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歡
作為高校常抓不懈之工作,意識形態認同教育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指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結合當前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思考如何進一步創新高校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守住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夯實人心基礎,讓青年大學生貢獻青春力量。試從理性認知、情感升華、踐履強化三個維度思考意識形態認同教育的相關問題,拓寬高校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工作路徑。

高校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個問題上是絕不能含糊的,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認同教育關乎高校陣地安全、社會穩定和諧、國家政權安全等重大命題。習總書記歷來重視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多場合強調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特別是2018年在北大講話中提到:“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
2019年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總書記緊緊圍繞如何“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問題作出了重要指示。上好一堂思政課,特別是在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上要旗幟鮮明。意識形態安全本質上是人心的安全,是人心的擁護,擁護的前提是認同,這是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基本邏輯。
“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劃出了理性認知與價值認同之間的重要關系。價值的灌輸與滲透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需要借助知識傳授和學理分析讓被教育者接收信息的基礎上,更能接受信息之外的價值取向和認同。
“講清楚”——學理闡釋與理性認同相融合。從人接受事物的身心機制看,在接受事物及其價值觀念時總由自己先有的思維邏輯進行篩選和鑒別,把新事物新觀念和已有的觀念體系相融合從而完成觀念體系的整合。因此,在意識形態認同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的理性認知。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是經得住事實和時間的考驗的,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也必然要強化學理闡釋。用科學的真理武裝人,用嚴謹的邏輯征服人,用既有的事實說服人,這樣才能讓所接受的事物及其價值觀念真正融合進大腦,實現從外到內,由表象到本質的強化接受。
“用明白”——知行合一和身心和諧相平衡。從人實現全面發展的角度看,知行合一是較為圓滿的狀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力求真正做到“日用而不知”,實現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實現思想觀念與實際踐行的有機契合。這既是意識形態認同教育的要求,也是個人自我協調發展的應有之義。
“可持續”——人心安全與國家發展相融通。從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長遠發展看,意識形態安全須持久推進,而基于理性認知的視角所形成的意識形態認同大大提高了將自身真正融入國家社會發展的可能性。一個人真正對意識形態認同實現自我思維和邏輯上的理性認知,進一步實現價值踐行,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形勢中撥開迷霧,在考慮個人理想與發展時更能將自身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洪流之中,更能為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思想基礎助力,讓更強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建設國家的物質力量,共創國家發展繁榮和民族偉大復興。
情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獲取的重要環節,意識形態認同教育是“鑄魂育人”的靈魂工程,更加需要調動情感因素。教育本身就是言傳身教的過程,加大對學生的情感認同教育,增強其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的情懷,關注人民、關注社會、關注時代,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打破師生壁壘。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绷暱倳浺苍f:“人格是一個人精神修養的集中體現?!痹诮逃^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精神風貌成為提升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白月梢獓馈薄ⅰ叭烁褚?、“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對廣大的思政課教師的忠告。意識形態認同教育要做在日常,因此更要打通教育活動進行時與完成時的絕對界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要自覺做到嚴于律己,正如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總書記提出“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的要求,作出表率,獲得學生的認可,深受學生喜歡和愛戴的老師,在言傳身教中更能發揮出“潤物無聲”的強大作用,有了情感上的親近,才奠定教育實效的關鍵前提。
打破教學壁壘。積極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專業背景、生活學習等實際出發尋找切入點和突破口,即把學生常見的、熟悉的與其關聯大的各種適宜元素融入教育活動中,讓其有心理上的遷移和關注,建立學生情感與實際教學的關聯;尋求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突顯學生教學主體性地位,強化其教育活動中的主人翁意識,建立起“教—學”雙向流動機制,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意識形態認同教育要想有實效,在教育理論與方法問題上也得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特別是結合當前時代發展,動態地把握學情教情,尋求教與學的“最大公約數”。
打破內容壁壘。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不是籠統概念的傳輸,而是增強學生對黨和國家發展不同階段的“人、事、物”的認同,特別是情感升華可以讓這份認同更加堅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需要落細、落小、落實,調動學生情感。如講到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和擁護時,尤其是對黨史的回溯,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要對黨史上出現的人、事、物講深講透。講到英雄人物,注重人物情感的細膩刻畫、多維分析;講到革命事件,要有事件的細節傳導;講到某一文物,隨著時間消逝所有歷史瞬間全都凝結在文物里,怎么讓物件“說話”,釋放最大的情感能量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了解偉大的人和事背后的“真善美”,在自己心里種下“真善美”的種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積極奮進。
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是要做到“兩個鞏固”,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把對中國共產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擁護轉化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實際行動,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對黨和國家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鞏固意識形態認同的堅實基礎。
實踐導向。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際工作。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認同教育時既要加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內容、價值觀念、精神實質的學習、研究和宣傳,當然也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做好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本身。
實干興邦。只有真正用實踐的維度來觀照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有更加肥沃的土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日用而不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才能形成廣泛基礎,才能從生動實踐中去凝心聚力,鞏固大學生意識形態認同基礎。把共同的思想基礎轉化為共同的行動進一步建設國家,以發展壯大的經濟基礎、民主發展的政治環境、繁榮興盛的文化發展、和諧穩定的社會保障以及綠色持久的生態環境作為保障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前提。
實踐強教。實踐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更是教育的本質要求。知識、理念和思想的獲取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本質上也是實踐的;意識形態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是對其主觀世界的改造,更是對人行為的塑造。要求學生把對黨和國家的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認同轉化為愛黨、報國之行,才能實現對客觀世界的變革。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提出“八個統一”的要求,其中就提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要求,這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與針對性的主要途徑,近距離感受總勝過紙上談兵的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