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薛福成是我國近代改良思想家,十分注重教育。他通過對近代中國國情的剖析和對歐洲教育的考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近代教育思想。本文重點通過分析薛福成的近代教育思想,探究其對中國近代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薛福成;近代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是薛福成主要思想之一。他提出清朝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要想謀求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重視教育。薛福成認為,中國的教育需要學習西方,培養適宜時代需要的人才。于是他在教育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近代教育思想。
一、批評科舉制度,積極倡導“實用”之學
1864年開始,薛福成陸續寫成《選舉論》上中下,在三篇文章中痛斥科舉制度,指出科舉制就是用僵化的形式,限制知識分子的思想。他同時還指出,中國自宋明以來實行的教育體制,造就的都是不合時宜的平庸之士,并通過研究日本學習西方而成功的經驗,認為在教育上進行了全面深化的改革是明治維新重要的舉措,也是日本得以富強的原因之一。于是他提議全社會該當“捐除故見,務為有用之學”他還認為國家富強關鍵在于培育的人才是契合時代所需的,這些人才熟知先進科技、本身也務實求新。學生讀書是為了明理致用,謀求國家復興。1879年,他在《籌洋芻議》中闡述了實行全面變法的必要:“若夫西洋諸國,恃智力以相競。我中國與之對峙,商政礦物宜籌也,不變則彼富而我貧;考工制器宜精也,不變則彼捷而我遲。”可見他將向西方學習從學習器物轉向了學習制度。在1890至1894四年里,薛福成奉旨出使西方,看到了西方國家的教育理念是重視實業,提出了中國也應學習西方,培養應用人才。他還看到西方學校文武農工商各有仕、武、農、工、商學院。所以建議中國也應細化學校教育,開設專門學校,開展實業教育。
二、關注全民素質,推介民族全納教育
對于全民素質的提高,薛福成也很重視。他指出“知西國所以致富強者,全在養民、教民上用功。”指出教育事業先進或落后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出使四國考察期間,薛福成還指出了普及教育是西方國家的強國基本。他還以荷蘭這個國家為例,考察到荷蘭是世界上教育最普及且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國民素質也居領先地位。通過對國外的全民教育進行研究,并將其和國家富強的關系進行分析,薛福成指出,中國想要讓國家強大,人民思想水平得以提升,就應將教育視為根本國策,廣設學校,普及教育,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
三、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薛福成反思了中國落后的教育情況,主張改變封建教育,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中國也只有效仿西方近代教育體制,才能拋棄妨礙新政實施的腐舊觀,從根本上實現自強。薛福成對近代教育制度提出革新的意見,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革學制,興學堂
意識到中國傳統學制不能造就適應時代的人才,反而會摧殘和壓抑人才,造成人才荒蕪的局面。科舉制度下選拔的“人才”往往自大蔽預,拘于成見,高談氣節。這種“人才”已被社會淘汰,于是積極主張對傳統舊學制改革,只有這樣“亦可轉移風氣,不務空談。功名之路開,奇杰之才出矣。”薛福成留意到西方士農工商等各方面都有所學,所以參照西方的教育,創辦各類新式學校,積極培養專研時務之士。還提出要多設學堂,這樣才能隨地教民。在全國范圍內廣泛設立各類學堂,目的就是培養各種人才。不僅要在江南制造總局內開設“兵工學校”,還要興辦制造學堂,農桑、藝術類學堂等各種專業技術學校,通過教育學生而“收回洋人所奪之利者”,從而實現富強。
(2)遣留學、引人才
在《上曾侯相書》中,薛福成就提出了派遣留學生的建議。之后又提出“務必究洋人之所長,更善察洋人之所短也。”指明了派遣留學生留學的目的。他還提出了聘用外國人才為本國所用的建議,1875年他在《應詔陳言疏》中,比較了中西海軍及其設備應用,實事求是指出西方艦隊是上下分工非常明確的,而且十分精細,“職司有定位,作息有定時”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夠所向披靡。所以,薛福成建議朝廷重金聘請外國技術人員來訓練中國海軍,并選派一些篤學善行的青年才俊,將其送入西方學習,數年后回國效力。之后在1893年,他又闡述了“借才異國”的人才理論,援引了中國古代歷朝在國家遭遇危機時“借才異國”的舊例,指出在國際交涉中通過聘請外國專業人才,可以為本國發謀求發展。
(3)改革教育內容,注重科學技術
認為當前在國家“強鄰環伺,四面受敵”的局勢下,知識分子不能只專讀經書,空談義理。而要迎合時代,學習先進的科技。于是他建議學校辦學一定要與時代緊密結合,尤其要革新教學內容,并且引入先進技術,培養適應先進科技的人才,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清光緒元年,他再次指出西方國家強大的原因是因為具備發達的科學技術。所以中國的教育也要突出經世致用,做到每項技術專門而精,相關人才還要經過實際訓練而能熟練操作。知識分子要認真研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內容,旨在中國社會能夠開創學習自然科學的新風氣。
隨著內憂外患國情的深化和自身視野的開闊,薛福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近代教育觀。他提出的關于變革中國封建教育制度和培養近代化人才的理念,后來被維新派人士采用且納入實踐中,這也體現了薛福成近代教育思想深遠的歷史影響。
參考文獻
[1]費成康著.薛福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鐘叔河編.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M].長沙:岳麓書社出版,1985.
作者簡介
陳姍姍(1993.03.25—),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北華大學,專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