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先 朱采梅 付瓊玲 梅祖富 王云云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骨科下肢閉合性骨折患者如何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護理研究進展。方法選取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加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實施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1例,未發生深靜脈血栓32例,總治療有效率為97%;觀察組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3例,未發生深靜脈血栓24例,總治療有效率為88.9%,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6.7%,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3.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下肢骨折患者中采取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護理干預的措施,其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占38例,女患者占22例,患者年齡為22~64歲,平均年齡44.68歲,所有患者均為首次就診。所有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按照隨機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另一組為對照組,觀察組33例患者中,男患者占21例,女患者占12例,年齡為27~60歲,平均年齡為(44.1±2.3),1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4例脛腓骨骨折患者,6例骨盆骨折患者;對照組27例患者中,男患者占17例,女患者占10例,年齡為22~64歲,平均年齡為(48.3±4.3)1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3例脛腓骨骨折患者,2例骨盆骨折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措施及常規護理,如:抗炎治療、吸氧、床上活動等;觀察組采取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生活指導干預,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安全的環境,每日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骨科大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發期為術后2小時內,所以應該盡早進行預防,臥床休息,正確擺放體位,患肢保持功能位,病情允許盡早抬高患者雙下肢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患肢抬高不宜過高,一般以30㎝為宜,使其高于心臟水平20~30㎝,避免在膝下墊硬枕,協助患者定時翻身,每1~2小時翻身一次,避免翻身時患肢受壓,教會和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多做咳嗽,深呼吸等;②飲食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攝入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纖維的新鮮蔬菜水果;③病情評估干預,術前對患者自身情況、各項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評估,對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及有過血栓病史的患者給予健康宣教,告知病人及家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讓患者戒煙、戒酒,術后指導患者早期進行活動鍛煉;④心理護理干預,術后患者需臥床休息,導致肢體活動及日常活動受限,會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態,讓患者家屬多多陪伴,協助和指導其基本的生活活動,家屬和醫護人員多與患者交流溝通,引導和鼓勵患者說出心理話,使其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抵觸情緒,積極配合治療;⑤疼痛干預,下肢骨折術后24小時內疼痛最為劇烈可導致肌肉緊張,血流減緩等加重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術后取平臥或健側臥位,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肢體腫脹程度、關節疼痛。疼痛使患者產生消極、緊張、恐懼的心理,護士要為患者解釋、安慰、轉移患者注意力、安慰患者,必要時可酌情遵醫囑使用止痛藥;⑥藥物預防干預,抗凝血療法是現在臨床上治療深靜脈血栓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其中抗凝的藥物也有很多種,普通肝素盡管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但它與低分子肝素相比較,其副作用較大,容易發生大出血的可能,所以現臨床上不作為首選藥物;低分子肝素鈣,有研究表明通過使用低分子肝素鈣,骨折患者的血流速度得到改變,從而使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概率有所減少,臨床應用多年以來為發生過大出血以及嚴重的不良反應,既安全又有效,是首選的預防用藥,故臨床廣泛應用于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防治;⑦物理預防干預,抗血栓彈力襪,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的深靜脈血栓防治用品;⑧功能鍛煉干預,術前由于肢體腫脹疼痛,長時間肢體制動,導致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健側肢體的主動鍛煉,協助和指導其患側肢體的被動鍛煉。
1.3觀察指標
手術后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查,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標準為:深靜脈血流減弱或變細,血管內有低回聲、或血流回聲消失;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測定這兩項指標跟凝血和纖維系統的功能有關系密切,因此骨折術后患者要密切的監測和觀察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之間的變化,能有效的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第一,兩組比較,觀察組中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1例,未發生深靜脈血栓32例,總治療有效率為97%;對照組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3例,未發生深靜脈血栓24例,總治療有效率為88.9%,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第二,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3.3%,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5.2%,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康復和生命安全。骨科大手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是非常的高,不僅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還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肺栓塞,甚至危急患者生命。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應增加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早期預防深靜脈血栓是關鍵所在,在術前、術中做好干預護理,以及術后從指導和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生活飲食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藥物護理干預、物理護理干預、疼痛護理、加強病情觀察、制定個體化的訓練康復護理措施,做好健康教育,醫護人員做好風險評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骨科下肢骨折預防深靜脈血栓患者進行干預護理是很有必要的,能夠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減輕疼痛,達到到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宋利紅.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4):347-348.
[2]管云鳳.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4,7(6A):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