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張雯 袁皓琪
【摘要】 目的:對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對結論展開研究,希望日后能夠為相關臨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方法:本次研究時間定為2016年3月2日-2018年2月6日,樣本選擇在筆者所在醫院診治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共62例,對所有患者實施相應的臨床干預措施,統計護理結果,評價護理干預實施的效果。結果:本次參與研究的62例患者,在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后,痊愈患者61例,好轉患者1例,無效患者0例;患者與新生兒死亡0例,其中1例產婦分娩時有出血癥狀,在遵照醫囑進行藥物處理后,出血有所改善;經檢驗過后確認,新生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例;經過相應的護理措施,一段時間后,患者及其新生兒全部健康出院。結論:通過有效護理干預的實施可以有效改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及新生兒的結局,進一步保證其身體健康程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護理干預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5.0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5-00-02
乙型病毒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為主要病變器官的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在患病之后,主要的臨床癥狀表征為食欲不振、飲食量減少、惡心、肝區有明顯疼痛感等,隨著病癥的發展,最后可發展成為肝硬化,少部位患者會發展成肝癌[1]。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曾患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約為3.5億,其中在妊娠期發生乙型病毒肝炎者約為5%。盡管目前我國已經對乙型病毒肝炎的防治非常重視,但是該病的蔓延仍在繼續,而妊娠合并乙型病毒肝炎也成為臨床中常見病癥[2]。以此為背景,為了能夠提升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康復效果,改善母嬰結局,提高我國人口整體質量,特意選取病例62例開展本次研究,施加相應的臨床護理干預,得出的最終結果,并將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重點內容總結為以下報告形式呈現,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研究正式開始之前,研究人員將研究可行性報告提交給醫院倫理委員會,在獲取批準后,選擇2016年3月2日-2018年2月6日選擇在筆者所在醫院診治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共62例,選取病例均經醫院診治確認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排除標準:嚴重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患者。研究樣本具體資料如下:年齡22~40歲,平均(31.25±1.21)歲;孕周38~42周,平均(40.02±0.12)周;經產婦34例,初產婦28例;順產41例,剖宮產21例。
1.2 方法
對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
1.2.1 入院指導 大多數患者對于醫院環境是陌生的,在進入醫院治療時,會產生緊張感、陌生感。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入院治療當天,以積極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及其家屬,指導患者做好各項檢查,為患者介紹病區環境,消除患者的緊張感與陌生感[4-6]。根據患者檢查報告,了解患者的患病情況,并以此作為依據,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確保方案的科學合理性,以此確保護理方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適用性[7]。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為了能夠提高教育效果,可根據其自身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比如:對于文化水平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的患者,可以采用發放知識手冊、開展講座的方式;對于文化層次較低、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采用一對一講解、播放視頻等方式,以此讓患者能夠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對于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要耐心回答,取得患者信任,為日后順利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鋪墊。
1.2.2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的耐挫力、性格等多方面有所差異,在知曉自己患病后,會對自身與胎兒的健康程度有所擔心,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進一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對此,護理人員要在患者治療期間加強巡視,通過密切觀察患者的行為、神態、面色等表現,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疏導措施[8]。在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語氣,要讓患者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耐心與關心,避免出現不耐煩的感覺。多用堅定的語言肯定患者,告訴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臨床中的常見病,且預后效果良好,不需要過多擔心,為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以及醫生經驗等,幫助患者的建立治療信心,避免其自身與胎兒健康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另外,還可適當地為患者的播放輕音樂,利用舒緩的音樂讓患者放松緊張的神經,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情。與患者的家屬也要做好溝通交流工作,使其能夠多給予患者關心,在精神上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與鼓勵,在護理人員與家屬的共同配合下完成護理工作,提升護理效果。
1.2.3 分娩中護理 嚴格對患者使用的備品進行消毒處理。與健康孕婦相比,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耐受能力更差,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指征變化及生產進展,一旦發現異常需要即刻上報給醫生。本組患者在分娩方式上主要分為陰道分娩、剖宮產,在分娩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大出血的表征時,需要告知醫生,并遵照醫囑采取相應的止血處理,如果患者失血量過多,可通過補充血液的方式,保證患者體內血液正常循環,避免出現其他并發癥。由于患者的肝臟受到病毒感染,在分娩時又消耗較多體力,極容易增加患者的肝臟負擔,導致宮內窘迫發生,對胎兒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持續給予患者氧氣吸入,并隨時監護胎心,如果患者的肝臟感染較為嚴重,需要實施相關內科治療措施,比如:補充抗凝血因子、對蛋白血癥給予糾正等,避免患者發生感染或者的出血。第三產程結束,對患者的進行2 h的密切觀察,確定患者的沒有出現產后大出血癥狀,運送回普通病房[9]。
1.2.4 阻斷母嬰傳播 在胎兒徹底娩出母體之后,立即實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是目前臨床上阻斷母嬰傳播的主要應用措施,然后在新生兒30、180 d時再分別注射一次乙型肝炎疫苗。一般來講,胎兒很容易在分娩過程中受到母體的病毒感染,其原因在于,在此期間,胎兒容易吸入母體的血液、羊水等,因此,針對于患者分娩時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當精心策劃,盡量減少新生兒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1.2.5 母乳喂養 由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如果患者檢查結果為陰性,當新生兒已經注射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以正常進行母乳喂養。在指導之前,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個人衛生,徹底的洗凈雙手,做好消毒工作,為患者演示正確母乳喂養。在喂養過程中,如果患者乳頭破裂或者出血,或者新生兒口腔黏膜發生破損,需要立即將喂養停止。但如果患者的檢查結果為陽性,需要做好乳頭護理后,再進行母乳喂養[10]。
1.3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肝功能檢查恢復正常,肝區無疼痛感,即痊愈;癥狀有明顯改善,肝功能指標檢查正常,肝區有輕微壓痛感,即好轉;上述標準未達到,即無效。
2 結果
本次參與研究的62例患者,在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后,痊愈61例(98.39%),好轉1例(1.61%),無效0例;患者與新生兒死亡0例,其中1例(1.61%)產婦分娩時有出血癥狀,在遵照醫囑進行藥物處理后,出血有所改善;經檢驗過后確認,新生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例;經過相應的護理措施,一段時間后,患者62例(100%)及其新生兒62例(100%)全部健康出院。
3 討論
作為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于患者本身以及胎兒均存在較大的不良影響,在人口質量逐漸受到的關注的當今社會,該病的防治也愈發受到重視。近年來,臨床上針對于該病的研究逐漸深入,據不少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干預的有效的實施可以改善患者的母嬰結局。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護理干預的有效實施可以阻斷母嬰傳播,降低病毒對新生兒的影響[11]。另外,在妊娠期間并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由于大多數患者沒有正確的認知,很容易出現思想偏激的情況,造成不良情緒出現影響疾病,心理負擔的加重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胎兒的健康造成進一步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其能夠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并通過心理護理的實施,護理人員積極的與產婦進行交流,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促進康復是極為有利的。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62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開展研究,通過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之后,結果顯示,痊愈患者61例(98.39%),好轉患者1例(1.61%),無效患者0例;患者與新生兒死亡0例,經檢驗過后確認,新生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例;經過相應的護理措施,一段時間后,患者62例(100%)及其新生兒62例(100%)全部健康出院。由此可見,護理干預的實施的確對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母嬰結局有顯著影響,此結論與寧藝芳[12]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實施相應的臨床護理干預,患者的母嬰結局可以得到改善,預后效果顯著,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蓓,萬麗.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6):235-236.
[2]莊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27):2868-2869.
[3]張麗翠.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與護理措施研究[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7):128-129.
[4]楊曉玲.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圍產期護理[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6):58-59.
[5]張麗翠.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與護理措施研究[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7):128-129.
[6]湯國紅,侍海梅.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新生兒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和護理干預[J].抗感染藥學,2015,12(5):690-692.
[7]李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DCA循環式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5):152-153.
[8]陳澤偉,王金媚.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妊娠對母嬰的危害及預防措施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7,34(4):36-37.
[9]劉淑斌.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212-213.
[10]胡婉瑩,周素玲.對接受剖宮產手術的乙型肝炎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3):108-110.
[11]魏華.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7):127-128.
[12]寧藝芳.乙型肝炎母嬰阻斷措施與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7,32(10):77-78.
(收稿日期: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