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嬌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158-02
教學策略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制定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適、優化,以使教學效果趨于最佳的系統決策。那么關于“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策略,可以理解為:為了實現“圖形與幾何”教學的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激發學生創造才能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來,圖形與空間觀念的培養都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與難點,由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認知能力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因此,想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便需要教師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和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對圖形與空間觀念的理解與學習。本文以《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對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索研究。
1.借助生活實物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
對于年齡和心理都不太成熟的學生而言,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引入和學習肯定具有一定難度。畢竟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這些幾何圖形的次數和時間較少,學生不能準確感知幾何圖形。而且面對幾何圖形概念上文字專業的描述,學生可能理解也會出現偏差。所以,小學幾何圖形概念知識的教學需要更加具體化和實物化,讓學生在“眼見為實”的感悟下,學習好幾何圖形的概念知識,提高空間思考能力,建立更完善的數學思想。
【案例一】
談話:這是小朋友們熟悉的三角尺,它的面上有角嗎?不僅有,還不止一個呢!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誰愿意上臺指一指?
(1)師:請你用角按一下你的手心,有什么感覺?這尖尖的一點呢?數學家給它起個名字,叫頂點。
師:再用手順著頂點往兩邊摸一摸,有什么感覺?這直直的、平平的線就叫做角的邊。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組成的圖形,就是角。
(2)三角板有三個角,還有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指一指。
(3)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角,它有哪幾部分組成?
上述內容,以學生學習中常見的三角板為實物,通過觀察、感受三角板上的角,得出角的特征,這樣教學效果會比較好,因為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概念就是幫助學生梳理幾何圖形的“形”,而不是要用這個圖形來深化學習其他概念。所以,將三角板上的角的實物擺在學生面前,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影像圖形,另外通過對實物的按、摸等動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觀察力,優化教學效果。
2.增加實際操作培養實踐能力,優化教學效果
要想優化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對圖形與空間的認識,便少不了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在課堂中加入實際操作的環節,能夠令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圖形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品嘗到學習的樂趣。
【案例二】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咱們一起看一看!
學生活動:動手創造角。
展示學生造的角:
①用小棒搭出一個角
②用吸管擺出一個角
③用卡紙折出一個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做出的角,指一指它的頂點和兩條邊,這些角都是一樣大的么?
指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角是有大小的。
做角時,我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所畫和所制作的不同開口方向、大小,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呈現角,接著通過抽象歸納對這些作品探討交流,學生很清楚的認識到“雖然這些圖形的樣子不同、材質不同,大小不同,但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都是角”。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留出動手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自行選擇工具與方法,尋找操作的要領。這樣不僅能優化教學效果,還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加強生活聯系完善知識體系,優化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往往比較抽象和理論化,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而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的認識,讓學生熟悉數學理論的應用方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圖形與空間觀念的教學時,教師應當加強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堂內外均能夠完成對知識的應用和探索,幫助學生實現空間觀念的完整塑造。
【案例三】
3.1周圍找“角”。
師:誰來找一找紙工袋上的角?指一指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正方形上的角呢?鬧鐘上的角呢?五角星的角呢?剪刀上的角在哪?誰來指一指?
師:小朋友們真棒,這些圖形都是角。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
3.2圖形中找“角”。
師:這時候調皮的角一下子鉆進了下面幾個圖形里面了,你們有信心把它們都找出來嗎?數一數有幾個,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師:現在老師要變魔術了,仔細看,把第三個圖形變一下,這樣有幾個角了?
師:我們看,三角形有三個角,四邊形有四個角,五邊形有五個角,想想看,六邊形會有幾個角?你發現了什么?(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認識角”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到生活中尋找角,探究角度的應用,還可以通過折紙、制作活動角,繪制“數學想象畫”等方式深化對角的知識運用,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頭活水。只有把知識同兒童的生活實踐相結合,用“生活化”這把鑰匙去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的學習才能充滿活力,我們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已優化。
總之,要想優化教學效果,除了以上幾種策略可以在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概念學習方面對學生有所幫助外,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去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在概念之間形成概念網,真正滲透進數學思維,更有利于幾何圖形概念的綜合應用。不論采取哪種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結合學生的成長發展,張弛有度,學生自然會在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概念學習中收獲知識。
參考文獻:
[1]孔艷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C].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2016:25-25.
[2]陳立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幾點策略[C].2016.
[3]周艷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