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為了解一年級新生的識字水平,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筆者對本班新生進行了識字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一年級新生識字數量差異較大。因此,教師要設置更加精細的識字目標,設計更符合兒童現有識字水平的教學內容,這樣才會有效提高每個兒童的識字水平。開發兒童識字微課程或可成為一種路徑。教師可以將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內容重新整合,以多樣的識字方式為主題,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八個單元(見表1),循序漸進地從多個方面培養兒童的漢字素養。
兒童的漢字素養是兒童在漢字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漢字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思維方式、情感態度和修養的總和。低年段識字教學不僅要引導兒童記憶、積累語言基礎知識,更要涵養兒童的漢字素養。因此,在設計低年段兒童識字微課程時,要遵循呵護童心、保持童趣、充滿童真的設計原則,以此培育兒童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保護兒童的內在生命力,在尊重兒童的基礎上發展兒童的漢字素養。

表1 低年段識字課程資源整合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漢字字音大多是模仿自然事物聲音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人類將“形”的區別代替“聲”的區別,依據象形、會意等原則來造字。統編語文教材一上《日月水火》中的8個漢字皆為象形文字,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再讓學生動筆臨摹。《日月明》中的會意字較多,如“從、眾、林、森”的構字特點顯而易見,教師可以結合書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利用構字規律認識更多的漢字。這樣的漢字教學,呵護童心,保留了兒童的生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教學可以從兒童感興趣的主題入手,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例如:教學繪本《葉子先生》時,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剪貼畫本,學習漢字、詞語,理解文章。如圖1所示的剪貼畫,學生以葉子為主題,將字、詞、文融為一體,創造獨特的漢字美。

圖1 《葉子先生》剪貼畫
制作識字剪貼畫本不僅可以豐富語文活動,還可以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意愿,引領學生發現、創造漢字的精彩世界。
想象是兒童的天性。法國文學家薩特認為,文學的想象分為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在識字方面,再造想象體現為兒童通過感覺感知漢字,如手繪漢字。創作“有故事的漢字”則需要創造想象,要想保持兒童趣味的故事創作,必須以兒童的感官為基礎,理性思考為引導,以知識為橋梁,對原有漢字理解進行再創造。如漢字繪本故事,就屬于創造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幫助他們把抽象符號具體形象化。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一下《池上》“采”字時,可以先讓學生發揮想象。學生聯想到的是樹上結滿了果子,饞嘴的孩童偷偷用手去摘果子等場景。教師可以順勢鼓勵學生手繪漢字圖畫(如圖 2)。

圖2 手繪漢字圖畫
漢字圖畫給予兒童一定的想象空間,將圖畫與漢字巧妙結合,可以加深兒童對漢字的理解,有助于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低年級兒童識字量少,在選擇讀物時,可以先選擇注音版讀物,兒童獨立閱讀4個月后,改為無注音版讀物。其中,繪本讀物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繪本《雪人》《壞掉的電話》等,其生動的畫面、精彩的故事情節可以引發兒童展開聯想。如“逃跑”“跳躍”等詞該如何理解?先查字典,了解其音形義,再結合繪本中的插圖,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與作用。
大量閱讀繪本有利于激發兒童的創造想象力,可以優化兒童的思維方法,提高其漢字學習能力。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兒童識字學習過程才會富有生命力,才會充滿童趣。
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它是兒童學習能力的核心。進入兒童大腦的每一條信息都可以作為一個既定的中心,根據大腦中存儲的已有信息產生聯想,從這個中心點向各個方向輻射,產生關聯,構建意義。這就是思維力的發散。
繪寫,即根據漢字的構字特點畫圖。根據漢字的表意特點,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聯系起來,通過聯想創作漢字故事。
根據漢字象形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寫漢字。讓學生挑選兩個漢字,分別繪出漢字圖畫,通過聯想,建立漢字之間的邏輯關聯,將抽象漢字演繹成有趣的故事。例如:在學“秋”字時,可以讓學生繪寫“秋”(如圖 3)。“秋”由“禾”與“火”組成,學生寫道:“秋天楓葉漸漸變紅了,谷穗也成熟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日子。”用繪寫表達漢字的意思,可以創作出獨特的漢字故事,使得兒童的寫作能力得到訓練。

圖3 學生畫圖“秋”
靈活性是創造性思維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兒童的思維活躍,教學應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帶領學生感受趣味識字和思維創新的快樂。
根據漢字音、形、義的特點,教師可以用字謎、兒歌、童謠等兒童喜愛的方式教學漢字。例如猜字謎“一字有六筆,筆筆是斜的——眾”,這樣的字謎識字趣味十足,能夠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調動兒童的識字學習心理;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也是識記生字的過程。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學習漢字,可以有效鍛煉兒童的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漢字教學中進行深度學習。
利用兒歌、童謠進行識字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語音的理解,在富有節奏的韻律中培養語感,引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如: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自編了童謠《大火車》:“大火車/真好看/白衣服/藍腰帶//大火車/好厲害/和諧號/復興號/載著藍色中國夢/從早跑到晚/從西跑到東”。
創編童謠是兒童與自己的對話,也是與生活經驗的對話。在構思、聯想、編寫過程中,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相繼打開,思維能力愈益增強。
注:本文獲2018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