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曄 王思羽
鋼琴節在中國鋼琴教育培養鋼琴音樂藝術人才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中鋼琴節的重要性,需要基于鋼琴節暴露出的中國鋼琴教育問題,促使中國鋼琴教育借助鋼琴節比賽,對學生的音樂修養、人文涵養、個性創新與人生閱歷等進行有效培養,從而滿足中國鋼琴教育的音樂藝術人才培養需求。
隨著鋼琴文化活動的不斷發展,鋼琴節在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中占據重要地位,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側面暴露出中國參賽選手與中國鋼琴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鋼琴教育需要加強與國際鋼琴節比賽活動的聯系,采取一定措施,充分發揮鋼琴節的積極作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有效培養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
鋼琴學習需要學習者對技術困難進行不斷克服,對自身鋼琴演奏水平與技巧需要不斷提升,從而為自身在鋼琴道路上的學習發展提供保障。但是,鋼琴技巧性在鋼琴演奏中只屬于重要手段之一,并不是學習者學習鋼琴的最終目的,技巧的存在旨在服務于音樂表現,需要學習者認識到不能為技巧而技巧。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鋼琴音樂文化活動發展迅速,其中鋼琴節類鋼琴音樂文化比賽也隨之涌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鋼琴比賽,綜合國內鋼琴比賽與國際鋼琴比賽多種形式,對我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培養造成較大影響。但是隨著鋼琴節的不斷發展,鋼琴比賽會暴露出許多人才培養問題,需要引起我國鋼琴教育界的重視。比如,部分參賽選手出現過于追求技巧性,雖能表現自身鋼琴技巧的高超,但是比賽成績并不理想,不利于我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得到有效培養。由此可見,鋼琴節類鋼琴比賽能夠暴露出我國鋼琴教育存在的問題,突出中國鋼琴教育輕音樂、重技術的現象,需要引起中國鋼琴教育的反思。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尋求學生音樂表現與鋼琴技術的平衡點,鼓勵學生多參加國內與國際性的鋼琴比賽,使學生在比賽中發現自身問題,提升學生綜合演奏能力,從而有效培養學生音樂修養。通過參加鋼琴節比賽,學生會對鋼琴學習與鋼琴音樂產生正確認知,我國鋼琴教育也會借助鋼琴比賽類音樂文化活動受到正確方向指引,在日常教學中,平衡學生技巧與音樂表現,提升學學生綜合音樂能力,培養其音樂修養,使其成長為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
美國范 ·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在鋼琴界影響較大,該比賽的第十三屆冠軍張昊辰在回國后的采訪中表示,自身冠軍榮譽的獲得,離不開長期以來的文化課學習,強調文化對自身在音樂理解與表現層面的幫助。但是張昊辰的成功對應著許多中國選手的不成功,此次鋼琴音樂比賽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中國鋼琴教育的人才培養體制問題,造成我國鋼琴教育的接受者缺失人文涵養,不利于其發展成中國鋼琴界的優秀音樂藝術人才。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音樂教育體系照搬蘇聯,重視專業細化,致使知識分裂,影響學生在理工與人文等方面發展自身綜合修養。長期以來,我國音樂院校文化基礎教學薄弱,忽視文化課與公共音樂基礎課,影響學生知識面拓展,不利于學生自身人文涵養的發展。雖然鋼琴主課在音樂教育中能夠受到重視,但是這種培養模式并不利于學生長期發展,學生在低齡階段能夠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收獲較好學習成效,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顯現出明顯后勁不足的問題,使中國鋼琴音樂優秀人才往往“早夭”。由此可見,中國鋼琴教育體制的缺陷,造成中國大多數鋼琴選手在比賽中暴露出自身文化涵養的缺失,限制其取得優異成績。文化是相通的,音樂文化與人文文化必然存在某種聯系,鋼琴節類比賽活動考察的是選手的綜合音樂素質,其中包括選手人文涵養的潛在性評價。因此中國鋼琴教育需要基于鋼琴節的啟示,同等重視培養學生鋼琴音樂素質與文化素質,在教學中設置文化基礎課,完善我國鋼琴教育體制,使學生具備一定文化基礎,同時,在不同的鋼琴比賽中實現學生文化涵養的進一步提升,促進中國鋼琴界出現更多優質的音樂藝術文化人才,體現鋼琴節比賽在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中國鋼琴教育存在一定僵化問題,對于學生的鋼琴演奏,教育工作者主導參與過多,甚至部分鋼琴教師會直接要求學生每一句需要怎樣彈,限制學生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影響學生表現自身個性化特點。但是鋼琴比賽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中國鋼琴教育問題。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鋼琴比賽活動向國際化發展,中國的鋼琴節傾向于聯合國際鋼琴節發展,并且外國鋼琴節與國內鋼琴節之間一直在彼此吸取養分與實現融通,影響中國鋼琴教育。部分中國鋼琴節會受到傳統中國鋼琴教育固化的影響,以統一評價標準衡量不同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要求學生演奏趨同。但是,在國際化鋼琴比賽中,這樣的學生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缺少個性化特點,缺失創新意識與能力,同時,外國選手在中國鋼琴節中的表現也得不到相應的合理成績評價,造成國內這部分鋼琴節活動與國家化鋼琴比賽活動評價標準發生沖突,引發中國鋼琴節與中國鋼琴教育的思考。因此,中國鋼琴教育需要打破固有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肯定學生個性化鋼琴演奏,給予適當指導,使其在國際鋼琴比賽中能夠大放異彩。由此可見,鋼琴節類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鋼琴教育,在國內與國外鋼琴節交流發展中,糾正中國鋼琴教育錯誤,促進教育培養出優秀鋼琴音樂藝術人才。
通常情況下,鋼琴節比賽參賽人數眾多,參與人員包括知名企業、評審專家、媒體與優秀選手等。其中的評審專家在鋼琴演奏上必然有很高的造詣,能夠有針對性地指出選手的問題與優缺點,以成績的方式給予選手肯定與否定。同時,媒體會對鋼琴比賽活動實時報道,考驗選手音樂表現力與心理素質。并且,競爭對手人數較多,這些參賽人員大多水平較高,考驗中國參賽選手的抗壓能力與音樂功底水平。由此可見,鋼琴節這類鋼琴比賽,對于中國選手而言,屬于極佳的鍛煉機會,能夠有效培養其人生閱歷。在鋼琴節中,中國參賽選手可以以評審評價與對手表現中認識到自身鋼琴演奏的劣勢與優勢,多次鋼琴節參賽經歷,可以豐富中國參賽選手的經驗,全面性提升選手能力,使其吸取對手長處,規避自身短處,同時,在評審指導下,領悟鋼琴音樂的真正魅力。因此,鋼琴節能夠豐富選手人生閱歷,培養其具備更好的心理素質。提升其音樂能力水平,使中國接受鋼琴教育的學生能夠與高水平鋼琴音樂專家與先進鋼琴音樂相關知識有更多的接觸,加強其學習能力,促使其發展成能夠為中國鋼琴教育貢獻的鋼琴音樂藝術人才,比如,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等。
綜上所述,研究鋼琴節比賽在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需要結合中國鋼琴教育問題,利用鋼琴節培養學生音樂修養、人文涵養、個性創新與人生閱歷,實現中國鋼琴教育的完善,促使教育培養出優秀音樂人才,體現中國鋼琴音樂藝術人才培養中鋼琴節比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