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并不顯得突?!,F在大數據在很多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關于大數據背景下對于中小企業內部建設的優化并沒有過多的研究。本文通過以內部控制五要素為基本點,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目前存在的問題,并與大數據相結合,為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幾點改善方法,這對于提高中小企業的運營效率意義非凡。
關鍵詞:中小企業;大數據;內部控制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趨勢,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大數據的興起。近年來,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體構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支持國民經濟實現適合程度的快速增長和緩解越來越嚴重的失業壓力的重點突破口。雖然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受到了各方的關注與支持,有融資渠道上的多樣化,政策上的優惠,還有很多學者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也多有探討(周志敏,2017;景誠,2018;李斐斐,2018;陳昶亮,2019),但是很少有學者基于大數據的背景下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進行相關研究,將大數據融入到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中,可以更有效的為管理層提供新型管理方式,降低內部風險,提高運營效率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從而優化目前還沒有往大數據方向靠攏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現階段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出現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薄弱
我國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無法達成相互制約的平衡狀態,往往存在家族式董事會,“一言堂”的現狀,并且很多職權并不能相互獨立,人員的配備上混亂不堪,導致信息不對稱、不公開的問題,比如各個崗位人員薪酬分發不合理,晉升渠道形同虛設,從而也影響了高端人才的培養,對公司產生信任危機,無法形成具有獨特的具有核心凝聚力的企業文化,也形成具有現代創新管理理念的管理團隊,從而影響企業的運營效率,削減企業的效益。
(二)缺乏風險意識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五要素之一,也是非常重要及關鍵的環節,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事后風險管理的處理,整個公司的風險承受度較低,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導致現在很多中小企業遇到一點風浪就經不起折騰而宣布破產,壽命極其短暫。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說,對待風險事件就應該在事前就給予一定的預警,并且應該有一套基本風險應對的流程,保證在面對存在的風險時臨危不亂。
(三)控制活動不規范
很多中小企業在成立之初,對于內部控制中的控制措施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出現很多控制措施實施不到位的情況。比如不相容的職務沒有進行分離對待,授權審批的流程不規范并且沒有達到及時性,對財產保護方面不夠重視,造成財產流失的局面,也存在績效考核的機制不合理,沒有一個公開透明化的平臺,使績效考核的細節形成全員監督,共同進行良性競爭的狀態,制約了有些中小企業進一步穩步發展并進行擴張的戰略。
(四)缺乏真實有效的信息溝通
很多中小企業對于從外部或者內部的消息得到的消息沒有進行篩選,導致存在許多無用消息,得到的信息可能不真實、不有效,并且是雜亂無章的,無法快速及時的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決策。還有很多中小企業的縱向溝通與橫向溝通無法傳達到位,信息無法共享,減緩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五)內部監督體系不健全
中小企業的規模限制了單獨設置內審部門來保證內部監督體系的完整有效。對于日常監督來說是需要進行常規的、持續的督查工作的,比較耗時耗力也比較復雜,但是這是保持企業良好運轉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目前運用傳統管理方法的中小企業來說,這項工作的完成度以及完成效果都不是很好,造成諸多的漏洞給心懷不軌之人有可乘之機。
二、基于大數據背景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
(一)構建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優化企業內部環境
建立公開的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利用大數據集中信息進行分析,構建有效的職權分離的治理結構,及時的在大數據信息化平臺進行公示,并設置評論區和專業人權管理此平臺,處理從公司基層反饋的意見,避免存在一人說了算的局面。通過在平臺公開各級人員薪酬構成與公開晉升信息,還可以在平臺中以全員投票的方式透明化晉升結果,建立起互相平衡、互相制約的治理結構,形成公開透明,積極競爭,具有團隊凝聚力的企業文化。從而達到利用大數據提高整個企業的經營效率,是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的目標。
(二)利于大數據信息的集成化,提高風險耐受度
企業利用大數據把過于分散的行業信息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數據庫,構建一個風險監控系統,把企業的財務、業務、人事等都集中一起考慮,并可以充分考慮到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使中小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上一個臺階。在制定應對策略時盡量減少主觀性的影響,充分利用客觀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再對選擇是在用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還是風險控制得策略,形成一種科學的、客觀的和及時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中小企業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三)利用大數據平臺,改善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
中小企業在大數據平臺上構建不相容職位的信息,保持不相容職位崗位互相分離的原則來進行人員分配,使每一位員工監督公司崗位人員搭配是否合理,避免出現關鍵職位一人身兼多職的局面,并且建立信息化審批授權的程序,優化授權流程,讓信息傳遞更公開流程,減少人工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對于績效考核方面,收集大數據,建立合理、有效、公平的具體任務等級和績效掛鉤的公開平臺,可以提高公司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
(四)運用信息化技術共享大數據,提高信息溝通的有效性
企業可以建立信息化平臺,把已有的大數據信息分類歸集,當得到新的信息時,對比已有信息,可以分析是否為有用并且是有效的信息,避免信息重復獲取,以減少分析有效信息的時間。可以公開的信息應該在平臺公開溝通,減少上下傳遞消息的時效性。中小企業還應當利用大數據平臺,建立舉報通道,減少舞弊的機會。
(五)運用大數據智能化平臺,完善內部監督流程
企業可以先利用大數據的海量信息來分析企業的內部監督流程中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哪些需要進行著重改善的,并優化監管流程,形成客觀的程序化體系,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與漏洞,應該及時將此信息歸到大數據中并進行改善,避免以后重復出現一種控制缺陷,還可以要求每位人員在平臺中自我評價,互相監督。
三、結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僅與一些大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對于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也有很重大的意義。我們必須在原有內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的優勢來優化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過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企業的管理風險,用最小的運轉成本來實現企業最大化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叢培才,程春龍,白建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成本核算的內部控制管理平臺建設研究[J].佳木斯大學學報,2018,36(5).
[2]李斐斐.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8(24).
[3]雷小芳.關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6(10).
[4]毛映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納稅,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