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華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作用,然后詳細闡述了提高內控有效性的措施與評價方式。
關鍵詞:企業內控;作用;有效性;評價方式
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要想脫穎而出,需要加強自身的內控管理。加強企業內控方可發揮出職員的工作熱情,提升工作業績,從而創造最大化企業價值,使企業獲得更多利潤。企業為加強內部控制必須采用有效的評價措施。在采用了準確的評價方式以后,還需采用切實可行的內控方法,方可提升內控工作的有效性,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一、企業加強有效性內控的作用
企業內控工作的有效性,是基于企業內部條件做出的各種控制措施來評價的。觀察在指定時間內,內控能力可否處在有效的內控范圍內。若能,則表示企業內控工作有效。而企業開展有效性內控工作可以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為此,企業的內控過程要結合具體的工作環境及崗位,結合實際狀況及發展需求確定內控范圍與策略,進而獲得較好的成效[1]。內控針對企業的發展而言十分關鍵。為此,企業要加強內控傳播力度,使所有職員都能認識到內控的作用,營造一個有助于實施內控措施的良好氛圍,創建科學完整的內控體系結構,如此方可保證內控措施的有效執行,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提高內控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制定健全的內控機制。開展內控工作有助于防范風險,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此,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特別是內部環境制定健全的內控機制,并對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綜合化管理,而針對一些不經常出現的問題,需采用風險預測手段,針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展開及時控制與評價。此外,對項目支付需合理評估,基于企業運營情況與國家法律規定,制定內控機制及方案,保證內控制度的正確性、規范性[2]。通過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嚴格根據企業內部戰略規劃和當前經營情況,保障內控機制的有效執行,并具備現實指導意義。再者,實現內控過程的公開化、透明化。開展內控工作要獲得企業內部職員的認可,唯有保障內控機制的公正性、科學性、規范性,方可得到企業職員的認同。因此,不管是公司或者企業,唯有提升其民主化程度方可保障內控工作的正常、有效實行。所以,企業在內控中要保證制度的公開化,保證企業內控的各項數據與決策部署都可以及時公開,確保透明化。例如,落實上市企業,則證監會就能夠采用統一格式來披露企業的財務情況、經營績效、戰略規劃等,并全面規范公司的披露行為,保證披露中沒有任何虛假數據。其次,貫徹執行監督和考核制度,不管是事前、事中或者事后,均要防止員工的操作失誤影響會計數據的精準性。最后,制定健全的監督控制體制,及時監督與評估企業內控行為,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措施。創建規范的監督控制體制,在保障客觀公正的基礎上,采用外部評估與監督手段,保證企業內控任務的有效實行。此外,需要加強財務管理,為得到嚴格規范的監督,由會計事務所來審核內控工作的有效性,并編制內控審計報告,保證企業內控工作的合理有效。
三、評價方式
(一)風險基礎評價
這種評價方式就是控制好企業風險。這一過程,需要綜合仔細分析評價對象,找出評價對象的風險要素,進而采用科學的措施管理風險。采用風險基礎評價方式時,企業應根據內控情況,聯系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問題及管理模式來認真分析,并找到科學的應對辦法。確定風險集中在哪些部分,進而結合相關依據評價系統存在的漏洞,然后通過總結討論獲得了解相關成因與處理措施,進而有目的性的設置操作環節來改善漏洞,幫助企業提高內控的有效性。
(二)詳細評估法
這是企業在內控時對比內控水平的評估方法。該種評價方法主要基于國際上典型的、由權威組織制定的內控體系來對比企業內控水平[3]。詳細評估法的優點在于便于操作,但是不能檢測企業自身的內控水平,這樣會導致評價過程不合理,難以保障評價結果的正確有效。再加之該種評價方式有指定的評估內容與指標,但并未根據企業內控情況,所以缺少說服力,缺少實際作用。
詳細評估法首先給出了具體的運作框架,可以讓企業快速找出內控中常見的問題,然后利用這個框架來判定自身內控模式的可操作性。其次,企業需要采取該種方法歸納出干擾內控結果的原因,并將之與公司內控目標融合起來,研究其中的關系,然后結合二者的關系制定科學的評價措施。該種方法盡管有一定的優勢,但卻未考量到企業內部經營模式是否可以有效開展,所以極大限制了企業的穩定發展,無法提高企業內控工作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為增強競爭力,需要加強內控以提升內控有效性,因為影響內控有效性的原因有很多。由此,為提高內控工作的有效性,就要采用合理的評估方式,主要包含風險基礎評估法與詳細評估法。為真正提高企業內控工作的有效性,要求加強內控管理,并制定健全的內控機制及體系,實現內控機制的公開化,特別是制定會計管理體系,合理使用資金,通過嚴格監督,可以讓企業在嚴峻的競爭環境下占據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雷琳.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淺談[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2): 142-143.
[2]段幫津.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分析[J].納稅,2018,12(33): 263-264.
[3]洪希君.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探析[J].時代金融,2017(24): 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