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警察學院2018年校級課題“應用型公安本科院校法學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課題主持人:龔周杰,課題編號:18YBSK05)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25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同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法官、美國現代實用主義法學的創始人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現代法學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教育,其中實踐教學是高校法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無論是法學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于法學的學科性質以及法學實踐教學重要性的看法高度趨同。而在法學實踐教學機構設置方面,國內眾多法學院系無論是名稱還是組織架構以及功能定位均不盡相同,不像法學理論教學般相對統一。本文將要討論的是,貴州警察學院應如何建立自己的法學實踐教學機構。文章將從以下方面展開:
“法學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來,我國的法學教學存在著重書本而輕操作、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傳統,這一傳統導致了我國的法學實踐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間接導致了我國法學實踐教學的滯后。近年來,在理論實務界的推動下,中央越來越重視法學實踐教學。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發布的《意見》指出:“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意見》還專門指出要把培養西部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作為計劃的著力點。”
從《意見》中可以看出,我國法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而法學實踐教學則是在法學教育通向法律職業之間必經的橋梁,是法學教育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法學教學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
法學教育的實踐性特點告訴我們,“法學教育在本質上應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應用型教育。” 在國外,無論是英美法系的國家還是大陸法系的各國,對于法學實踐教育都高度重視。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法學教育實行的是本科后教育 ,且美國的法學教育堪稱是律師行業的準入教育,因此十分注重法律實務技能的培養。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診所法律教育模式已經開始在全美盛行,到今天幾乎所有的美國法學院都建立有自己的涉及法律多個領域的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法律診所,法律診所已成為“美國法學院課堂之外最重要的教學方式。” 在德國,法學教育的核心緊緊圍繞實踐學需要 ,德國的司法考試分為兩步,通過第一次司法考試的人需進入到法院、律師事務所等地實習并考核合格方能報考第二次司法考試,只有兩次考試過關才能進入法律職業行業。
對我國當前的法學教育而言,將法學實踐教學完全融匯到法學教育各環節,使其與法學理論教學的內容互補互通,一起構建科學化、規范化、整體化的法學教育體系,實現法學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的一體化,最終才可能做到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深度的有效銜接。可以這樣說,法學實踐教學與法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法律職業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法學實踐教學,我國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就是一句空話。
貴州警察學院法學教育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該校建校之初,在國內和省內院校中也堪稱歷史悠久。近年來,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的開展形式主要包括課堂案例講授、法學專業實踐實訓課程建設、寒暑假實習、畢業實習、模擬法庭、法律實務專題講座、實地調研、建立校外實踐實習基地等。比如,學院每年都會舉辦一屆以法科學生為主參加的模擬法庭;又如:學院采用統一安排為主、自主選擇為輔的方式,幾乎在每個學期結束后的寒暑假都讓法學專業的本、專科學生到公檢法司機關、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再如:學院近五年來對法科畢業生畢業論文考評進行改革,不再采用傳統的論文方式,代之以實地調研報告,讓每個法科學生在畢業前的一個學期利用實習或實習以外的場所機會去完成實地調研,完成實地調研后撰寫實地調研報告,經指導老師考評通過后方可畢業。這幾乎涵蓋了現階段法學實踐教學的一切形式,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可以算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表面上看與省內包括國內其他法學院系并無二致。
但通過研究比較發現,從適應社會發展現實的角度,學院當前針對法科學生開展的法學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法律職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筆者通過在省內部分地方走訪、實地調查后發現,學院畢業的法科學生中,由于達不到法律職業的入門門檻、或者能力不能滿足法律職業的需求等原因,相當大一部分只能被迫從事保安等與法律專業相關度很低的職業。 究其原因,通過調查發現,該學院法學實踐教學課程呈現碎片化、零星化的特點,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甚至整個學院沒有一個專門負責法學實踐教學的機構。如何建立該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機構?下面將展開論述。
貴州警察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的應用型公安本科院校,法學專業是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提升法學教育水平、提升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國家及地方的法治建設培養合格的法律職業人才,是學院面臨的一道重要課題。2017年,學院出臺了《貴州警察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指出,貴州警察學院的定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和法律職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法律職業人才是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按照《意見》的要求,即要強化法學實踐教學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提高法學實踐教學質量,“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化學生法律職業倫理教育、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培養,提高學生運用法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方法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把培養西部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作為計劃的著力點”。 對于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而言,其相對于普通高校的法學教育具有共性的同時還具有其特殊性。當前,我國幾乎所有的公安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高度趨同,即都設置了兩大類專業:公安專業和非公安專業。與專業設置相對應的是,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也分為兩大類:一是面向公安專業開展的法學教育;二是面向非公安專業開展的法學教育。更進一步,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甚至可細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面向公安專業開展的公安法學教育;二是面向公安大類的法律專業 開展的法學教育;三是面向普通法學專業開展的法學教育。就課程設置而言,上述三種法學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筆者對國內部分高校進行考查發現,各家院校在具體做法方面不盡相同,如在機構名稱上:北京大學稱“診所式法律實驗教學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稱“法學實驗實踐教學中心”,山東政法學院則稱“法學教學實驗(實訓)中心”等。但有一點相同的是,這些院校均建立有統籌全校法學實踐教學的具體機構。對于該學院借而言,建立一個負責統籌管理全院法學實踐教學的機構是必須的(筆者暫且將其命名為“貴州警察學院法學實踐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該中心)。
首先,將學院當前有關法學實踐教學的工作統一放置在該中心下管理,比如:模擬法庭、假期實習等。在此基礎上,該中心的職能定位是負責統籌管理全院的法學實踐教學工作,例如:制定學院層面的法學實踐教學計劃、組織全院法學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實施、對整個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工作(包含師生)過程及結果進行考核評價管理、制定法學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組織編寫法學實踐教學教材等。
其次,該中心應當配備專職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法學實踐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且艱巨的工程,一是其包含的科目幾乎涵蓋了法學教學中的所有主干課程,內容十分龐雜,工作量十分巨大;二是法學實踐教學從制定計劃到組織實施,再到對師生的考核評價等,戰線漫長且環節眾多;三是法學實踐教學在當前國內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統一的體系,各家法學院系都有各自的做法,學院打造自己的法學實踐教學體系并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可循。
再次,根據學院的現狀,將貴州省法律援助貴州警察學院工作站、貴州省公安廳警察訓練總隊公職律師辦公室(以下簡稱公職律師辦公室)與該中心合署辦公,統一管理,以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公職律師納入到法學實踐教學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中來,以壯大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的教師團隊。公職律師辦公室有著多名兼具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公職律師,這些公職律師同時兼具教師身份,是學院開展法學實踐教學必須仰仗的中堅骨干力量,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院實踐教學的成敗。
最后,跟建立法學實踐教學中心緊密相關的是師資,當前學院面臨的棘手問題是:法學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嚴重不足,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進一步完善“雙千計劃”,在原有的貫徹落實“雙千計劃”的基礎上,制定更加具體、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保證“雙千”的各方人員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經濟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得到優先考慮,使他們安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使“雙千”人才的作用能最大化發揮。第二,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引進公檢法司機關、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實務專家,充實和壯大法學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學院幾十年的法學教育為貴州全省各地的公檢法司機關、律師事務所等輸出了大量的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業人才,在此情況下,筆者相信,這一措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如果這一措施能夠落實到位,將極大的推動和提升學院的法學實踐教學向更高層次邁進。第三,改進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更多的年輕教師進入到法學實踐教學崗位中去。在學院近幾年新進的具有法學專業背景的青年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但囿于現行制度的藩籬,這些青年教師無法獲得到律師事務所執業的機會,又由于身份的限制,也無法獲得公職律師身份。因此,如何協同相關部門改進機制,從內部挖潛,從而壯大師資隊伍,也是學院亟待解決的問題。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普通法[M].冉昊,姚中秋,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1.
邢綃紅.我國高校法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以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為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146.
王利民.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4(1):55.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10號).
郭艷梅,劉洪蕾.法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9):43.
美國在本科階段不開設法學專業,報考美國法學院的條件之一是已經獲得學士學位(作者注)。
孟濤.美國法學教育模式的反思[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4):154.
郭德香. 論國際先進法學教育模式對我國改革之借鑒[J].河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2):165.
筆者認為:不是學什么專業就一定要干什么專業性質的工作,也并非所有法科學生都必須從事法律職業。只是筆者調查發現,貴州警察學院相當大比例的法科學生懷揣著法律職業夢想,卻因為能力水平的原因進入不了法律職業的門檻,其原因值得深思。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10號).
如我國很多公安院校目前都開設的公安法制專業,該專業從性質上屬于公安大類,但與傳統的公安類專業(如刑事技術學、偵查學、治安學等)不同的是,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更接近法學專業,因此筆者稱之為公安大類的法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