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
摘 要: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關注現實生活,緊扣時代脈絡,讓習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務生活,創造生活,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有:引領學生觀察、體驗、認識品讀多彩生活,積累語言、思想、技巧等豐富素材,培養濃厚興趣,設計再現式、即興式、交際式、感悟式、想象式、心語式和探究式等練筆形式,并優化習作的批改形式。
關鍵詞: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策略
習作以生活為泉源,一篇好的習作如一泓清泉,自然、清新、雋永,永不枯竭。所以,習作教學應切合學生實際生活,才能降低難度,讓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樂于分享成果。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喚醒已有的生活經驗,關注生活,用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習作生活化教學是作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讓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生活,讓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讓大自然和生活中奇妙的現象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走進心田,用生活化的語言反映生活、體現生活、表達生活、熱愛生活。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小學習作教學生活化談談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認識生活——認識生活就是要透過生活現象發現蘊含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啟迪。對話生活,認識生活,就會產生感悟,滋生表達欲望。學生與花草鳥獸為友,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不再是一句空話;在夢幻與現實之間,學生會感悟生命的律動,逐步懂得調整、平衡內心。走進沸騰的現實生活,擦亮一雙慧眼,透視大千世界,視野開闊了,思想深刻了,是非觀念增強了,思辨能力提高了。
品讀生活——經典名著、電影電視、音樂歌曲、小品相聲和文藝晚會等是生活的縮影,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領學生用心品讀,汲取成長的營養,獲取人生的智慧。多讀名篇名著,讀整本的書,讀多人的書,以活躍思維,提高敏銳捕捉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提升表達技巧和思想境界。觀看影視、聆聽歌曲等,加深對現實社會的認識,獲取成長的素養。
創造生活——小學生正處于想象力的黃金時期,往往用想象和幻想來解讀世界,創造生活。針對日常用品的不足,開展小發明、小創造活動來設計新產品,比如“我是小發明家”“我有一雙小巧手”“我是小設計師”;針對不良社會現象,指導學生編童話,或以“我的夢想”“假如我是一名警察”等寫假想習作,以“22世紀的教室”“未來的飛機”等寫科幻習作。這樣教學能促使學生迸發出智慧和創造的光芒,在習作中創造新的生活。
材料是習作的第一需要。材料充足了,學識豐富了,思想深刻了,語言生動了。因此,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豐富學生的各種積累。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技巧等。
二、掌握技巧,學會方法,構建策略
交際式作文——交際是人生的必修課。“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隨時需要作文,所以要學作文,在從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卻人人需要……至于作詩作小說,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學生有興致去試作,當然絕對不宜禁止,但是這并非作文教學的目標。”習作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需要,也是社會交際的需要。要積極滲透書信、演講稿、發言稿、慰問信、通訊報道、調查報告、情況分析等教學,讓習作真正參與社會交際活動,為交際服務。比如,爭取與異地學校同年級學生、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生活中的不幸者、出色的運動員、作家、英雄模范、警察、軍人、新聞人物、報刊上的優秀小作者、親朋好友等建立通信往來,既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交流思想,提高習作水平,又可傳遞友情,增強交際能力。
感悟式習作——影視、網絡、書報等是一種大眾化的傳媒手段,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觀看健康益智的動畫、影視和精彩紛呈的晚會,閱讀名著和報刊,既可獲得豐富的材料,又可提高認識水平。觀看適宜的影視作品或文藝晚會,閱讀名著和有益的報刊之后,寫一寫觀(讀)后感、小評論,不但能觸發習作靈感,喚起習作熱情,提高習作技巧,而且能提升思想境界,健全人格,把習作教學引向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想象式習作——想象是習作的翅膀,創新是習作的生命。針對學生愛想象、善幻想的特點,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寫想象習作。針對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結尾,讓學生大膽構思新的情節,推測故事新的發展,寫推測式想象習作;提供幾樣事物,充當文中人物,讓學生構思一個故事,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寫童話式想象習作。
心語式習作——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習作是個性化的產物,習作就是用我手寫我心。學生那獨特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喜怒哀樂,飽含著美好的心愿、理想、追求。引導學生記錄心路歷程,傾吐內心秘密,可以讓學生放下包袱,改正缺點過失,增長人生智慧,從而一路高歌飛揚。
探究式習作——探究性習作是學生在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之后,將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整理成習作。探究性習作不但能激發習作動機,解決材料問題,而且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總之,習作教學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的,只有以生活為習作的源泉,才能使習作教學永不枯竭,才能激發學生表達交流的興趣,調動起學生樂于創作的積極性,才能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使自己的表達有血有肉,字里行間洋溢著情感。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