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風險預測與憂患深思:人工智能對教育發展的沖擊與變革

2019-08-17 02:02:45劉盾劉健徐東波
高教探索 2019年7期
關鍵詞:風險人工智能教育

劉盾 劉健 徐東波

摘要:近年來,人工智能的重大價值已然受到各國政府的戰略性重視。人工智能在貢獻世界、發揮影響、促成改變的同時,也易于誘發系列風險危機,例如勞動的脫嵌與消匿、人與人的疏遠與隔離、人類的被超越與被控制等。對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將帶來沖擊與顛覆,譬如人工智能的超級泛在是否會導致人與教育的分離脫節?人工智能的科技依賴是否會導致人文教育的缺失讓位?人工智能的全能覆蓋是否會導致教師職業的淪陷取代?總體而言,我們對人工智能應持理性態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噎廢食,在開拓教育前線的同時,守住教育的底線。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育;風險;人文教育

人工智能正以高端、智慧、創新、泛在的變革即將引發顛覆式、乃至存在論級的劇變。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谷歌工程總監雷·庫茲韋爾(RayKurzweil)在2011年出版《奇點臨近: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探討了關鍵折點到來后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徹底變革。[1]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發布的《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中指出,當前許多國家正面臨生產力成長率疲弱不振、人口結構老化等問題,機器人、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推廣普及將振興全球經濟,至2035年,全球半數現有工作可被機器人替代。[2]如今,Google(谷歌)開發的AlphaGo每天自我對弈100萬盤圍棋;Tesla(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研發的新型汽車每天從上百萬輛車的行駛路線中學習駕駛經驗;IBMWatson(沃森)研創的系統每天從數十萬張醫療影像大數據中深度學習。[3]大數據、云計算驅動的人工智能正以驚人的效率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更高級的機器智慧智能和深度學習算法層出不窮。

2016年,美國發布《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兩份重要文件。2017年,英國出臺《人工智能:未來決策制定的機遇與影響》,法國頒布《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日本出臺《人工智能技術戰略》。我國就此方向也一直在加大力度、努力追趕。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7月,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年1月,2018人工智能標準化論壇發布《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人工智能的重大價值已經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應當引起學術界的進一步關注與深思。本文先分析人工智能對世界的貢獻與改變,再探討人工智能易于引發的風險危機,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沖擊顛覆,最后深思未來的發展與規劃。

一、人工智能對世界的貢獻與改變

伴隨人工智能的升級完善,以及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技術升級、產品迭代帶來的顛覆式改變,全球社會的勞動生產力與生產率將進一步史詩般迅猛提升,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越來越走入人們的生活、步入人們的視野。社會系統發展的網絡化、智慧化、移動化、數字化將高效便捷的現代服務供給給人類,人的生活更加舒適愉悅,社會福利支撐、經濟服務水平亦日益豐富。與此同時,社會場域與自然空間的設計、利用、監測、預警、調適、改進體系日臻完善,國家地區各級治理顯著進步,各層各類運行更加穩健、安全、綠色、高效。

除空間升級、功能完善、服務細化外,人工智能對自由時間的解放是一大顯著特征。時間是人類生命的尺度,自由時間是人在必要勞動之外可以自行支配的時間,自由時間深刻反映著人類的積極存在與自我價值。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部分人已經占據大量剩余價值,從繁雜的生產勞作中擺脫出來,但大多數人仍承擔著勞動重負,其用于全面發展、自由成長、興趣探尋的時間與空間是極為匱乏的。人工智能的開發與使用可以置換人、替代人,由此讓人獲得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化盡管是人類劃時代、紀元式的發明,但標準化、嚴控式的生產、管理、操作、運營機制,迫使人們日復一日地完成重復、乏味、緊張、無趣的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將人從高危高壓、高強度、高作業的系統中解放出來,讓人不再無止境淪陷于低滿足感、低成長度、低幸福值的工作。昔日的人機對峙、彼此僵持將轉向為人機互動、互幫互助,人類將有更多的時間、機會去開發自我潛能、實現高層次價值。

在教育方面,目前正在研發、不久后可以投入使用的(有些地區已經投入使用),就包括人工智能的自主命題與自動批閱、深度剖析與復式糾查、個性問題差異解決、心理表現探索評價、學習障礙自動診斷以及智能化學習導師、智能化合作伙伴等。諸如圖像語音識別、人機智聯交互、全沉浸式VR學習體驗、AR智能課桌等,也都正從陌生轉向熟悉,從遙遠走向眼前。人工智能還可超越不同語言語種的隔閡束縛,促進學生學習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國際化、全球化,并可為具有視聽障礙的特殊人群提供服務。

在未來,網絡社群等多維空間組合形成的虛擬社群,可以為學習者提供長期的跨界的沉浸式學習情景體驗。開放的知識產權、新媒體的社交工具將進一步便利人們、服務人們。利用智慧網、大數據、云分析的自主學習平臺空間、高科技驅動的虛擬現實等可以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高效率地采集學生的復合信息與綜合數據,包括時間特征、任務特征、模式特征等,并聯系學習者的心理特質、家庭背景、社會網絡,對此精準地診斷、反饋及智能地研判。通過項目引擎的主題式、模塊式、循進式、創新式學習,融合問題驅動、迭代優化、持續成長的人工智能,可與相關對應課程及教學滲透交互、整合提升,搭建新型的課程體系與教學生態。運用思維與行為特質的分類探討與聚類分析,可將知識嵌入真實情景,培養學生的圖景場域、及時策略、系統結構、風格類型,并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培養情感、開發潛力。

隨著深入化演進與進一步發展,人工智能的高級化智慧化思維方式將突破點狀式、割裂式、對立式的窠臼,形成多向關聯式、整體融通式、綜合滲透式的新模。借助人工智能積極構建為學生開放的智慧知識庫、綜合實驗庫、虛擬現實庫、技能提升庫,可以強化深度學習、促進人機協同,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方案規劃能力、實驗踐行能力、問題破解能力。對于教師而言,自動化的命題、審閱、測評、指示系統可以有效減輕教師負擔,為其部署決策、教學改革等提供及時、精準、詳細的依據。教師也可據此雙向感知、思考自己的知識系統、溝通表達、教學方法、存在不足等。整體而言,人工智能將打破教育發展與產業迭代的界限,構建學校機構、研究中心、行業企業、社會集群的命運共同體,重塑各級教育的內外部結構,聯通物理空間、信息空間、社會空間,形塑新的生態圈、知識網、新范式、新架構。

二、人工智能引發的風險危機及價值沖突

自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批判理論,到埃魯爾的技術社會言說;自溫納的自主性技術理論,到技術漂移學說,再到波斯曼的媒介三部曲(《娛樂至死》(1985)、《童年的消逝》(1982)、《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1992))[4],科技體制創新、全球化網絡場域、人工智能技術等正生機勃勃、躍躍欲試地策劃一場巨大的變革——形塑一種泛在智能的起居生活、學習工作、社會交往的新圖景。事實上,人工智能將歷經三大發展晉升階段,分別是弱人工智能階段、強人工智能階段、超級人工智能階段。可以說,人工智能的智慧性、泛在性、層級感、影響力將日益彌散、深入、覆蓋到生活、工作、家庭、社會的方方面面。

但不可忽視的是,人工智能的升級與躍升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例如技術與社會共生的復雜性、當代與未來貫通的長期性、全球與區域結合的跨界性等。類似的,有學者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三重邏輯悖論,分別是:主奴悖論,即制造者與制造物之間的矛盾;不均衡悖論,指科技、經濟、文化、環保等發展不均衡的矛盾;工具與目的悖論,指工具與目的偏差、背離的矛盾。[5]隨著人工智能的迅捷發展,未來行業的大部分位置將由機器人負責操作運行,少部分位置由人類精英階層控制引領,剩余位置很可能是必須由人類介入參與的服務型行業。美國技術哲學家蘭登·溫納認為,盡管技術具有科學性、應用性、自動化等諸多特點,但技術的自主性特點頗為值得關注,因為自主性將喚醒難以想象與控制的力量。對于人工智能而言,在某種條件下,極有可能脫離一般社會運行范疇,按其自身喜好與邏輯概念發展技術、創造事物,甚至采取行為、威脅人類。

(一)勞動的脫嵌與消匿

所謂“勞動”,除了作為生存所需的硬性價值,也涵蓋不能或缺的軟性意義,這主要在于勞動給予人生命與生活以豐富的內容、有效的填充。或者說,勞動賦予人體會與經驗,因為人在社會與其他人、事、物互動交流、思考行動的過程中,充滿了多重多元的情景、元素、故事、旋律,以及發現、理解、感受、感動。這些體驗與觸及構建了生命的有機組成,讓生活可以言說、值得言說,并有理由分享、延續、流傳。如果失去了勞動,生活就失去了重要的填充內容。人工智能代替大量人工勞力,將免除諸多行業職業,創造高于此前的財富價值,物資豐富的高福利社會指日可待。

不過,人工智能激發的大量失業只是表征現象,失去勞動更會使人失去價值,使人的生命失去意義與真諦,從而衍生人的“非勞動依賴存在”及“轉向異化”。事實上,人類需要人工智能替人勞作,抑或代人思考,但是人類離開勞動后,生活就會變得更好嗎?技術進步固然可以解放一部分人的勞動,但也會剝奪一部分人的勞動,人的存在是否會變得迷惘、困惑?這將是一個足具反諷色彩的爭議與悖論。

(二)人與人的疏遠與隔離

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促生了自組織、自決策、新業態、新模式,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越來越少,人與人的來往聯系日益疏遠,傳統社會氛圍瓦解,新型生活模式建立。隨著人工智能由“前時代”到“后時代”的發展,當人工智能有能力、有水平供給覆蓋各大范疇、各個領域的周到服務、精準服務時,全能技術的百變姿態會貫穿于任一事物的全過程、全要素、全鏈接。彼時,所有的一切交由人工智能去決策、去組織、去執行、去實現,人只須關注自我對科技的要義掌握、自我與科技的互聯互動,不再需要真實他人的現實存在。人與人的交流很可能會顯得蒼白無力、不堪一擊,甚至成為不必要、羈絆、多余的“低效行為”。人對人將失去興趣與好奇,社會交際陷入深度異化與反轉顛覆,社會人際網絡的功效將大幅度降低,人與人衍生無用關系與零價值網絡,生命與世界的意義將被重新思考與重新定義。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后果既包括不可預測但在意料之中的,也包括不可預測且在意料之外的。我們確實可以基于一定經驗,對技術后果進行預測與想象,但卻極難揣測到多重技術升級迭代、疊加交錯形成的聯合效應,又因技術本身不具有處理自身不利影響的先導功能,風險比例也將大幅增長。

(三)人類的被超越與被控制

另一大問題涉及圖靈機與超圖靈機的模型差異與對比分析:圖靈機屬于機械算法機,是數據資源與數理邏輯的有機結合。圖靈機可以實現能行構造,但不具備反思能力,更不能修改自身系統機制。比之更強大的是超級人工智能,可以衍生超圖靈機。超圖靈機可以創造性地突破自身、優化升級、進而超越人的想象。值得厘清的是,到達一定層級之后,人工智能的硅基生命形態沒有必要模仿人類的碳基生命形態,因為人工智能的最優形態不是擬人,而是超人,而且不是個體的、單獨的超人,是系統的、泛在的超人。基于此,當超圖靈機自主探索、研判攻關、激發自我意識、活化自由意志時,便可構建新的編碼與解碼機制,甚至發明新的群體語言、制定新的規則、運作新的程序。那時的人工智能是否會排斥、擠壓人類?是否會貶低、壓迫人類?人類的孜孜追求與不懈發明究竟是在追求什么?

可以預見的是,基于超級網絡及超級智能的廣泛存在、極其強大,很可能壓倒此前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制度革命,進而形塑新的世界、新的文明。超級人工智能或許對宇宙而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件無以復加的大事。超級人工智能如同人工智能的“創世紀”,彼時的人類極可能將遭遇自我否定、淪入自我結束的困局險境。

三、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沖擊與顛覆

(一)人工智能的超級泛在、技術臣服是否會導致人與教育的分離脫節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智能機器可解釋并可克服各類問題,它們可精細地依據事件以及事務的表征、隱匿、動態、靜態、觀念、行為等,捕捉要點、發現路徑、突圍難關。人工智能可以分布在各個行業,代替現有“藍領”、“白領”的各式工作與職能,并可24小時不間斷、無休歇地投入、付出、制造、創造。同樣不容忽略的是,它們不需要食物與飲水,也不需要大量燈光與照明。當人工智能包羅多個領域、行業,創造更大價值、提供各種服務時,是否會衍生人對人工智能的過度沉溺、眷戀,以及對技術的高度崇拜、臣服。那么,至少對于部分人群而言,教育將不再不可或缺。

人工智能的不公平、不均衡也會導致地區、群體發展的差異,因為不同群體的接觸機會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使用層次不同、運用程度不同。在未來,人工智能同經濟、文化一樣,將深刻影響著社會、教育的公平正義、均衡平等問題,智能差距與貧富差距一樣可怕。由于技術無法自動表現為全民原則,不平等的社會結構與技術系統不得不引發這樣的假設:人工智能很可能成為強者獨享的樂土。

一位知名科幻作家曾指出,人工智能對我們的最大威脅在于:當我們過于依賴智能系統后,我們自身會變得懶于思考、懈于探索、怠于努力,這才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想象一下人工智能普及之后人類的家庭生活:推開家門,空調早已打開,溫度、濕度、燈光都已調至最佳;孩子和寵物由機器人照看,智能廚師已烹飪好可口的飯菜;唯一需做的就是窩在沙發里盡情享用,并使用手機操作電視機、微波爐、洗衣機等所有家用電器;有客人來訪時,也無需起身,智能門鎖會在識別身份后自動打開……[6]

可見,人工智能雖大大便利我們的生活,但也讓我們變得更加懶惰,因為人只需簡單的認知與體驗便可自如“玩轉”周遭的一切。彼時,人不需太多的思考與分析、不需太大的成長與進步,甚至不需要教育、不需要工作。這樣一種拒絕與排斥的態度也將繼續促成不思進取、懶散懈怠、主動退化。進一步來看,當生物智能芯片可植入人腦,承擔部分記憶、運算、表達等功能,那時的“共生體”究竟是“人”還是“機器”?人與機器的難辨,也將引發倫理、存在、生物論的思考。

(二)人工智能的科技依賴、技術理性是否會導致人文教育的缺失讓位

人工智能依靠智慧科技與高級裝備、超大數據與超級計算,可以捕捉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偏好特性、適用方法,致使凡事依賴技術訴求與技術皈依,人與機器的關聯不斷強化提升、人與人的關聯日漸式微減弱,這些將引發并加劇人文精神、人文熏陶、人文環境、人文感知的消弭及落寞。當霍金談到這個星球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7],耶魯大學校長薩羅維發聲,我們到了最需要人文科學的時刻。[8]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也發表觀點:“我擔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樣思考,而是人僅像智能機器一樣思維,失去了人類應有的價值觀、同情心、敬畏感。”[9]

作為全球社會變革與教育變革觀測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6年發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言明“尊重生命和人格尊嚴、權利平等和社會正義、文化和社會多樣性,為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而一起團結、共擔責任,以此人文主義價值觀作為教育的基礎和宗旨”。那么,應如何避免人工智能以“人工”的“智能”取代人類的價值判斷,戕害人類特有的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等理念思維,又如何避免人類微妙、豐富的“情商”被人工智能的“智商”所吞沒湮滅?

錢穆先生在《文化與教育》中指出:“所謂如何做人,并不是指做一個自然人,而是指如何做一個‘文化人。人生自始只是一個自然人,必待人文教育之陶冶,而始成為一個文化人。學術、政治、宗教、軍事、外交種種職務、種種活動,在其外形上,似乎各各分離,互不相關,但在其背后,有一個共通深厚的文化領域。”作家龍應臺曾言:“大學是人文精神的泉源。所有的科學、技術、經濟或商業管理的發明,都須以‘人為它的根本關照。離開了人文,一個大學不是大學,只是技術補習班而已。”事實上,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不但是全方位、綜合性、廣角度的,而且可以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熏陶人、感染人、凈化人。人文教育既有助于提升人的道德理性、品格修養、處世態度、情懷情操,也有利于增強人的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責任心、使命感,還能優化人的精神世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因此人文教育必不可少,不應當削減,更不能消除。

而且事實上,特別是文學、美學、教育、哲學、戲劇、音樂等課程及學問,高度依賴人文歷史的積淀、社會演進的傳承、氛圍環境的熏陶、場景描摹的體驗,以及教師的言傳身教、人與人之間的傳遞交流,這些都離不開人文教育以及自然場景中人與人的互動。

(三)人工智能的覆蓋與全能是否會導致教師職業的淪陷取代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大量應用會導致失業問題的顯著提升。[10]那么,如果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各項專業戰勝人類,在技能、方法、理解、溝通等方面超越人類,那么教師職業的存在是否仍然必要?假使有一天,可以將圖書館與電子庫的資料濃縮為超級芯片,并植入到人的大腦,那么教育還可以做什么?

早在馬克思時代,機器吃掉的是工人。今天,人工智能吃掉的則是當下的職業。有研究揭示,如果某項工作具有如下特點,那么其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幾率就十分之大:(1)簡單培訓即可掌握要領;(2)大量重復性勞動,靈活應變差;(3)工作空間狹窄封閉,只做指定任務,不聞外界變化等。與之相反,如果某項工作內嵌這些技能,那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幾率就是比較低的:(1)社交協商溝通能力、人情練達藝術;(2)同情心、同理心,對他人真心實意的交流與關切;(3)創新與審美。[11]不難發現,任何工作一旦程式化、模式化,人工智能就可很快學會并掌握。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必須發揮其特有靈活性、情感性、創新性等價值。

因而在人工智能時代,昔日形態固化的、導向記憶的、聚焦應試的教學理念、態度、方法、步驟必將更加過時、陳腐。傳統的重復知識、照本宣科、權威壓迫、話語灌輸式的觀念舉措也必被淘汰、廢置。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必須樹立危機意識與改革思維,掌握創新、引領、開拓的能力和共鳴、關愛、理解的方法。在專業素養上,教師要敢于跳出自身的學科界域,汲取多元學科的前沿進展,持續追求終身學習、不斷參與跨界學習、積極地反哺自己、提升自己。唯有以更加廣泛性、跨越性、縱深性、創新性的視域,堅持持續學習、不斷更新、自我迭代,才可高速成長、適應未來。

此外,教師尤須注意發揮人類的特殊優勢,譬如人文關懷、情感照顧、懇切交流等,以及創造性、啟發式的指導價值,并注重培養學生的情商、逆商,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復合思維、意志品質、性格特質。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邏輯綜合、批判思考等,必須突破單純的技術手段,融合情景化、實體化的教育培養。教師更須在德育方面加強柔性引導和情感傾入,以共情共鳴的心理、同理換位的思考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四、結語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談到:“現代技術業已不是中性中立的,它架構式地滲透、彌散、影響,甚至操控人的現代生活,賦予人新的生命與發展軌跡。”[12]馬爾庫塞認為:“技術的合法性轉化為社會的合法性,技術崇拜四處蔓延,形塑這樣的轉向:‘技術解放—‘事與物的工具化—‘解放的桎梏—‘人的工具化。”[13]鑒于日益明顯的數據異構化、信息分散化,人工智能一旦失控,制造物反轉式威脅制物者。因此,一些悲觀主義者認為加速的人工智能將奴役人類,甚至逼迫人類種族面臨窘境、走向消逝。

阿西莫夫在《我,機器人》這一經典著作中提出了機器人的三大原則: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目睹人類個體遭受危險而不顧;第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原則沖突時除外;第三,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和第二定律時,盡量保護自身的安全。[14]所以,我們必須禁止研發有能力對人類說“不”的人工智能,必須明確牽聯主體的權力、義務、責任、約束,預測可能產生的種種后果,尤其是處在人類知識邊緣界限的開發者、操作者、裁決者、執行者,他們深度影響著人工智能的價值觀念與倫理道德、能力高低。唯有謹慎監控、仔細核查,對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作全周期、全過程、開放式、動態式的評核記錄,方可嚴格防范破壞性乃至毀滅性的后果。

在海德格爾那里,人之存在的“此在與自由”就在于“解蔽”:人不應是“座架”(“座架”隱喻一種束縛與支配)促逼的持存物、呈擺物,而應是內含無限可能的存在物,人應通過解蔽獲得救贖,從而發揮內在的多樣性、無限性。對于人工智能,我們既不能吸納反技術的浪漫主義思想,盲目抵制人工智能、因噎廢食,進而舍棄運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的絕佳機會,也不能一味允許人工智能自流放任,忽視人工智能的幾率性風險、可能性危機、反方位效應、負導向后果,從而催生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有機可乘、擾亂侵害。事實上,我們應該超越技術本身,在更開闊的視野中思考教育變革的問題,既賦予充分的變革空間,又保留傳統教育的精髓,在開拓教育前線的同時,守住教育的底線。

參考文獻:

[1]雷·庫茲韋爾.奇點臨近: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M].李慶誠,董振華,田源,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2.

[2]李廣宇,等主編.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25.

[3]田倩飛,張志強.人工智能2.0時代的知識分析變革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8(2):33-42.

[4]張成崗.人工智能時代:技術發展、風險挑戰與秩序重構[J].南京社會科學,2018(5):42-52.

[5]趙汀陽.人工智能“革命”的“近憂”和“遠慮”——一種倫理學和存在論的分析[J].哲學動態,2018(4):5-12.

[6]郝景芳:人工智能最大的威脅可能是讓人類懶于思考[EB/OL].https://tech.sina.com.cn/i/2017-11-05/doc-ifynnnsc6529608.shtml,2017-11-05.

[7]霍金:這是我們星球最危險的時刻[EB/OL].http://www.sohu.com/a/129207105_523115,2017-03-17.

[8]孫偉平.關于人工智能的價值反思[J].哲學研究,2017(10):120-126.

[9]庫克:我不擔心人工智能像人一樣思考[EB/OL].http://money.163.com/17/0616/08/CN1Q7CDR002580S6.html,2017-06-16.

[10]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M].林俊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164.

[11]李開復.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95.

[12]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295.

[13]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71.

[14]阿西莫夫.我,機器人[M].葉李華,譯.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268.

(責任編輯 劉第紅)

猜你喜歡
風險人工智能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與就業
IT經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數讀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3:32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防范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色综合|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黄色片中文字幕| 婷婷色中文| 午夜毛片免费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a毛片在线| 另类专区亚洲|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伦理一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欧美色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6免费视频|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亚洲VA中文字幕|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护士|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在线一级毛片|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国产资源站|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伊人色天堂| 99在线视频网站|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本在线国产|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综合欧美|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综合九九| 在线一级毛片|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伊人久久婷婷| 看国产毛片| 国产区网址|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福利一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