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梅
摘 要:古詩文是我國燦爛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學生學習中華古典文化的重要文學體裁。它講究用詞短小精悍,情感表達含蓄,結構凝練,極具畫面美感。縱觀各個版本的初中語文課本,都吸收了很多古詩文佳作,是我國古詩文精品中的精品。由此可見,古詩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開展高效的古詩文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提升其人文底蘊。中學語文教師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立足于古詩文的特點,開展古詩文專項教學。
關鍵詞:中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教學方法
教育部對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應該引導中學生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語文課本中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縱觀近年的各省市中考和高考的語文試卷,針對古詩文閱讀和鑒賞能力的考查在增多,但是中學生在古詩文這一板塊的得分卻不是很理想,所以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提高對古詩文教學的重視。中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要立足于古詩文的特點,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法,引導學生跨越時空感受古詩文的“詩情畫意”,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筆者作為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師,詳細論述了開展中學古詩文教學的教學方法,希望給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一、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吟詠玩味
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教師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的背誦難度高,也體會不到古詩文的內涵美,在做題時自然是失分嚴重。語文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古詩文進行吟詠,讓學生吟詠中玩味古詩文的韻律美和內涵美。古詩文的背誦應該建立在學生已經準確理解了古詩文的內容和內涵,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吟詠是一種新型的朗讀方式,它是基于理解古詩文的基礎,在吟誦中玩味古詩文的美,它可以引領學生在吟詠和玩味中走入古詩文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對古詩文情感的領悟。例如教師在講解《木蘭詩》時帶領學生吟詠木蘭巾幗不讓須眉的氣節,體會木蘭“萬里赴戎機”保家衛國的決心;講解《口技》時,讓學生吟詠口技表演者一人分飾多角的詞句,體會口技表演者“賓客無不變色離席”的高超技藝;讓學生吟詠峨眉山月的美景,體會作者思君不見君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重視古詩文的誦讀教學,豐富學生的古詩文儲備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文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瑰寶,是祖先的智慧結晶,是打開古典文化大門的鑰匙。古詩文蘊含的智慧結晶,在現代仍有教育意義,所以教師要重視古詩文的誦讀教學,引領學生在吟誦中體會祖先的高尚氣節、浩然正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進行分層次誦讀,第一層誦讀帶領學生掌握古詩文的正確讀音和字形,體會通假字的奧秘;第二層誦讀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誦讀中融入真情實感,體會古詩文的韻律美和古代文人墨客的愛國情懷;第三層誦讀帶領學生鑒賞古詩文的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例如在誦讀《陋室銘》時,教師先帶領學生誦讀,體會駢體文句式統一而變化有致的韻律美,再深入誦讀體會劉禹錫托物言志寫法的妙處,最終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懷;誦讀《愛蓮說》時,讓學生體會其駢句和散句的交錯有致,讀起來鏗鏘悅耳,最后體會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生活態度和不慕名利的傲骨。
三、運用聯想法解讀古詩詞,激發學生的古詩詞想象力
古詩文雖然用詞凝練,但是寥寥幾個詞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含義。教師在解讀古詩文時,可以采用聯想法,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聯想,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在腦海中刻畫古詩文的畫面,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古詩文的教學效果。中學語文教材甄選的古詩文大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教師在進行解讀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描繪出古詩文的畫面美,通過描繪畫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真正體會古詩文的“寓情于景”和“詩情畫意”。例如教師在解讀《孟子》兩章時,可以引導學生聯想之前學過的《孟子》經典名句,例如“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聯想孟子的治國理念,體會孟子的憂患意識,體會孟子“逆境出人才”的理念。教師還可以在課后,讓學生結合古詩文,暢談自己對孟子治國理念的解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融合自己對治國的想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必躬行”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四、開展古詩文專項訓練,豐富古詩文教學模式
中學古詩文教學應該不拘一格,學習一切優秀的學習模式,例如向一些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電視節目學習,借鑒它們的模式,優化古詩文教學模式,例如借鑒近年來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該節目弘揚的是傳統古詩詞,采取限時搶答的攻守擂臺的形式,教師可以把這種模式引入古詩文教學中。例如定期開展古詩文大比拼,劃分古詩文學習小組,由教師制定一個飛花令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K賽,看哪一個小組背誦的相關古詩文最多,讓學生在娛樂中掌握古詩文,提高中學古詩文教學的效率。
總之,新課程標準對中學古詩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應積極豐富古詩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吟詠玩味,重視古詩文的誦讀教學,豐富學生的古詩文儲備,運用聯想法解讀古詩詞,激發學生的古詩詞想象力,開展古詩文專項訓練,豐富古詩文教學模式,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古詩文教學 “扶搖直上九萬里”。
參考文獻:
[1]王麗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學苑教育,2018(21).
[2]龐玉衡.初中古詩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