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鍇樺
(龍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福建龍海 363100)
近年來,我市家禽產業快速發展,隨著禽存欄量的增加,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形勢也日益嚴峻。為了及時掌握轄區內H5亞型禽流感流行病學動態和免疫效果,分析免疫質量,提出合理防控措施,2016~2018年期間,筆者在每年的5月和11月對本市部分規模養禽場、禽類散養戶進行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抗體的血清學采樣和檢測,現將3年的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共選取124個規模場,367個散養戶進行采樣,詳見表1。每羽家禽均采用翅靜脈采血,并記錄姓名、地址、禽類品種、日齡、養殖規模、免疫次數、最近免疫時間及使用疫苗的相關資料等。共采集雞血1083份,鴨血1905份。

表1 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場點數量(場/戶)
(1)禽流感病毒H5亞型血凝抑制試驗抗原、陽性血清:購自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2)自配pH7.2的PBS(0.1M)溶液;(3)自配阿氏液;(4)1%雞紅細胞:采集3只未進行過任何免疫的成年公雞血液,與等體積的阿氏液混合。用pH7.2的PBS(0.1M)洗滌3次后,配制成1%紅細胞混懸液,4℃保存備用。
檢測方案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G B/T18936-2003),結果判定根據2016年、2017年、2018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執行,HI抗體效價≥24判定為免疫合格。
2016~2018年,共檢測血清樣品2988份,合格2520份,三年整體合格率為84.34%。
2016~2018年,規模場H5亞型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9.84%,散養戶免疫抗體合格率為75.27%。規模場的免疫抗體合格率高于散養戶的合格率。
2016~2018年,雞的H5亞型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6.43%,鴨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3.15%。雞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略高于鴨的抗體合格率。
(1)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近三年本轄區H5亞型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均在80%以上,高于農業部制定的70%群體免疫合格率,群體高免疫合格率保障了群體的免疫保護,一旦禽流感病毒入侵,不會造成大面積的流行。
(2)規模場的免疫抗體水平普遍高于散養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防控意識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宣傳努力下不斷提升,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的免疫程序和生物安全措施,并得到較好的落實[1]。
而散養場、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免疫程序混亂,重點靠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基礎免疫過遲或加強免疫的間隔時間過長;有些散養戶認為免疫會增加工作量和影響禽類生長,拒絕免疫疫苗。同時,由于基層獸醫工作者普遍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導致了在集中免疫過程中存在疫苗運輸和保存不當、免疫操作不規范不熟練等問題,造成免疫抑制或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以致抗體水平偏低。
(3)從三年的監測結果來看,雞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略高于鴨的抗體合格率。本轄區內養殖蛋雞居多,飼養時間較長,養殖過程中免疫次數較多。而規模養雞場選址嚴格,周圍有天然的免疫屏障,有專業的獸醫技術人員駐場或作技術指導,疫苗規范保存和運輸,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商品代蛋雞場多經兩次或兩次以上禽流感免疫。轄區內鴨類養殖多為肉鴨養殖,而且規模養鴨場多為散養場,重點靠春秋兩季集中免疫,整個養殖過程一般只進行兩次禽流感免疫,有的養鴨場在抽檢前僅免疫一次,免疫效果較規模養雞場差。
禽流感,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十分嚴重,疫苗免疫是我國防治禽流感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已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在家禽養殖中,長期對禽流感免疫抗體進行監測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時掌握禽群免疫狀態,有效分析評估免疫效果,科學制定綜合防控措施,對地方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起到積極作用。同時,本研究僅進行了禽流感抗體水平檢測,未進行禽流感病毒抗原檢測,在制定禽流感綜合防控措施時,需在抗體和抗原檢測的共同基礎上,加大免疫和防控力度,并加強日常管理,防范疫病風險,促進家禽養殖業良性發展。禽流感防控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但只要我們認真做好疫情的監測,及時采取有關措施,科學合理的免疫預防,這樣禽流感疫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滅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