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偉 李祖興 劉炳君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79
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是以審判為中心刑事訴訟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司法實踐中提前介入偵查仍處于各地各自探索、完善階段,需建設成熟、完備的機制與規范。本文從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的實踐探索、現實狀況、存在問題和完善路徑等方面予以探討。
(一) 提前介入偵查的法律邏輯
我國檢察機關是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權的性質是法律監督權;刑事訴訟法進一步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因此,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偵查取證是檢察機關擔負追訴犯罪和訴訟監督雙重職能的必然要求,具有與生俱來的正當性、必要性;當前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改革核心是證據裁判,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是落實證據裁判的必然選擇,是訴訟監督轉向親歷性的必然選擇。
(二)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的探索路徑
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的司法實踐早已有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斷推進,檢察機關對包括提前介入偵查、庭審實質化、認罪認罰等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和試點探索。2015年,最高檢已將“推動建立重大、疑難案件偵查機關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建議制度”作為重點工作;2016年最高檢發布《“十三五”時期檢察工作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完善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同時,各地檢察機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完善,如2016年貴州省檢察院與該省公安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刑事案件偵查工作規定(試行)》,對介入偵查遵循原則、主要任務、工作方式等內容予以明確。2019年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捕訴一體改革同步推進完成,檢察機關比以往更加強調、注重刑事訴訟中履行主導責任、發揮主導作用。2019年8月28日,全國刑事檢察工作會議上張軍檢察長發表重要講話,對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標準;隨后孫謙副檢察長講話中對捕訴一體下介入偵查、引導偵查取證提出明確的要求,對介入范圍、時機、方式及適度原則予以闡述。同時,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對江蘇“昆山反殺案”、湖南“操場埋尸案”等引起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這些案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從上面的闡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檢察機關對于提前介入偵查無論是機制構建還是司法實踐都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現實成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法律明確了提前介入偵查的基本原則
如上所述,我國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是“合作型檢警”模式,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二者各自職能。因此,從檢察機關實踐介入偵查伊始就明確了適度原則,即不干預、不替代、不妨礙偵查的原則。2017年8月13日檢察日報刊登《六項舉措強化提前介入偵查工作》中具體表述“參與不干預、參謀不代替、指導不包辦”。這一原則的確立為檢察機關有效開展提前介入偵查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二)探索確立了提前介入偵查的案件范圍
提前介入偵查主要任務是為案件后期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出庭公訴服務,這也決定了介入偵查案件的范圍,因而司法實踐中定性有重大分歧、新型疑難案件、社會輿論關注等案件成為提前介入偵查的主要范圍。具體來講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重大危害公眾安全犯罪、故意殺人、搶劫、綁架、強奸等嚴重暴力性犯罪、黑惡勢力犯罪、食藥和環境領域犯罪等案件。如2019年高檢院一廳印發的《關于建立普通刑事犯罪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的意見(試行)》明確要求對尚未提請逮捕或尚未移送審查起訴的重大敏感案件,應當提前介入偵查。
(三)不斷明確了提前介入偵查的方式方法
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的方式方法不斷豐富、發展。根據介入案件數量分為個案介入與類案介入,個案介入是指對單起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提前介入,而類案介入是指通過召開聯席會議、類案研討反饋等方式對一類案件存在問題、證據收集等方面進行提前介入;根據提前介入啟動方式不同分為通知介入和主動介入,偵查機關對案件查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知檢察機關介入為通知介入,對新型疑難復雜案件檢察機關適時主動介入,二者互相結合,以確保案件偵查質量。
(四)逐步細化了提前介入偵查的主要職責
提前介入偵查不斷探索和完善過程中,檢察機關和偵查機關的主要職責不斷細化。檢察機關主要職責包括對取證方向、內容和案件定性、法律適用等提出意見,引導偵查機關依法規范取證;對現有證據進行分析,提出補充調取證據意見,并對瑕疵證據提出補證要求;對案件管轄及偵查活動監督提出建議等等。而偵查機關具有配合的義務,全面介紹案情、提供相應證據材料,按照檢察機關提供的意見繼續偵查取證等職責。
綜上所述,檢察機關對提前介入偵查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有益的經驗,介入偵查的效果不斷展現,但實踐中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檢警部門對提前介入偵查還存在不同的認識。這一點更多反映在基層檢察機關和偵查部門。雖然提前介入有助于員額檢察官提前了解、掌握案情,但少數檢察人員仍然認為:自身面臨大量案件辦理,提前介入耗時費力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且個別情況下不受偵查人員的歡迎。而偵查人員對此項工作也不甚了解,認為:這與通過電話向檢察人員咨詢案件辦理中的問題沒有什么區別;個別辦案人員對向提前介入的檢察人員公布案情、接受引導偵查存在抵觸情緒。以上現象集中反映出了檢察機關自身及偵查機關對提前介入消極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提前介入工作的有效規范開展。
其次,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的案件數量仍較小。現實情況是多數基層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案件數量有限。由于案件信息溝通不順暢,司法辦案中多數案件偵查機關不會主動要求檢察機關提前介入,這導致了案件移送審查起訴時庭審需要的客觀性證據已經無法調取,進而影響了案件質量。
再者,部分案件提前介入偵查的效果不明顯。檢察機關由于提前介入案件數量考核的要求,通過與偵查機關的協調對少數案件主動進行了提前介入,但對介入過程、質量無硬性規定,此類案件介入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偵查人員在證據調取、偵查策略等方面有著自身形成的習慣,與檢察人員存在著觀念上的差異,致使部分建議很難被偵查人員采納,直接導致介入偵查效果不佳、質量不高。
最后,提前介入偵查的方法和職責仍有限。由于介入偵查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導致司法實踐中缺乏剛性要求。雖然上面歸納了通知介入、主動介入等不同方式,但現實中介入時機、介入程度等情況更多的由偵查機關辦案人員需求和意愿決定。而對于雙方的職責并無硬性規定,檢察機關的建議、意見能否落實也取決于偵查機關采用的程度。
首先,進一步做好提前介入偵查的機制建設。各地、各級檢察機關應根據自身特點和案件辦理情況對前介入偵查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主動與偵查機關溝通協調,通過會簽有關規范性文件明確提前介入的操作流程、具體內容。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通過典型提前介入案例、定期聯系會議、共同學習培訓向偵查機關、案件承辦人講清、說明提前介入偵查的意義和方式,不斷規范提前介入偵查工作的開展。
其次,進一步明確介入偵查的案件范圍、方式和職責。除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各地區應結合案件辦理具體情況對轄區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件予以適時介入,不斷明確提前介入案件具體范圍;在遵循適度原則下,根據案件辦理的需要,不斷豐富介入偵查方式,可包括參與現場勘查、檢查,對存疑的證據了解掌握獲取、制作過程;此外,進一步明確雙方的職責,檢察機關以書面形式出具的引導偵查意見,偵查機關無特殊情況應予以落實等。
最后,進一步加強提前介入工作的效果。捕訴一體辦案機制下,檢察機關應針對不同類型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有針對性的選派辦案經驗豐富、刑法理論扎實的資深檢察官提前介入偵查,從而有效引導證據收集、事實認定,確保偵查程序合法;同時,要根據檢察官辦案責任制落實案件全程跟蹤辦理機制,即“誰介入、誰辦理、誰監督”辦案模式,真正讓提前介入者成為案件辦理者、案件監督者,實現權責的統一,從根本上提高提前介入案件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