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導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其圍繞學生提出的真實問題,通過項目來引領課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項目導學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圍繞其創新性、驅動性、延展性等特質開展探索與實踐,努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逐漸成長為社會實踐的主人,實現由教育活動主體向社會實踐主體的初步轉化。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項目導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探索適合自己的獲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徑。教師首先要在學生進行前置預學時提供項目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就開展目標明確的自主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前置性學習的結果為項目探究的切入點,驅動學生真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蘇教版五下《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教師先提供項目導學的預學案,學生再根據預學案中“字詞項目、我的收獲、我的疑問、我的項目”四個模塊,按自己的方式學習并呈現研究成果(如下頁圖1)。

(圖1)
年段不同,師生實施項目導學的路徑也不同。例如,低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問題探究價值不大,所以低年段的項目導學主要以教師的指導為主。教師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精心設計并組織問題,以此來優化教學。如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設計項目研究主題漢字王國”,學生可以圍繞這個主題再選擇一個子項目進行探究性學習。“漢字的演變”“漢字的故事”“我認識的漢字”“生字開花”等研究子項目,讓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更有趣,各項目小組在多樣的學習形式中鞏固了識字的學習成果。相對于低年級,高年級更注重突顯學生依托項目開展的自主學習與思考。仍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課為例,學生圍繞課文內容生成了四個研究主題,在課堂上分小組對金字塔的外觀和結構、如何建造等問題進行探究。學生通過項目化學習,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涵,也對埃及的金字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會用不同的圖式呈現自己的閱讀理解(如圖2)。

(圖2)
項目導學中的這些成果,豐富了學生的表達形式。在項目導學的課堂中,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這種創造性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課堂因探究而豐富,因創新而多彩。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項目導學是圍繞真實問題展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在項目導學的過程中,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中遇到的問題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因而項目導學的問題就必須具有驅動性。有了內驅力,才能更有效地喚醒學生主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完成項目任務的學習。一次,筆者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發,沒想到一進班級,就產生了“轟動效應”,學生興奮地展開討論,注意力全在筆者的新發型上。于是,筆者索性以“老師的新發型”為主題,讓學生從切身感受出發,選擇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想法。因為真情實感的融入,在項目探究活動中,學生表現得積極主動,課堂氣氛很活躍,隨后的課堂小練筆也完成得輕松有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項目導學強調“做中學”,學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在實踐中體驗、學習。項目導學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圍繞項目任務,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具體問題的探究中學習語文知識,學會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學校的特色主題活動“童言講堂”,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彰顯個性的全新課堂。“童言講堂”的主題豐富多彩,有漢服文化、詩詞鑒賞、水滸人物……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感興趣的項目主題。從準備到講課,從與同伴密切配合到整合利用資源,都是學生自己解決、協調,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走到了后臺,成為真正的引導者。
強化項目導學的驅動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主題活動中,充分展現自我。學習歷程中的積極互動,增進了學生間的伙伴關系,增強了合作成員間的互助意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積極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導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其特殊的延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學習課文已有知識,還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在課堂上交流,獲取更多的知識。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生敢于思考、敢于發問。例如,學習統編語文教材一下《四個太陽》時,學生在了解四季的特點后,對四季特有的景物產生了興趣,于是設計了項目主題:走進四季。當然,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會隨時發現新問題。學習統編語文教材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學生提出:“為什么這里說‘吃水’而不是‘喝水’呢?”這個問題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啟發引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和解決,讓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知識掌握和智力發展。
生活處處皆語文,項目導學的延展性還體現在由課內到課外的學習中。例如,在《埃及的金字塔》的分小組合作探究中,一個項目小組將研究主題確定為:金字塔的內部結構。主題明確后,項目組成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此問題的探究中。因為“學”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所以探究的項目內容有了一定的深度,最終形成了較豐富的學習成果(如圖3)。

(圖3)
項目導學并不是單一學科的教學,它融合了多學科的知識,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項目導學基于學科又超越學科,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學科的獨特價值以及學科間的相互聯系。許多情況下,語文學習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來支持。例如,蘇教版五下第二單元的主題為“科技之光”,《夢圓飛天》《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神奇的克隆》這幾篇課文的語言有趣、親切,學生很感興趣。于是,生成了“我知道的克隆技術”“火星——曾經的水世界”等項目主題。結合主題,學生收集資料,進行了適度的延展性閱讀與探究。此項學習,不僅讓學生感受科學的神奇與奧妙,還激發了他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科學研究的志向。項目導學提升了學生對綜合知識的學習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升了學生的樂學品質。
總之,基于項目導學的語文教學是靈活的、自由的、開放的。學生在項目導學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究,在項目導學中彰顯個性,學會學習,獲取新知,提升綜合素養。項目導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立于教學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