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思青
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和人民購買力的大幅提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汽車基數大,與之相對應的能源消耗也隨之增加。在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今天,傳統的汽車行業向著新能源汽車的方向轉變是汽車行業主要的發展方向。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可能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本文將對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進而分析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排放標準和環保標準的提升,為新能源汽車的產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引領了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對我國的經濟、環境有著巨大的益處,而且為我國汽車行業趕超歐美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新能源汽車作為當今汽車行業的熱潮,受到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目前很多國家已經將新能源汽車列入國家重點發展戰略中,并為其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政策推動其更高效地發展。由此看來,為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整體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對其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新能源汽車目前有兩種供能方式:一是利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提供動力,二是在使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的基礎上仍然使用常規燃料提供動力。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狀。雖然歐盟美國的很多汽車生產技術領先于我們,但是我國的電池生產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占有一定的領先地位,因此,目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了三座大山:中國,美國,歐盟。全世界88%的新能源汽車是由中國、美國和歐盟生產的,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占比最大,高達34%。由此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勢態良好。早在2001年根據“863”計劃,建立了“三橫三縱”的開發布局(三縱指的是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三橫指的是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和動力蓄電池),隨后在“十五”期間、“十一五”期間等相繼提出一系列的鼓勵扶持政策,推動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27萬輛,同比增長59.9%;同時,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為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專用車的銷售額占比最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為56萬輛,包括純電動乘用車銷售 45萬輛,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售11萬輛;新能源專用車為42萬輛,其中城市配送車共銷售14.8萬輛,大客車為 10 萬輛左右,大客車基本上為純電動的公交車和純電動的通勤車。
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現狀。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源技術: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其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純電動汽車主要通過車載電池放電獲取電能,混合動力汽車主要通過發動機和發電機轉化不同形式能量的方式獲取電能,燃料電池汽車通過燃料電池中化學能的轉化獲取電能。新能源汽車電控技術:電控技術利用計算機和無線電波實現較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較完美的遠距離控制。目前汽車電控系統利用高性能的微處理器代替傳統的處理器作為控制中心,通過雙核心架構的方式對汽車電控系統軟件進行設計,實現汽車對信息的綜合化處理;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當下的充電方式有便攜充電、家用充電和公共充電。其中充電功率超過5kw為快充,低于5kw為慢充。在實際的充電過程中電能轉化效率并不盡如人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目前已經研發出了無線充電方式,有效一提高了電能轉化效率。新能源汽車底盤輕量化技術:通過實驗得出,整車質量和發動機相同,但底盤不同的兩輛新能源汽車,在相同條件下行駛,底盤輕量化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更長一些,因此,在制造過程中,選擇高強度的輕質材料,例如鎂鋁合金,來實現底盤輕量化。
電池問題與充電配套設施落后。據統計,2018年有幾十余起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的案件,原因常為為了追求續航里程更長一些,削減電池隔膜的厚度,使得電池熱失控發生自燃。除了電池存在的安全問題外,電池的續航里程達不到宣傳的效果,續航里程不足并且呈現溫度越低續航里程越短的態勢,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配套設施的建設速度與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速度不相符,雖然目前我國所建的充電樁超過60萬個,但是依舊滿足不了一車一樁的要求,再加上充電樁功率低、充電時間長、標準不統一、缺乏安全性規范等問題,導致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得不到保障。
售后服務和保值率低。新能源汽車的售后服務水平達不到消費的要求,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還不夠成熟,大部分維修企業維修設備老舊跟不上行業發展潮流,不能精確地維修新能源汽車產生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短缺,維修人員的知識儲備不夠,大多還不夠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方法,很多時候出現故障,只能返廠維修,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困擾。由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大多為自主品牌且新能源二手車市場沒有很成熟,造成了新能源汽車保值率低,甚至低至20%。
核心技術和產業集中度不高。眾所周知,核心技術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的命運。雖然我國是鋰電池生產第二大國,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有關技術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存在諸如以下的各種問題:電池造價高,續航里程不足,電池充電時間長,電池自燃事件頻發,等等。此外,一些關鍵性技術依靠國外,自主研發能力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調不一致,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呈現多而小的局面,其中百強企業僅占30%,產業集中程度遠遠低于集中度為60%的美國。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才,但是由于集中度偏低,分散程度也大大提高,產生的效益也遠不如集中資金和人才所帶來的效益。集中度偏低會造成資源分散,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不利于技術標準的統一,進而不利于形成規模效應。
加強對電池的研發。新能源電池的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這兩者很難做到平衡,使得對新型固態電解質電池的研究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在提高新能源電池高能量密度的同時,采用新型的材料,并改善電池的內部結構,使得在提高高能量密度的同時,也保證了電池的使用安全性。目前被業內看好的新型材料有:硅碳復合負極材料、鈦酸鋰、石墨烯、碳納米管、動力型鎳鈷錳酸鋰材料、陶瓷氧化鋁、水性黏結劑等。其中,水性黏結劑更環保、更經濟,極片性能良好,可增大對其的開發力度。同時,還要開發和完善電池的熱管理系統,設置更為嚴格的檢驗標準,增加電池的檢驗次數,保證電池的安全性。
完善配套設施。在現存60多萬充電樁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充電樁的建設力度,逐步實現“一車一樁”。利用現存的加油站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體系。例如,中石化目前已經展開嘗試,在現存加油站網絡下,開展新能源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對新能源汽車的能源供應系統。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依靠加油站的管理與服務,建立模范新能源供應體系是大勢所趨。除了建設充電樁,完善新能源供應體系外,還要提高新能源充電樁的充電效率,壓縮充電時間,解決消費者由新能源汽車充電所帶來的困擾。
提高售后服務水平。一是維修企業要更新維修設備,降低對老舊設備的依賴程度,避免出現依靠老舊設備檢驗新機型的情況:二是要大力培養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提高維修人員在新能源方面的專業素養;三是設立合理的保險體系,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保費;四是各新能源汽車企業提高自身品牌的價值,保證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不會太低;五是設立合理數量的4S店,為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與廠家有距離較近且確切的聯絡點,消除消費者新能源汽車出現問題需返廠顧慮。
加強政策支持。隨著環境問題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的相關政策也在變化。以油耗限制為例,在2025年,預計其指標將達到4左右,與現在相比,將降低42%。從2015年起,我國的排放標準就已經進行了提升,未來我國要加強執法力度,嚴格處理排放污染問題。同時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扶持力度,在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給予大量的稅收減免優惠,在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時在路權、稅收、充電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據相關調查顯示,美國政府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費用高達7500美元,并給予贈送充電樁、提供快速通道等優惠支持。還要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道路機動車輛生產管理條例》,完善新能源汽車運行機制,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良好地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其發展中是不可避免的,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態勢健康穩定,在低碳環保的趨勢下,未來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任重道遠,在現在的技術水平下,努力向著智能化、輕量化、更安全舒適、更方便的方向發展,會實現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