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金鳳 張成勇 魯道旺
基金項目:貴州省黨建研究課題《高校黨建“1+6”品牌培育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18ZX009),銅仁學院黨建研究項目階段成果(項目編號DJZD201704)。
中圖分類號:D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06
“在全國高校中深化‘黨建+理念的思想認同,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對于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黨建+”模式核心要義是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推動黨建工作與高校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創新工作有機融合,凸顯黨建工作對各項工作的推動作用,以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黨建+”模式作為高校黨建新模式新思路在遵循其核心要義的基礎上在各個高校中具體怎么“加”有所側重和區別,本文探討高校“黨建1+6”模式,1是指黨的建設常規工作,6是指高校工作中的6項重點工作和特色創新工作,即黨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特色創新工作,通過7項具體措施推進高校黨建落地見效。結合當前新時代高校黨建要求、高校黨建工作基本規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梳理提煉高校“黨建+”模式構建應注意把握的主要原則,以增強和充分發揮高校“黨建+”模式的實效性。
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政治性原則是高校“黨建+”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起著統領引領其他各個原則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同時,“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黨建+”模式以黨建為引領“加”高校6項重點工作和特色創新工作,是提升高校黨建質量的生動抓手,是發揮黨建“紅色引擎”引領作用的重要路徑,是堅持和強化黨的領導的有效方式,是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靈活載體。因此,高校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播陣地,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武裝師生,牢固樹立師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話語權,繼續有力推進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激發黨建生機活力,切實為高校轉型發展加強內涵建設、建設“雙一流”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思想動力、組織保障。
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有機融合,堅持黨建引領和高校改革發展互融互促。高校“黨建+”模式的核心是“融”,融合性原則是指在堅持政治性原則的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的基本前提下,高校黨建工作充分地有機地深度融合高校的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和創新工作,使高校黨建工作與高校的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和創新工作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共同服務于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堅持融合性原則有力破解高校黨建與高校業務工作“兩張皮”壁壘和難題,能夠在高校治校辦學過程中把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轉化為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和深化高校改革的強大推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 為建設新時代高水平高校凝心聚力、注入強大的“紅色動力”。另一方面,高校“黨建+”模式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思路路徑,暢通了黨建引領的方式,能夠把黨建工作優勢、成果、資源轉成高校發展強勁推力,打通高校黨建工作落實落地落細的通道,增強高校黨建的熱度、溫度、深度、力度、效度。因此,圍繞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高校改革發展事業,各高校要在挖掘自身發展優勢在“加”做文章做特色,明確“怎么加”“加什么”和“怎么加出成效亮點”。高校黨委要樹立“黨建+”工作理念,打造一支理念先進的高素質職業化黨務工作隊伍,建立健全高校“黨建+”的長效工作機制,找準融合路徑,加出高校黨建和高校發展雙共贏成效。高校黨建工作要了解高校的中心工作和階段重點任務,高校中心工作也要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找準兩者融合的發力點,統籌推進中心工作,做重要工作安排時注重“堅持把統籌推進中心工作作為基本落腳點,發揮高校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 。要把“黨建+”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和過程,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重要工作中,充分發揮和釋放高校“黨建+”效力,兩者統籌安排、同步推進、同步提高,形成高校黨建工作和高校中心工作雙融合、雙促進、雙提高欣欣向榮新局面。
充分激發組織育人功能活力,落實落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立德樹人是高校辦學治校的根本遵循,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和目標導航,更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依據和準則。堅持立德樹人原則即高校“黨建+”工作重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育人優勢,通過有計劃、有目標、有影響的活動充分發揮組織育人功能活力,育人為本、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黨建工作引領帶動推動各項工作,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黨建+”理念,構建高校“黨建+”模式順應契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新模式新形象,加強和保障黨對高校各項工作的領導,強化從嚴治黨,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落實,有利于增強組織育人功效。同時,高校“黨建+”模式優化拓展組織育人路徑,搭建融合人才培養、科研研究等高校重點工作的靈活載體廣闊平臺,充分發掘利用顯性隱性的教育資源黨建資源,互融互通教育教學具體育人環節,形成黨建引領驅動的育人協同體系,黨建工作深刻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綜上高校“黨建+”模式是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推力。因此,實施高校“黨建+”工程,要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強基固本,統籌凝聚高校黨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思想引領、價值引領、文化引領合力,激發釋放黨建工作內在動力,加快構建組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打造科學高效融通有力的“黨建+”工作機制體系,在具體“黨建+”框架下如“黨建+人才培養”“黨建+社會服務”等具體運行環節中強化組織育人深度廣度效度,充分激發組織育人功能活力,落實落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黨建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建設,構建大學的文化育人共同體。從文化角度看,黨建文化“加”大學文化建設是高校“黨建+”模式重要內涵,黨建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體現社會主流文化發展方向,肩負著引領大學文化體系構建的政治使命和職責。黨建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建設的方向,豐富大學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是高校“黨建+”的重要文化載體,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和文化引領,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有效抓手,以黨建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建設夯實了高校“黨建+”模式的文化思想基礎。文化傳承傳播的核心和本質是傳承傳播價值觀,隨著經濟全球化網絡信息化、國際化辦學規模擴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等挑戰,加強黨建文化引領融入大學文化建設全過程十分必要又緊迫,新形勢下必須堅守高校作為育人陣地、文化高地的地位和作用,以黨建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各種思潮。高校“黨建+”模式實際上是黨建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建設的過程,黨建文化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深刻滲透融入到大學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不僅實現了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職能,也實現了黨建文化與大學文化協同育人,使大學文化更有效更充分地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效。因此,要樹立文化育人理念,以黨建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建設,堅持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在大學精神文化、大學物質文化、大學制度文化、大學行為文化建設進程中融入黨建文化引領,凝聚黨建文化育人和大學文化育人合力,構建大學的文化育人共同體,共同助力實現高校辦學目標。
抓典型出特色重推廣,培育打造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堅持品牌化原則即要學習借鑒運用品牌管理理念思路措施,結合高校“黨建+”特色亮點,培育打造宣傳推廣高校“黨建+”特色鮮明的成熟典型經驗、亮點突出的優秀成果,形示范力、凝聚力、影響力、創新力的品牌,在推進高校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同時可以供其他高校、行業學習借鑒。高校“黨建+”模式是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質量、促進高校黨建科學化、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模式、強化黨建資源利用的新思路、新載體、新舉措、新機制,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高校“黨建+”模式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一種積極探索,具體某個高校黨建要加什么有共性也有個性,怎么樣才能加入成效,如何把這些成效樹立為高校黨建工作的品牌,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高校“黨建+”有大有作為的廣闊空間。目前,某高校推出了高校“黨建1+6”模式,實現了該校黨建工作與轉型發展互融互助的蓬勃奮進局面,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得到充分體現,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助力學校的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