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巍 李飛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67
互聯網作為人類科學的重大發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集中反映并融合了現實社會的多元現象和價值標準。一方面,科技必然帶來現代生活方式的質變,網絡為社會大眾提供了一個與現實生活并存的“平行時空”。另一方面,網絡相對來說屬于新興事物,仍然會遵循前進性與曲折性道路的哲學規律和從成長發展到成熟的自然經驗。因此,網絡本質上是時代發展的積極結果,并被認同和接受成為革命性的現代生活方式。但是,歷史刻度下的網絡發展必然會有社會阻礙甚至是倒退。在多種因素的催生下,網絡直播平臺偏離了其本質傳媒功能,色情、暴力等涉法內容出現、以直播平臺為工具進行背后非法交易的事件頻發等這些現象,反映了網絡直播的畸形發展,沖擊和顛覆了社會的普世價值和道德標準。所以,網絡直播的規范化和法治化迫在眉睫,不僅要考慮到傳統的立法和執法層面的法律規制,也要考慮到網絡直播在市場控制下的現實進程,在市場和法治的博弈中完成網絡直播的規范性變革。
網絡直播的發展雛形即是以美女主播為內容的視頻播送,這種傳統模式下網絡直播迅速興起并引人關注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女”的噱頭。網絡直播在各方因素的化合作用下,出現了全民直播的形式。這種形式內容廣泛,可以用“泛生活化”一詞總結,包括吃飯、健身、唱歌、戶外旅行等各式各樣的內容。
(一) 概念界定
網絡直播這個概念本身屬于經濟發展或現代科技專業領域的詞類,并且更多的是由新聞與傳媒等學科進行研究。根據相對權威的中國廣播網所給的定義,即網絡直播是流媒體技術的高級應用,借助專用系統和寬帶網絡,通過信號傳遞觀看實時視頻等信息。同時研究人員也給出了具體概念,即“廣義來說,網絡直播吸取和延續了互聯網的優勢,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將產品展示、對話訪談、網上測評等內容現場發布到互聯網上,通過這種途徑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狹義來說,網絡直播是高互動性視頻娛樂,這種直播通常是主播利用視頻錄制工具,在互聯網平臺上,直播自己唱歌、玩游戲等活動,而受眾可以通過彈幕與直播互動交流或通過虛擬禮物進行打賞。” 其中狹義的概念界定,其實就表現為當前的網絡直播平臺形式。
(二)分類
1.按照直播形式分兩種:一種是以主播的活動軌跡為中心,主播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圍繞主持人或者某一事情和話題進行閑聊、討論。一種是以事物、事件為中心的直播,這種直播以實時共享和傳輸現場情形為主要目的,大多是新聞事件、新鮮事物或大型活動為主要內容。
2.按照直播內容來分可以分為三類:傳統的美女秀場、游戲競技類直播和泛生活化直播。
3.按照直播媒介來分,可以分為文字傳輸、視頻分享和直播平臺,這種分類結果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衍生不同形式而界定。
4. 按照信號來源來分,可以分為轉播信號和直播信號。
(三)網絡直播的效用
1.傳媒工具。首先,網絡直播是時代和科技的產物,其最原始和最本質的形式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初衷在于革新社會生存和生活方式。其次,網絡直播還是一種傳媒的角色扮演。其本質內容就是信息的發生和傳遞。
2. 法治化功能。網絡直播作為信息傳遞的途徑,必然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和領域,法治也不例外。
我們以庭審直播形式為例,論證網絡直播的法治化功能。在法治維度下,庭審直播作為一種新穎的審判公開形式,集中體現了傳媒與司法之間的二元互動。在網絡直播中,證據材料得到充分質證、控辯雙方真正在可視化的監督下實現平等對抗、定罪量刑公開透明化、當事人各方權利得到充分行使等等,而這些優點的實現與傳媒的介入分不開關系。
網絡直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難免會受到資本力量的沖擊和市場規律的約束,一旦涉及金錢價值和商業利益,人性就會暴露貪婪的缺點。
(一)直播亂象
事情的整體性必然整合了個體的多樣性和特殊性,網絡直播的井噴式向前發展,忽略了其橫向擴展,即網絡直播的過快發展導致過多的追求行業的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沒有完全的配套機制來保障飛速發展帶來的困境解決辦法。因此,網絡直播的畸形發育導致整個市場環境受到污染,那些直播亂象像是垃圾一樣影響大眾對網絡直播的社會評價和消費觀念。主要表現為,“偽慈善事件”“直播造娃娃、性交易等不雅內容”還包括直播殯儀火花、色情舞蹈等違反公序良俗和法律擦邊行為。
(二)機理分析
機理分析是通過對系統內部原因的分析研究,從而找出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1.市場化產生的資本風暴。正如網絡直播一樣,本身的科技性客觀上屬于人類工業文明和科學探索的向度,但就像其他產業或領域一樣,一旦被資本所感染便讓人不寒而栗。然后,隨著資本注入而形成的行業格局慢慢成型,資本的穩固導致的就是以其為基礎的經營性策略競爭,整個行業內部便開始個體化的野蠻生長。
2.社會失范和心理驅使。按照古典自然法學派的觀點,他們先驗的認為人基于理性而遵守一定的自然法則,無論人的自然狀態是和諧還是戰爭的。而網絡直播的亂象就是社會失范的直接體現。網絡直播畸形發展產生的直播亂象就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越軌行為,本身處于成長期的行業特征加上沒有正式的規范,零星分散的獨立化失去了對社會規范和道德倫理的真誠信仰和崇尚,導致行業缺乏凝聚力和鮮活力。
(三)整治困境
網絡直播的未來發展必然需要對直播亂象的清除與整治,但是目前的解決機制尚不能達到此種效果。
1.不可預期性。上文提到,網絡直播的井噴式發展,導致直播門檻低,主播職業素養和自我約束程度不同。由于沒有前置性的質量把控,隨著眾多直播主體和直播內容的擴大和豐富,網絡直播尤其是內容方面面臨著潛在的危險。
2.法律擦邊化。許多主播都會通過暴露的衣著、性感的舞蹈等方式獲得關注和禮物打賞,一些直播平臺甚至簽約國外美女主播博得觀眾消費。這種擦邊行為往往讓執法陷入困境。
網絡直播作為現代發展的產物,客觀評價其特點為一把雙刃劍。對于網絡直播的法治監管需要兼顧其自身發展規律和法律層面規則。
(一) 法治監管
網絡直播存在的直播亂象實質上就是社會失范的具體體現,對于網絡直播的法治監管相對沒有具體和專門的法律規定,只是按照其他相關的法律援引和適用。同時,違法成本相對較低,這使得完善的法治監管及時跟進。
1.行政管理。毋庸置疑,政府監管對于網絡直播尤其重要,它集中了審批權、執法權和監督權等職能,并且具有基層和廣泛的監管力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6條的規定,人民警察應當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衛工作的職責。但是,網絡警察的監管范圍是互聯網整個抽象場域,內容廣泛和多變。因此,對于網絡直播的監管成本較高,不能面面俱到。
2.行業自律。社會規則體系理論認為,“人類行動者既是社會規則體現的創制者,又是其負載者。” 對于網絡直播來說,網絡服務者應該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
3.社會監督。正如貝克爾所說,“規范的知曉本身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行為,需要有人來揭發越軌行為并引起公眾的注意,規范的執行才會成為可能。” 社會群體的力量可以恰如其分的利用,大眾的監管是有效的、大范圍的,并且實施成本較低,投入與產出比較高。社會監督要有與之配套的完善措施,比如民意表達途徑、信息反饋機制等等。
(二)市場與法治的博弈
以網絡直播亂象中的女主播案為例,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通過制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金額達到1萬元以上即構成了犯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達到5倍以上25倍以下,則處3-10年有期徒刑。從法律要義的角度而言,對制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的網絡女主播依法進行懲戒,是對女主播傳播網絡淫穢物品案的依法查處和懲戒。網絡女主播制作傳播淫穢視頻被依法查處懲戒,是罪有應得。但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網絡女主播參與制作了淫穢視頻,如果不上傳,或者上傳后立即被有關網絡平臺主管單位和監管部門刪除,至少不會造成如此惡劣的社會影響。
如果按照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實在難逃傳播淫穢制品幫兇的嫌疑,而其審核把關方面的失職失責也是難辭其咎。但是,在資本環境下,市場更多的考量因素是經濟價值,人的自私被無限放大。對于網絡直播平臺來說,他們只是直播媒介并不是直接的涉事主體。按照法理分析,網絡直播平臺必須承擔一定的審查義務和責任承擔,而這種義務在利益選擇面前被退居其次。因此,二者的平衡與博弈中,合適的契機和中間值是我們所要慎重考慮的,同時也是治理策略的關鍵。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形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獨有的影響力,不會壓制甚至取代其他任何媒體形式,必將在科技發展與市場需求的交互下呈現獨特的傳媒發展態勢。網絡直播亂象是曲折發展的一種形態,考驗著其監管力度和規范方式。同時,這種有效的法治監管必須考慮市場化的因素。網絡直播處在市場發展的生態環境中,遵循著市場系統內部的運行軌跡和發展規律。對于實現其規范發展的終極目標來說,兩種不同的矯正方式即法治規范和市場自我凈化,沒有正確之分,只有合適之說。因此,市場和法治對于網絡直播未來的預期規范發展是并行不背的,兼顧市場規律,在法治的框架中實現網絡直播的目標。
蔡靈.2016-2020年中國網絡直播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2016-05-16,第5頁.
網絡直播之于法治帶來的諸多好處不勝枚舉,比如加強了對司法法治的社會監督、開拓了新的民意表達途徑、創新了政府公開活動的形式等,而筆者所提到的法治化功能主要是指網絡直播給法治傳播和法治監督帶來的諸多便利。
[瑞]湯姆·R·伯恩斯著.結構主義的視野:經濟與社會的變遷[M].周長城,等,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頁.
[美]霍華德·S·貝克爾著.局外人:越軌的社會學研究[M].張默雪,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