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摘要】 目的 探究原發性肝癌患者在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術后行替吉奧口服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4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完全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行單純TACE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TACE術后行替吉奧口服給藥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無進展生存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腫瘤緩解率和控制率分別為80.00%、90.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0.00%、60.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956、4.800, P<0.05)。觀察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為(8.45±3.16)個月, 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的(6.43±2.28)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18, 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 與對照組的25.0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5, P>0.05)。結論 原發性肝癌患者在TACE術后行替吉奧口服治療可有效增強疾病控制效果, 延長患者生存期, 與單純TACE術相比不良反應相當, 因此可在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
【關鍵詞】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替吉奧;原發性肝癌;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57
手術是治療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該療法針對晚期肝癌或合并手術禁忌證患者的臨床效果并不理想, 針對該類患者可采取TACE療法以控制病情進展, 但是其無法徹底殺滅腫瘤細胞, 對腫瘤轉移無抑制效果, 因此有研究提出在TACE基礎上行化療藥物治療可有效鞏固患者的臨床效果 [1, 2]。因此, 本研究選取20例患者開展TACE術后行替吉奧口服治療, 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的肝功能Child Pugh分級均為A、B級, 巴塞羅那臨床肝癌分期方案(BCLC)分級為B、C級, 有手術禁忌證或無手術治療意愿。將患者根據完全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1例, 女9例;年齡38~66歲, 平均年齡(49.6±5.5)歲;Child Pugh 分級:A級10例, B級10例;BCLC分級:B級8例, C級12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7例;年齡39~68歲, 平均年齡(50.2±6.5)歲;Child Pugh分級:A級12例, B級8例;BCLC分級:B級9例, C級1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肝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行單純TACE術治療。采取Seldinger法進行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至患者肝動脈, 常規造影明確患者腫瘤大小、分布和數目等, 經導管給藥稀釋托烷司瓊5 mg以及其他藥物進行灌注化療。取碘油10~30 ml行TACE, 并采用明膠海綿碎屑加強栓塞至血流明顯減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栓塞劑量, 術中可給藥奧沙利鉑、順鉑、阿霉素等化療藥物。進行1~3次至碘油沉積穩定后, 定期觀察。
1. 2. 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TACE術后行替吉奧治療。口服給藥替吉奧膠囊(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0135, 規格:20 mg×42粒), 給藥總劑量為4~6粒/d, 連續給藥4周, 暫停2周為1個療程, 持續治療至疾病進展, 或治療至6周期后無進展, 定期進行觀察。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無進展生存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參考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1.1)[3]:行動態增強CT顯示所有肝臟動脈期增強顯影均消失, 判定為完全緩解(CR);目標病灶(動脈期增強顯影)的直徑總和縮小≥50%, 判定為部分緩解(PR);目標病灶(動脈期增強顯影)的直徑總和縮小未達PR或增加未到進展(PD), 判定為穩定(SD);目標病灶(動脈期增強顯影)的直徑總和增加≥25%或出現新病灶, 判定為PD。腫瘤緩解率=(CR+PR)/總例數×100%, 腫瘤控制率=(CR+PR+SD/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腫瘤緩解率和控制率分別為80.00%、90.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0.00%、60.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956、4.800,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為(8.45±3.16)個月, 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的(6.43±2.28)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18, 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 與對照組的25.0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5, P>0.05)。見表2。兩組患者經對癥處理后不良反應均有好轉, 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該疾病致死率雖然得到一定的控制, 但是晚期原發性肝癌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TACE對晚期肝癌和有手術禁忌證的肝癌患者是首選治療方式, 在腫瘤供血動脈處插入選擇性導管并注入適量栓塞劑阻斷腫瘤組織血供以達到治療目的[5]。該療法創傷性小、安全性高、短期效果理想, 可重復操作, 但是具有對衛星病灶療效較差、靶病灶無法完全壞死、對腫瘤轉移無良好控制性等多種臨床應用局限性, 不僅可能導致療效下降, 還可能損傷患者肝功能。
替吉奧是臨床常用腫瘤化療藥物, 其安全性相對較高, 效果比較理想。替吉奧是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抗癌藥物, 藥物中的替加氟屬于氟尿嘧啶前體藥, 該成分口服給藥生物利用率較高, 可轉化為氟尿嘧啶發揮抗癌作用。吉美嘧啶受二氫嘧啶脫氫酶影響可對氟尿嘧啶分解進行抑制以保證長期維持患者體內氟尿嘧啶濃度, 進而鞏固治療效果[6-8]。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腫瘤緩解率和控制率分別為80.00%、90.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0.00%、60.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956、4.800, P<0.05)。觀察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為(8.45±3.16)個月, 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的(6.43±2.28)個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18, 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 與對照組的25.0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5, P>0.05)。上述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生存期均優于對照組, 不良反應相當, 說明TACE術后行替吉奧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 原發性肝癌患者在TACE術后行替吉奧口服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可有效增強疾病控制效果, 延長患者生存期, 與單純TACE術相比不良反應相當, 因此可在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 需要擴大樣本量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若冰, 楊玉秀. 替吉奧與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治療BCLC B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效果. 中國療養醫學, 2018, 27(6):656-658.
[2] 吳曉邡, 孟秋麗, 萬紹貴. 替吉奧聯合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治療中晚期肝細胞癌臨床分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8, 32(2):179-181.
[3] 李科, 孔軼. 進口碘化油TACE聯合洛鉑治療晚期肝癌肺轉移的臨床療效觀察. 實用癌癥雜志, 2018, 33(2):244-246.
[4] 蔣長晨, 朱錫旭, 丁滌非, 等. 替吉奧聯合TACE治療BCLC B期原發性肝癌療效分析. 現代腫瘤醫學, 2017, 25(22):3660-3664.
[5] 覃文辦, 李永標, 唐超莉, 等. TACE聯合替吉奧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近期療效、毒副作用及生存情況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7, 14(23):71-74, 79.
[6] 王海存, 王萌萌, 曹旸.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應用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 中國藥房, 2017, 28(11):1555-1558.
[7] 余小紅, 婁繼濱, 晏繼喜, 等. 替吉奧持續低劑量口服聯合小劑量 TACE 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觀察. 重慶醫學, 2015, 44(24):3367-3369.
[8] 蔣長晨. 口服替吉奧聯合TACE對BCLC B期原發性肝癌療效的回顧性分析. 南昌大學, 2015.
[收稿日期: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