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龍 韋顯凱
(1.平果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平果 531499;2.廣西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南寧 530001)
作為一種具有典型傳染性、傳播速度快等特征的疾病,禽流感主要與A型流感病毒感染有關。這種疾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基于這種疾病的危害,做好禽流感的預防與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養殖產業主要通過疫苗免疫的方式,抑制禽流感的出現與傳播。禽流感病毒包含多種血清型。其中的H5亞型禽流感可誘發高致病性禽流感,基于這一血清型的危害,分析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抗體檢測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經養殖場和農村散戶,采集免疫后1個月的雞血液、鴨血液樣品作為研究材料。2016年共采集雞血樣本580份,鴨血樣本410份;2017年共采集雞血液樣品778份、鴨血液樣品340份。2018年共采集雞血液樣品1495份、鴨血液樣品357份。
(1)血液樣品處理。按照4000r/min速度,以離心機持續處理血液樣品5min,取血清置入離心管內,置于-20℃冰箱內保存待檢。為避免血清樣本質量變化而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盡量于采集標本后較短時間內送檢。(2)免疫抗體檢測。抗原、陽性血清、陰性血清均使用 H5亞型血凝抑制試驗抗原(廠家: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檢測方法選用血凝抑制試驗方法。檢測流程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完成,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3)結果判定。試驗成立條件:當陰性對照孔血清滴度≤2log2時,陽性對照孔血清誤差在1個滴度以下時,試驗結果有效。將完全一致4HAU抗原血清最高稀釋倍數作為HI滴度,HI價≤3log2結果為陰性,HI價=4 log2為可疑,需重復試驗;HI價≥5 log2為陽性。
本研究所有免疫抗體檢測試驗均有效。2016年、2017年、2018年平果縣雞群、鴨群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分別為88.48%、90.43%、91.09%,呈逐年升高趨勢。見表1。

表1 不同年份的檢測結果
平果縣不同禽種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雞檢測合格率92.01%,鴨檢測合格85.73%,不同禽種的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檢出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2016~2018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不同禽種的檢測結果
3960份禽類血清樣本中,共2435份來自養殖場,以集中養殖方式養殖;1525份來自農村散戶,采取散養方法養殖。集中養殖檢測合格率92.24%,高于散養合格率87.08%,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3。

表3 2016~2018年H5亞型禽流感不同飼養方式的檢測結果
春季雞群、鴨群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88.11%,低于秋季92.30%,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4。

表4 H5亞型禽流感不同季節的檢測結果
H5亞型禽流感一免檢測結果:合格率為53.48%,低于二免檢測合格率97.61%,差異顯著(p<0.05)。見表5。

表5 不同免疫次數的檢測結果
近年來,禽流感頻繁發生使得人們對禽類傳染病控制的關注度水平持續升高[1]。從禽流感易發群體來看,雞、鴨群中的禽流感問題較為明顯[2]。而由于這種疾病的傳播速度較快,一旦發現,可于較短時間內傳播至較大范圍,導致禽類大量死亡,并為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隱患[3]。因此,做好禽流感的預防與控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隨著禽流感危害的不斷暴露,預防禽流感逐漸成為養殖業管理的重點之一。從當前養殖產業對于這類疾病所采取的防控手段來看,其干預方法主要以疫苗預防為主。疫苗預防禽流感的原理為:使用疫苗后,促使禽類體內形成相應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抗體,進而使其能夠自主抵抗禽流感病毒的侵襲,降低禽流感發病率[4]。自疫苗預防方法流行以來,這一方法逐漸于各地農村散戶、養殖場等主體中普及開來。從疫苗預防方法的應用效果來看,疫苗的使用使得各類禽種的禽流感爆發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H5亞型作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之一,其危害較大,原因在于:由普通血清型引發的禽流感致病性偏低,而由H5亞型禽流感病毒引發的禽流感具有高致病性特征,當雞群或鴨群中的少數幾只發病后,可于較短時間內,快速導致其他健康禽種發病,進而為散戶、養殖場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5]。因此,做好家禽H5亞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對該病的預防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將平果縣作為研究區域,分別于2016年、2017年、2018年采集當地不同飼養方式的雞群、鴨群血液樣本,制備血清標本后,采用血凝抑制試驗法測定雞群、鴨群的疫苗預防效果。結果表明:平果縣2016、2017和2018年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分別為88.48%、90.43%和91.09%,不同年份抗體合格率差異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平果縣2016-2018年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均超出國家要求,且呈逐年升高趨勢。上述數據提示:平果縣的禽流感防控工作開展得當,其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完善水平較高。這一狀況為當地雞群、鴨群等禽種的禽流感疫情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而不同禽種的H5亞型禽流感免疫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雞H5亞型禽流感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92.01%,高于鴨85.73%,鴨免疫抗體合格率部分樣品偏低的原因可能為:當地鴨養殖場由農戶個人建立,其衛生管理工作并未能按相關制度要求完成,免疫工作開展不規范等,導致鴨群的免疫效果受到一定影響。相反,雞養殖場大多由公司+農戶模式組成,其管理依托公司技術優勢,則更加規范、有序,其免疫程序嚴格按照國家免疫計劃的要求完成,因此,雞群的整體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水平較高。為了控制鴨群的禽流感發生風險,抑制H5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危害,可加強對鴨養殖場及散戶等養殖主體的監督與管理,要求其嚴格按照國家免疫計劃的要求逐步落實免疫工作,并做好養殖環境的衛生監控,長期維持干凈、清潔的環境,以避免H5亞型禽流感病毒帶來的不良影響。
平果縣不同飼養方式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養殖場集中養殖抗體檢測陽性率92.24%,高于農戶散養免疫抗體陽性率87.08%,組間差異不顯著。上述結果提示:養殖場集中養殖模式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防控效果,優于農村養殖戶。事實上,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為:養殖場養殖雞、鴨數量較多,家禽規模、密集度方面的優勢,其更加關注疫情的控制與預防。在日常養殖管理工作中,養殖場較農村散戶更加擔憂發生禽流感,因此,這類養殖主體多能夠充分配合國家免疫計劃及相關衛生管理工作的要求,積極做好雞、鴨養殖環境衛生狀況的維持,并通過定期的免疫控制,有效控制雞群、鴨群的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生風險。
而從平果縣不同季節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結果來看,當地群眾春季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88.11%,低于秋季92.30%,組間差異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平果縣春季、秋季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防疫工作均達到相關標準規定的要求。而分析不同季節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水平不同的原因可能為:春季溫差較大,不利于家禽圈舍清潔環境維持,加之保暖、通風等工作容易出現問題,導致家禽免疫機能下降,進而增加其發生禽流感的風險。根據上述結果:為了全面控制H5亞型禽流感病毒的發生風險,養殖場、個體養殖戶應加強春季階段的管理工作,以全面降低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風險為目標,經以下幾種措施,改善雞群、鴨群禽流感的預防效果:第一,通風與保暖優化。根據春季溫度變化,做好圈舍的保暖工作,以防外部溫差過大影響家禽的免疫力水平,進而誘發禽流感。而在溫度較高的時段,可適當通風,維持圈舍內的空氣流通,進而為雞群、鴨群的健康狀況提供良好的支持。第二,做好圈舍環境衛生控制。圈舍環境衛生環境與春季階段禽類禽流感發生風險及免疫效果存在密切關聯。為了避免因環境管理不當而影響免疫效果,誘發大規模禽流感,養殖場或個體養殖戶均需做好圈舍環境的管理,定期清潔圈舍,保持圈舍的相對清潔。
平果縣雞群、鴨群不同免疫次數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檢測結果表明:一次免疫后雞群、鴨群免疫抗體檢驗合格率53.48%,低于二次免疫后的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97.61%,組間差異顯著(P<0.05)。但相對于禽種、季節等因素而言,不同免疫次數之間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免疫抗體合格率差異相對較大。分析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為:經一次免疫干預后,部分雞、鴨可能因疫苗使用不合理、未形成免疫應答等,而仍伴有一定的禽流感病毒感染風險。而給予雞群、鴨群二次免疫后,疫苗的使用可與第一次免疫時的免疫應答機制形成優勢互補作用,全面引發家禽的免疫應答反應,使其形成能夠對抗H5亞型高致病性病毒的抗體。在這種情況下,雞群、鴨群的禽流感發生風險均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認為:養殖場、個體養殖戶在防控禽流感工作中,應嚴格根據國家免疫計劃的要求,分別于適宜時段,針對雞、鴨等家畜進行疫苗防疫,以保障其禽流感預防效果。此外,如有必要,還可通過定期檢測免疫抗體的形式,評估疫苗預防效果,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降低禽流感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平果縣雞、鴨群的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工作開展良好。為了全面降低禽流感的發生風險,各養殖場、個體養殖戶還應嚴格落實免疫程序,不斷完善消毒制度,定期針對圈舍進行消毒清潔;做好飼養密度的調節,避免密度過高增加禽流感或其他疾病的發生風險。此外,在日常養殖管理中,保證日糧營養全面、圈舍環境衛生清潔、通風防寒保暖等工作達到管理制度的要求,運用良好的飼養管理,能增強豬機體的抵抗疾病能力,從而保證機體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