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李剛剛,李小東,巨婷婷
(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甘肅蘭州730050)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堅持“四個突出”,即突出特色、突出基礎、突出技術、突出應用。這“四個突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關聯[1]。物理化學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學好化工專業課的“基石”。物理化學是化學的靈魂,沒有物理化學知識的人,不能說懂得化學,更談不上在化學化工領域的應用創新。精品課程建設,既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還要符合先進、科學、普遍的教育教學規律。本文就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物理化學精品課程建設情況,作如下幾個方面的介紹。
近年來國內高校十分重視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是綜合了課程理念、師資隊伍、教學內容、課程資源、評價方法和教學方法的整體建設。2003 年,教育部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精品課程建設,其指導思想是:以教學內容現代化為基礎,在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的前提下,以現代化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以建設核心教材為核心,以推進教學資源共享為原則[2,3]。
為了突出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從全局出發,考慮課程建設的系統性。教學團隊在建設初期便建立了“少而精、博而廣”的教學體系。在理論教學方面,針對化工專業的特點,選擇重點內容,將化工前沿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方法引入課堂教學中,做到“常教常新”。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科前沿、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教師科研成果相結合,可以解決課程教學內容重復和積壓問題。在教學內容上,應重視并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4]。實踐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因此,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是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物理化學是從物質的物理現象與化學現象的聯系入手來探求化學變化基本規律的學科,在實驗方法上也主要采用物理學中的方法。物理化學具有抽象概念多、數理推導多、邏輯推理強、知識掌握困難、學習抽象思維高等特點,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有畏難心理。針對上述情況,課程教學方法及手段應采取以下措施:
相對于前幾門先行課來說,物理化學課程中的公式無疑是較多了一些。授課過程中,重點講解公式的內容、各物理量的意義及適用條件。應注意的一點是,數學推導過程只是獲得結果的必要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只注意繁雜的推證過程,而忽視了結論的適用條件及其物理意義。此外,在討論定律和理論時,應特別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
物理化學中提出和建立的任何有價值的理論,都具有生產實踐或科學實驗的基礎。“以實驗為基礎”是物理化學的基本特征之一。物理化學實驗課是學生掌握并深化理論課相關定律和基本概念的有效途徑。通過建設開放性實驗室和精選實驗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的本質關系在于教與學的對立統一。在教學環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領導、指導和輔導等方面。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中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聽課,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的高度統一。
通過教師啟迪→學生自學→檢查自學情況,組織討論,進行重點講授→做好總結,形成知識體系,可以讓學生比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并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自學能力。
精品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開展課內外教學互動,以此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5]。在這方面,學校堅定不移地走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發展和改革之路,依托我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建立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開放性實驗室,結合授課教師的科研項目開展相關科技活動。在課程教師的積極鼓勵和組織下,學生通過參加甘肅省大學生化學競賽和校級的各項實驗技能競賽等,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對課程考核進行相應調整,平時成績考核中增大筆記和作業成績的權重,以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進而避免學生考前突擊、“一考定成績”等弊端。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占60%。平時考核類型及權重見表1,課程結課考試試題類型及權重見表2。

表1 平時考核方式及權重

表2 課程結課考試試題類型及權重
為全面了解教與學的情況,建立了試卷分析基本框架,經過十屆學生試卷分析,為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供了可靠依據和幫助。
物理化學網站建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最終目標是要實現網絡化教學,因此在建的課程資源中匯集了多種課程資源[6]。構建了集現代化信息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于一體的物理化學精品課程網絡教育平臺,綜合了定期上傳教師的授課信息、授課計劃、實驗安排、最新資訊、學生評價和其他輔助教學課件;同時包含了電子教案、教學大綱、教學視頻、電子講稿和試題庫等內容,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與共享;通過影像和動畫等手段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