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語文得分不易,且分數差距不大,要想在語文方面拉開成績差距,除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就要從文言文閱讀方面下手。近年來,高考中文言文閱讀題型基本固定,三個選擇題,分別考斷句、文化常識和文意理解,還有兩個翻譯題。文言文閱讀需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文言知識的積累,包括文言詞匯、特殊句式、文學常識等;二是具體文章中的答題技巧。
【關鍵詞】文言文;高中語文;答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言文閱讀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分值較大且得高分不易,那么學生應該如何做,才能提高這個板塊的得分呢?
一、積累
(一)文言詞匯
這一部分是文言文閱讀的重中之重,幾乎支撐起了理解文言文文意的半邊天。詞匯大致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個部分。就實詞來說,要注意常用詞,尤其是古今詞意義變化非常大的常用詞。文言實詞系統龐大,復習時常常采取聯想記憶法,如果單個單個地記憶,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還不好。
虛詞相對于實詞來說,不能獨立表達語義,只能配合實詞來構成語法結構,虛詞一般來說放在句子中都是斷句、取獨的作用,甚至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不譯的。虛詞由于分類復雜,其難度也大于實詞。要把握好虛詞的分類,首先要掌握句子中的各個語法成分,這點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基本無異,可以根據現代漢語經驗直接套用,如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等的語法功能等。
(二)古今異義詞
主要差別在于: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褒貶色彩改變、名稱說法改變、單雙音變化。如“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這里的“引進”其實是“推薦”的意思,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東道主”一詞,文中意思是東邊道路上的主人,而今意為請客的主人。
在判斷古今異義的雙音節詞時,考生可以使用代入分析法,按照古漢語中以單音詞為主的特點,對雙音節詞中的單個詞語進行解釋,然后把兩個詞語的意義合并起來,放在語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語境語意要求。課本才是考試的重點,把課本中提到的古今異義詞吃透了,考試中90%翻譯是沒有問題的,因此,一定要熟記課本中的例子。
(三)通假字
一般有兩類常見的通假字:一是讀音相同的假借字,有時讀音相仿也可以是通假,如“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二是字形上并不完全相同但相近或包含的,如“莫”通“暮”。通假字的判別結合上下文推測,一般都不難推測出來。
(四)詞類活用
常考的詞類活用有:名詞活用作動詞,如晉軍函陵的“軍”;名詞作狀語,如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中的“席”“包”“囊”;形容詞、動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老”等。
(五)特殊句式
熟悉特殊句式可以讓你閱讀文言文時更加順暢,有助于理解文意培養語感,特別是在翻譯句子中達到“語意通暢”的要求。常見的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特殊句式在翻譯中很難被覺察,因此更需要加以重視。
除了特殊句式外,還有一類文言文中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固定搭配,如“……者……也”連用表判斷,“為……所”連用表被動,“所+動詞”表名詞,“唯……是……”結構等等,這類固定結構在復習時可以采用記憶例子法,每種結構只記住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使用時根據例子聯想擴展,既減少了記憶量,又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一舉兩得。
(六)文化常識
高中教材中出現的古代文化常識都是必須要掌握的,例如一些古人的特有說法,如“朔”“望”,星宿“斗”“牛”,像“嫡長子”稱呼的解釋,官位“仆射”,一些簡單比喻如“梅蘭竹菊”。再比如文言體例、作者作品的對應、親屬輩分的稱呼、官職及官位升降的說法、傳統節令等等,文化常識的積累可以通過熟讀背誦和練習積累的方法獲得。
積累通常很不容易被注意,加之文言文枯燥乏味,因此大多數學生不注重這方面的培養,所以在復習中要先嘗試記一些感興趣的內容,結合古詩文背誦篇目,去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那些隱晦含蓄的情感的。這樣做會加強記憶,有助于文言文板塊的復習。
二、答題技巧
(一)斷句題
首先圈出句子里的人名地名,古代漢語中人名地名與現代用法不同,千萬不能代入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比如“也”在古代是語氣詞,“亦”才是表“也”的意思。古文多有節奏感,可以按字數劃分,還可根據對應原則。如: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在斷句中需充分利用以上技巧和排除法,來對斷句題進行判斷。斷句題的關鍵,在于找到主語、謂語、賓語,尤其是謂語,動詞前后斷不斷非常重要。在無法直接判斷句子意思時,根據文言語感判斷是最直接的辦法。
(二)文化常識題
高考試題中所設的四個選項大多與文本扣得很緊,可憑積累直接判斷,只有個別選項有時需要借助語境才能判斷。如有道文化常識題說“丁內艱,是指遭遇父親去世”,這主要考積累識記能力。“丁艱”,又稱“丁憂”,包含父母雙亡,選文說的是“丁內艱”應是遭遇母親去世,因為母親的角色是在家內。故可判定此項錯誤。
(三)內容理解題
先讀題并正確理解題目含義,回到原文,比照細節,命題陷阱與論述類命題陷阱類同,不過范圍更小,難度不大。
(四)翻譯題
翻譯題是一道比較考驗知識儲備的題型,也是文言閱讀題中最容易拉開差距的一種題型。在日常的閱讀訓練時,先圈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字詞,然后在翻譯后加強記憶。文言文翻譯,總的來說從三個方面去強化把握。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結為“一條原則,兩點意識,三個要求”。一條原則,即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兩點意識,即語境意識和分點意識,分點意識自不必說,語境意識主要是根據語境靈活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整體翻譯。三個要求,即做到“信、達、雅”三個字,基礎上應做到準確無誤,在翻譯基本意義不變的基礎上再加以修飾,使其更加文雅。
三、實戰練習
(一)做題時
在日常練習時就要注重良好的做題方法的養成。首先把人名、官名、地點名在閱讀時全部圈畫出來,防止干擾閱讀。看不懂的地方先推敲一下,看看主謂賓是誰,有無活用現象,有無特殊句型,實在看不懂時就先跳過。遇到看不懂的加點字,可以通過部首大概推測它和什么方面相關。
(二)做題后
練習中做完題,對完答案,知道每道題怎么解之后,可以進行整理歸納。文言文大概分為人物傳記類、游記等等,不同的類型有特定的題目套路。這時可以拿出語文書,看看相關文言文老師上課是如何講解的。
文言文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慢慢積累中,也許今天背了20個加點字感覺并沒有長進,這并不代表在長久的積累練習中沒用,總有一個知識點是在長期的復習積累中獲得的并且能夠運用在考試中的。
在閑暇之余,務必加大課外閱讀量。如果已經進入高三階段,時間不足,那么請擇精要適當閱讀,并根據做題之后的總結,來繼續建立自己的模板和系統。學好語文,基礎知識固然非常非常重要,但功夫只在課本內也是不行的。脫離現實和思維固化,是突破自我的兩大重點。
參考文獻
[1]柴柏清.關于高考語文復習的幾點思考[J].語文學刊,2015(21).
作者簡介:汪治華,1965年生,安徽省安慶市岳西,本科,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