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2017年版課標”)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語教學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立德樹人,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要杜絕碎片化,而以語篇為單位,整合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及學習策略等六大要素,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等,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與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
由于受傳統觀念與教學習慣的影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性語篇教學還沒有形成,教學沒有挖掘語篇主題意義,仍然以掌握知識為主,缺少深度學習,難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1]而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該視為教與學的核心,并以此整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2017年版課標的教學活動觀審視譯林版的《牛津高中英語》,不難發現:每個模塊的主題不同,培養核心素養的傾向略有側重,如:模塊一主題是“人與自我”,主題群是生活與學習,三個單元的主題語境分別是校園生活、成長的煩惱及健康生活,主題意義在于培養學生自我成長的價值觀。雖然構建新的價值觀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也能夠培養思維品質,但隱性的教學目標更傾向于文化意識的培養。再如模塊二的主題是“人與社會”,三個單元的主題群分別為探索未解之謎、探險未到之處、探秘未知之事,主題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性精神,直接傾向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根據不同模塊的主題,圍繞主題意義設計語篇閱讀教學,能夠綜合六大要素,培養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核心素養。
下面以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第一單元的閱讀教學為例,以說明在單元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閱讀教學,如何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
《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2 Unit 1 Reading: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教學內容的主題語境“探案,尋找失蹤的男孩”屬于“人與社會”下的“社會服務”主題群,主題意義在于培養學生探究性精神;語篇類型是典型的新聞體。文本中出現了外星人,使案情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為教學創設了“真實”的探究性情境。根據文體特點、主題語境,圍繞主題意義,設計教學,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模塊,對教材的體例構成、主題性閱讀有一定的了解,具備在閱讀中獲取細節性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文本概括能力,基本適應了高中學習,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自覺要求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成績。
Activity 1:Viewing
View three pictures in the text and guess 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設計意圖:看圖識文,培養觀察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看”的技能日趨重要,“看”(viewing)是理解多模態語篇的技能。多模態語篇指那些包括文字、圖形、表格、動畫、符號以及視頻的語篇。理解這類語篇除了需要使用傳統的文本閱讀技能之外,還需要觀察圖表中的信息、理解符號和動畫的意義等。“看”是輸入信息的有效途徑,也是必備的觀察手段與能力。“看”是理解性技能,與聽、讀一樣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發展思維品質的手段。[2]不同單元閱讀部分的主題、話題、體裁、插圖有異,看的內容、角度、深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只有因文而異[3],才能夠促進學生有效捕捉信息的觀察能力。
Activity 2:Understanding the title
At the first sight of the title“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what can you think about?
S1:A boy is missing and the police are puzzled.
T:Good job.That is the complete sentence...
S2:From the title,I guess the missing boy has not been found,so the police feel puzzled.
T:Thank you.Good boy!What else?
S3: Maybe, the police have found the missing boy,but they are not able to figure out the procedure.So they feel puzzled...
S4:It is possible that the police are not really puzzled,because they prevent to let out the secret information....
T:...
(設計意圖:領會標題,培養推理能力。)
觀察圖片,學生進行適當的推理預測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插圖信息,理解標題(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語意、推測文本大意、事件發生的主角、場景等,并鼓勵學生質疑提問。
雖然眾說紛紜,未必準確推測出文章的真實內容,但所有學生都在進行探究性思考,形成了風暴式的思維,在分析、對比、綜合、判斷中訓練思維的邏輯性。
Activity 3:Skimming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finish the Chart 1.

(設計意圖:抓住脈絡,培養判斷能力。)
學生初讀文本,抓住事件發展的關鍵點,體味當事人的情感,梳理事件發展脈絡,展現內在思維邏輯,激發學生分析原委,推斷男孩Justin最有可能在什么時候消失。
隨著閱讀文本的深入,依據文本信息,驗證原有的猜想,不斷調整思維,糾正個性化的判斷,在分析、對比、綜合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Activity 4:Scanning
Scanning the text and analyzing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news.
S5:I think that the title of the news is brief,attractive and the main idea.
T:Good.You mean the title is not only brief and attractive,but also give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news...
S6:It seems to m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is in the first paragraph,and the details...
S7: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news is like a triangle,main idea and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in the Para One,the important facts not includ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n the Para Two and new but less import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he rest paragraphs.
T:Yeah.Exactly speaking,like an inverted triangle(meanwhile,drawing on the blackboard)...
S8:It seems that the statement is neutral.We can’t find any word,pleased,sorry,sad...,showing the reporter’s feelings.
T:...
(設計意圖:分析語篇類型,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評估性。)
初讀文本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總結新聞標題特色,能夠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整體閱讀、小組探討、概括出文體特色,獲得的語篇類型知識能夠促進學生優化學習策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Activity 5:Discussion
Do you believe the existence of aliens?Could you give some reasons?
(設計意圖:深度學習,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洞察性。)
最終形成三個觀點:有、無、不確定。相信有外星人的學生認為:茫茫宇宙,浩瀚無際,人類所知,只是滄海一粟,“鮫龍”入海發現了“深海盲蝦”等未知生物,“玉兔”登月揭開了人類對月球的猜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定會找到外星人;相信沒有外星人的認為:雖然傳聞有外星人已久,但至今沒有可信的證據,也許只是科幻;不能確定的認為:既無法證明外星人真實存在,也沒有證據證明見過外星人的說法是捏造事實。必定世界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也許隨著科技的發展,終有一天人類能夠識別真偽。
出現外星人之說是探案的關鍵因素,設計展示性問題,在于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結合自己的原有知識,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培養批判性思維。
Activity 6:Analyzing the case in a group
Please analyze it to your partner as the detective in charge of the case.
(設計意圖:剖析案情,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分析性。)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隨后組長以探長的身份向全班匯報。有的從妹妹Kelly開始分析;有的從另一位證人Marves進行推測;有的綜合分析家人證詞、民間傳聞、警察態度,認為這不同的證詞雖然能夠相互印證,但有的因素是虛構的,如,外星人等,并不可信,所以并不能作為證明Justin失蹤的證據,要探明原委,發現線索,還需要進一步勘查現場,調查更多的目擊者。梳理案發過程,綜合文本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進一步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
Activity 7:Finding the missing boy
What on earth happened to Justin?
(設計意圖:探索結尾,生成創新性思維。)
不同小組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Justin was really taken away by the aliens,because allthe evidence made up ofthe reasonable chain./Justin was murdered after he escaped from the house./Justin left home secretly to have a research about the UFO./Justin was kidnapped by unknown groups.Justin was drowned,running after the UFO./Justin came across a car accident and was sent to a hospital,and later,he would come back when he recovered./Justin was cheated to do pyramid sales./Justin was controlled by others and forced to work.Justin went out to travel and was lost.
雖然經得起推敲的并不多,但畢竟促進了學生思考與聯想,能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Activity 8:Writing
Please create an amazing end and write down(imitating the features of the news).
(設計意圖:以寫促思,優化創新思維。)
經過多模態的輸入或輸出活動,學生掌握了新聞類語篇的體裁特征、積累了與話題相關的語言知識,把握了案情發展的脈絡,推測可能的結果,為寫作搭建了一定的支架。為了培養語言運用能力,進一步優化思維,教師讓學生課后創寫。例如學生的兩篇習作如下(因版面所限,簡要呈現)。
S1:Hidden Medicine
It is said that Justin has invented an amazing Hidden Medicine.He is trying to use it.Four days later...
S2:Police witness
The police came to find the missing boy and discovered the reasons.Five days later...
教材中有諸多閱讀文本都比較適合讀寫結合,如 Module 2 Unit 2 Reading:An adventure in Africa只寫到了打算去Himalayas,但沒有具體的內容,為續寫埋下伏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學生能夠結合文本話題,綜合利用閱讀中了解的非正式書信文本特點、語言表達特色、作者情感態度等因素,從不同的視角構建結尾,續寫書信。讀后的續寫能夠延展話題、拓展文本主題,在有效輸出閱讀感受中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無論是讀后的仿寫、續寫還是創寫等,都會促進學生反芻文本、優化表達,縝密思維,培養創新思維。
閱讀主題“探案”是教學的明線,縱觀教學過程,無論是觀察文本中的圖片,推測事故及理解文本標題,還是梳理案件、剖析案情、推理案件結局甚至創造性續寫,始終圍繞主題展開教學。每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有效地杜絕了碎片化閱讀,營造了一個“真實”探案過程,引導學生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英語語言能力的過程中,又滋潤著思維品質等學科核心素養。
本節課的暗線是主題意義,即培養學生的探究性精神。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征,閱讀與思維密不可分,而合理的探究恰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構成思維的整體特征,邏輯性是起點,批判性是過渡,創新性是終點,互為相融,不可分割,只是在閱讀教學的不同環節,培養的側重點略有不同。前三個活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中間三個活動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最后二個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本節課教學緊扣主題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心智發展。
目前,依據2017年版課標編寫的教材還在國家審定過程中,江蘇省依然使用譯林版的《牛津高中英語》,但本節課教學體現了新課標主導的教學活動觀理念——在主題意義引領下,以學生為中心,語篇為載體,綜合各種因素,關聯具體內容,以語言能力培養為核心,融入其他核心素養培養,突出了思維品質的培養,培養了學生的必備品格,實現了良好的育人價值。
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素材,在不同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行為,培養出不同素養的學生。目前,雖然使用的是“舊教材”,但只要縱觀模塊整體內容,就能夠明確主題、探究主題意義,立足語篇設計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高中英語的育人價值。雖然不同模塊的主題意義不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等隱性的核心素養時,側重點不同,但是只要綜合使用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適當補充三大主題當中教學素材較少的“人與自然”類材料,教學設計始終聚焦模塊主題意義,就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