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廣
現代新興領域高新技術,如: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量子科學、人工智能、自主武器技術、生物技術等高精尖科技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里的廣泛應用,極為強烈地沖擊著傳統的作戰理念、作戰方式方法和作戰指揮系統。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對此發展趨勢曾作出預言:第三次浪潮文明正在賦予戰爭以全新概念。透過海灣戰爭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人們不難發現,現代高科技的滲透與沖擊是全過程、全方位的,這使得現代戰爭插上了“高科技”“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在此背景下,新興技術主導下的信息化作戰指揮正在悄然發生新變革。對此,世界各國兵家無不投入極大的興趣予以研究、探索之。
“超常疊加指揮”:將戰爭“倒過來”打。所謂超常疊加指揮,就是將以往由上到下、由前向后、循序漸進的指揮環節和內容,超常壓縮到一個時間段里進行,甚至在制定作戰計劃時,便超常規地將時間序列由后向前推。比如,計劃打五天的仗,就從第五天倒過來擬訂作戰計劃。這就如同人們卷涼席一樣,由后向前操作更容易。有關研究表明,這種戰法可以明顯地減少重復指揮作業,大大提高作戰效率。
據外電報道,美軍方在其《2010年聯合作戰構想》中對未來作戰作了全新的描繪,即未來作戰將是由“順序作戰向并行作戰轉變”。在作戰指揮上的表現,就是“程序式指揮”向著“超常折疊式指揮”轉變。比如,美、英聯軍在2003年3月20日開打的伊拉克戰爭的作戰指揮中,就是采用了“超常疊式指揮”法。有關資料顯示,此次戰爭美軍在制訂作戰計劃時,一次制訂出三至五天的作戰方案,既有總體方案,也有分方案,根據作戰效果,適時進行修正。作戰中,由多軍兵種組成的作戰部隊,在南、北、西三個方向同時展開,既有空襲行動,也有地面作戰,還有特種作戰等,且后勤保障點多、線長、面廣,正如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將軍所說:“對多方向上作戰力量的控制與協調的難度是前所未有的”。由于采用了先進的信息化指揮手段,多國、多種參戰單位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展開,即通過采取“折疊”或者說“壓縮”、“合并”指揮程序、內容和步驟,達成了高效指揮的目的。所以,先進的作戰指揮信息系統,為“超常指揮法”運用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其一,計算機數字網絡技術和瞬間數字傳輸方式,把戰場情報和信息同時傳遞給各級指揮官,解決了過去由無線電臺發送或者等候冗長命令和報告的問題,使決策與作戰接近同步;其二,信息化指揮信息系統,使得情報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實現了一體化。這些,都為實現超常折疊指揮提供了重要保證。
“視頻對話指揮”:驅散戰場“迷霧”。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認為:戰爭是很難預測與評估的領域,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蓋然性。然而,這一命題在如今的信息化戰爭中似乎已被打破了。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采用視窗對話式指揮法,即指揮員或指揮機關與被指揮者之間,通過近乎面對面的信息化互動可視方式,在從容對話中指揮作戰,使信息化戰場變得格外透明。
從另一個方面看,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的所謂“空地一體戰”,世界各國民眾每天都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媒體“觀戰”,基本上可以實時地了解戰場進展情況。比如,美空軍作戰分隊,從機場起飛到實施轟炸;作戰部隊浩浩蕩蕩開進的場面;美軍后勤補給線浩浩蕩蕩實施伴隨保障;南線、北線戰場的部隊調動,等等,人們都可以從電視畫面中盡收眼底。
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戰場監視系統、高分辨率電視、無膠片攝像機和無人駕駛飛行器等,在基本的戰術單位投入使用,與其它傳感器、地面站以及作戰平臺、保障平臺聯結一起,將精確地對敵實施探測、識別、跟蹤。戰場信息高速公路,使指揮員能夠在機動中獲取完整的戰場圖像,在滿足縱向指揮鏈對信息資源需求的同時,在橫向上也能保證每個用戶都有足夠的信息和時間與責任區以外的友軍,包括部隊、分隊、單兵互通信息。在同一指揮系統里,從單兵到指揮機構的每一構成部分,都能很方便地從他們的綜合顯示器里獲取己方和敵方位置、友鄰配置以及彈藥、油料等信息,從而實現戰場信息共享,使指揮官能全景式地觀看戰場情況,并以此進行面對面的視窗對話式指揮。
據外刊報道,美軍在新版的《作戰綱要》中指出: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將根據便攜式多媒體電腦和指揮控制車,隨時與上級甚至統帥部保持聯系,通過作戰顯示屏把整個戰場的局勢盡收眼底。而單兵使用的頭盔系統,不但有通信系統、定位系統,還有微型攝像頭。就是說,未來作戰指揮就同打可視電話一樣,可以面對面實施。
“躍進指揮”:奪取作戰先機。現代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爭的時空觀、效能觀發生了深刻變化。戰場范圍空前擴大,作戰節奏明顯加快,戰斗準備時間短促,有利戰機稍縱即逝,誰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捕捉住戰機,誰就能占有先機之利。躍進式指揮法正是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應運而生的。簡單說,這種方法就是采取簡化部分程序,跳過部分步驟,減少部分內容,越過一定的指揮層次,而實施的作戰指揮方法。
躍進指揮是相對于程序式指揮而言的,在作戰指揮領域,通常都是采用較為固化的指揮工作步驟。通常,是形成層層下達,環環相扣,有序有節地進行。現代信息化作戰條件下,往往根本不可能按照預想步驟逐項實施。比如,在特殊緊急情況下,戰略層可直接指揮戰術層,甚至直接指揮作戰單兵。再如,在緊急情況下指揮機關可將傳達命令、組織所屬部(分)隊的協同動作等有時合并、有時直接越過實施指揮。據報道,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曾多次靈活地運用了躍進式指揮法。
“同步指揮”:實現同步展開同步作戰。所謂同步指揮,就是在作戰的各個時節,上下級機關、作戰部隊之間,借助于高科技指揮手段,同時受領任務、同時展開作戰行動的指揮方式。這種方式能有效地減少指揮環節,精簡指揮程序,提升指揮效能。顯然,這一作戰指揮方式,是相對于傳統“逐級工作法”而言的。軍事家孫武早就有“逐將而令”的主張。二戰時,盟軍的將軍大都強調,作戰勝利必須逐級恪盡職守。這些都是因為在作戰指揮系統中,各個層次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這種方法在傳統戰爭中是管用和成功的。然而,現代高科技武器裝備大量投入戰場,“逐級而行”,極易“拖延”指揮與作戰時間,而同步式作戰指揮正是為克服這一先天不足而產生的。所謂同步式作戰指揮,就是借助于高度發達的指揮信息系統,使得戰略、戰役與戰術一體,實現諸軍兵種作戰力量、地方動員系統及后勤與裝備保障等同步謀劃、同步實施。
總之,現代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指揮員和指揮機關依靠高科技指揮手段,完全可以全時空、全空域、全景式地觀看到戰場作戰和后裝保障情景,從而實時地采取對話作戰指揮。這些目標已經在現代交戰中逐步實現,比如,敘利亞戰爭中,美軍、英軍、法軍和俄軍競相亮劍,一時間新興技術裝備紛紛加入戰爭行列。這些,務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方面,要強化指揮員和指揮機關指揮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強化指揮信息網絡系統和指揮手段建設,這是我們贏得未來戰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