。這個階段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交織,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重要時刻,遵義會議以來中共中央制定的政治路線得到了批準,同時,面對抗日戰爭的嚴峻形勢,中國共產黨加大根據地的建設以及軍隊的發展工作,明確黨對于國內各階級的基本政策,通過全面抗戰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激勵全國民眾共同抗戰。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后,人民解放戰爭時期,面對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無誠意的“和談”,以及對解放區大規模的進攻,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共產黨,在軍隊內部穩定思想,加強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建設,同時開展解放區土地運動激發農民的熱情,并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民主愛國運動,使得廣大人民民主戰線形成,在黨的建設方面開展“三查三整”,肅清黨內官僚主義作風,加強黨內理論紀律學習,從總體上激發革命斗志,完成最終勝利。延安時期的十三年中,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與倫理,加強為政者自身道德修養,注重躬行實踐。延安時期,這個思想政治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提供了豐富且難得的經驗積累,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和武裝中國共產黨思想的武器,是指導黨制定方針政策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在不同階層群體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也是延安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革命早期理論準備不足等問題,對革命事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后期中國共產黨明確指示加強黨員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同時號召黨員以競賽等方式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極大地提高了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領會,在抗戰中期有力地增強了黨的戰斗力。延安時期有組織、有計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使得中國共產黨渡過了幾次生死攸關的時刻,從而更加牢固地樹立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中國共產黨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延安時期,面對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統一戰線全面抗日,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加入到全民族的抗戰中來,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非常重要的基本方針政策之一在這個時期主要進行全面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使得各階層人民清楚地了解當前的戰爭形式,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方針政策。面對國家存亡,應停止內戰全面抗日,即使在國民黨對延安進行經濟封鎖消極抗日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依舊堅定全面抗日主張,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堅定信念不動搖,空前地凝聚了軍民的決心。
黨員黨性修養教育。共產黨員的個人修養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延安時期的重要內容,黨員應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起到先鋒戰士的作用,在黨的最高利益面前可以犧牲個人利益,對共產主義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念,工作作風上艱苦奮斗,與群眾密切聯系,始終保持無產階級的先進性,深入到群眾中去,劉少奇在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發表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強調了黨員黨性的重要性,為強化黨員純潔性教育起到積極意義。
黨風建設教育。延安整風運動中,為了肅清文風,糾正形式主義,反對黨八股,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歷史上第一次開展了整頓黨風黨紀的運動,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發揚民主作風,黨員進行自我檢查,總結個人思想認識,在每個階段進行成員間相互學習。整風運動的完成,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共產黨指導黨建中的正確運用,同時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全軍中的指導地位,是一場深刻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馬克思主義運動,延安整風運動后,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煥然一新。
不同群體針對性教育。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農民、領導干部、黨員等不同范圍群體,依照群體性質、培養目的、發展需要等不同方面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內容。領導干部是執行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的執行者和宣傳者,加強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涵養至關重要,擁有一支強有力的領導隊伍在完成革命實踐過程中可以極大地提高隊伍的戰斗力和影響力。對于知識分子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由于其背景和自身局限性,對這部分群體進行教育需劃分他們的不同階級屬性,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按照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特點,結合未來發展需要引導和教育知識分子群體。例如在瓦窯堡會議上,中國共產黨調整政策,吸收了大量的延安知識分子群體,為抗日戰爭勝利積累了力量。

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指導思想。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艱辛探索的理論成果。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著中國革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沒有一成不變的理論,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只有將理論植根于具體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有針對性地發揮出它的作用。認清中國不同階段的具體國情,同時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繼續更好地進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延安時期,就已經開始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與時俱進,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墨守成規等曾影響中國發展的問題,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鼓勵探索創新,把握時代脈搏,開展符合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下大數據時代,信息網絡高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和深入需要借助媒體平臺發揮作用,緊跟時代的步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群體的廣泛性、內容的時效性,例如通過學習強國平臺進行理論教育。
深入群眾,加強人民群眾思想政治教育。爭取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同是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保證,中國共產黨在制定方針政策、工作重心時,起點和終點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首要考慮因素,一切方針政策只有在人民群眾的擁護下才最終順利落實和完成。順應民心民意,深入傾聽人民群眾的想法和意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在當前的各項政策落實過程中,應更加注意強調人民群眾在社會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群眾當中去調查了解,關心人民群眾所思所想,從而加強人民群眾在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
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也是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群眾密切聯系,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也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勇于創新的精神。這一系列優良的精神力量即使在我們的國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發展成果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繼承并發揚下去,指導我們為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