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魅力——青年教師成長鑰匙》
主 編:于漪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青年教師的成長之門,需要自發、能動地開啟,否則,只能在教育的門外逡巡、徘徊。那么,教師的成長之門如何開啟呢?于漪老師主編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師成長鑰匙》一書,真誠地交給我們一把開啟教師成長之門的“鑰匙”——教育魅力!
學識的魅力。毋庸置疑,教育者擔負著學識、文化傳播的重任。很難想象一個腹內草莽、不學無術的人能夠站穩三尺講臺,而一個學識淵博、揮灑自如的教師顯然更能夠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激情。博覽群書,勤于思考;融會貫通,樂于讀寫;讓自己走上極富學識魅力的大道,無疑應該成為青年教師開啟自我成長之門的一把“鑰匙”。
人格的魅力。教育,是立人的事業,因此,學識魅力之外,教育者人格的魅力絕對不可或缺。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自身的坦蕩、真誠、平和、從容之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道影響人、教育人的獨特“風景”。于漪老師、錢夢龍先生等正是以其不計名利、熱心提攜青年教師、傾心培育學生的高尚人格魅力影響、鼓舞著青年教師。也許他們不曾想過要刻意地以德育人,但他們分明在自覺地踐行著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以人格感染人的使命。
思想的魅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某種意義上,教育就是要搭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通過“激勵、喚醒和鼓舞”,從而催生出思想之花的綻放。而教育者自身顯然需要首先成為蔡元培先生所激賞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當代公民,才會有相當的胸襟和勇氣去激發學生的思想;否則,一個思想禁錮、局促狹隘的人何談思想的魅力?一個沉睡于魯迅先生所言的“鐵屋子”中的教師,焉能催生學生的思想“萌發”“生根”?一個沒有思想魅力的教師,那是“以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因此,青年教師的成長,絕對不可忽略了思想魅力這一把“鑰匙”。
生命的魅力。生命的魅力,不在于在一時的“角逐”中奪魁,也不在于在一地的“PK”中取勝,而在于生命姿態的從容、優雅,在于生命潛能的開掘和釋放——對自我生命的超越。教育,是生命的事業,青年教師應該首先活出生命的豐富和精彩,積極、從容地面對學生、課堂與課程,冷靜、樂觀地面對周遭的一切,演繹出自我生命和課堂教學的活力。一線青年教師要將生命的魅力這一把開啟成長之門的“鑰匙”打磨得“锃亮”,因為教育的本質,不只是教學生學習課程,還要引領學生的生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