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貴州高職院校 ? 留學生 ? 教學質量
隨著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每年在貴州的圓滿舉行,貴州高職院校在教育國際化進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讓針對東盟留學生的優質教學質量作為今后招生的重要手段是貴州高職院校近年來需面臨的重要挑戰。
一、貴州省高職院校東盟留學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貴州省的來華留學教育因起步較晚,經驗較少,除存在留學生生源人數有限、培訓模式單一、小語種人才缺乏等因素外,對外漢語和專業教學領域的問題更不容忽視。
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首先,混班制教學不利于教育長線發展。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學校教學成本,但不利于教師對東盟留學生實際漢語水平的評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激發留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調動學習熱情。第二,輕視了HSK輔導課與過級率的緊密聯系。HSK過級率只有81%的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充分體現了HSK輔導課程的缺乏導致學生不能提早熟悉考試題型和流程以及提前掌握應試技巧。第三,缺乏對中國文化體驗課或課外文化體驗活動的重視。根據問卷調查結果,58.8%的東盟留學生反映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自己聽說能力較弱,77.5%的東盟留學生認為學校經常開展文化課或課外活動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和學習漢語,但目前并不是所有貴州高職院校都重視文化課。第四,漢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合作較少。專業漢語課程和測試目前主要由國際學院漢語教師授課,但因缺乏對系部專業術語的了解,不能很好地幫助東盟留學生從漢語學習順利過渡到專業學習。
在專業教學方面,第一,系部缺乏對進入專業學習的東盟留學生的漢語強化課程。根據問卷調查顯示,58.8%的東盟留學生感覺專業課學習困難,47.7%的東盟留學生認為專業漢語詞匯量不夠是造成專業課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職業院校各專業領域由于跨度較大,行業術語較多,各系部如未能繼續對進入專業學習的東盟留學生開展漢語強化課程,難以確保學生能很好地適應專業教學。第二,專業設置重復,生源分散,不便教學和管理。據調查,貴州省高職院校留學生招生專業存在類同,例如:3所貴州高職院校都開設會計專業且人數較少,但各學校的財經系無法為少數幾個留學生制定一套人才培養方案,導致不能對東盟留學生教學進行有效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和造成生源流失,3所高職院校東盟學歷生的流失率已由2015年的10%增長為2016年的71.24%。第三,專業設置與就業存在脫節現象。據調查,47.3%的東盟留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畢業后好找工作,而目前3所貴州高職院校招生專業并不完全符合東盟國家就業市場需求,例如:在中國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東盟留學生回國后因國情和景區不同很難就業。第四,缺乏具備較強語言能力的系部專業課教師隊伍。目前貴州省高職院校缺乏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專業課教學師資團隊,很難用英語輔助東盟留學生更好的進行專業學習。同時,通過問卷調查,有不少東盟留學生反映部分專業教師使用方言授課而不是標準普通話,極大地增加了他們專業學習的難度。
二、深化貴州高職院校東盟留學生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教學質量
省內外高校合作辦學
根據對貴州7所高職院校東盟留學生教育現狀調查發現,目前東盟留學生的主要類別是漢語語言進修生,除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以外,其余院校都只有留學生漢語學習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沒有留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貴州省目前沒有開通留學生專升本渠道也成為留學生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據對老撾、柬埔寨、越南三國人才市場調查,目前熱門的就業崗位(IT和金融類)大多數對從業人員都有本科學歷要求,貴州高職院校可以在貴州省教育主管部門的帶領下,與省內外院校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合作:
第一,開通貴州省內留學生專升本渠道,提升東盟留學生學歷教育。據調查顯示,90%的在黔東盟留學生都有意愿繼續留黔深造,貴州省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牽頭,帶領貴州省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走出去”學習省外留學生專升本的實操經驗,掌握學籍管理、學分認證等相關工作經驗,提高留學生升學率,避免生源流失。此外,貴州省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職院校也應積極建立與省外本科院校的合作關系,幫助有意愿到省外就讀本科的留學生辦理專升本相關申請手續,促進中國來華留學教育的發展。
第二,提升貴州省高職院校對外漢語教學師資力量。貴州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省內外本科院校對外漢語教學的經驗和資源,定期輸送對外漢語教師到各個學校參加培訓,交流對外漢語教學經驗,例如:學習如何組織分班教學,如何更有效地開展HSK漢語培訓等,從而進一步推動貴州高職院校東盟留學生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第三,建立具備較強語言能力的系部專業課教師隊伍。根據對東盟留學生專業教學的調查結果發現,貴州省高職院校中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專業課師資力量較弱,同時還缺乏能為東盟留學生開設專業漢語強化課程的對外漢語教師。貴州省高職院校應積極聯合省內外本科院校,開展相關系部專業課教師雙語培訓和對外漢語培訓,不斷優化教師配置,從而更好的提升貴州高職院校留學生專業課教學。
第四,將中國文化體驗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宣揚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是開展來華留學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貴州省高職院校應聯合省內外高校積極開展和組織相關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可將部分文化體驗活動設為選修課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東盟學生通過參與課外文化體驗活動不僅能提升漢語水平和交際能力,還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將對中國的熱愛變成學好漢語的動力。
第五,合并專業,共享生源。貴州省高職院校可根據各自學院特色,開設符合留學生生源國就業市場需求的特色專業,對類同專業進行合并,做到留學生生源共享,教育資源互補,降低將于成本,提高教學質量。
第六,搭建貴州省高職院校網絡漢語教育平臺和海外漢語培訓基地。貴州省高職院校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聯合開展線上漢語網絡課程,既方便東盟留學生漢語學習,又培養潛在來黔留學生。同時,共同建立貴州省高職院校海外漢語培訓基地,定期組織各院校對外漢語教師赴東盟國家對當地學生開展漢語培訓,既能保證漢語教學質量,又能穩定生源。
第七,國際學院和專業系部應緊密聯系,共同打造國際高技能人才。高水平的國際技能人才應具備扎實的漢語基礎和專業知識,東盟留學生教學應是一套完整連貫的體系,國際學院和專業系部應緊密合作,聯合制定留學生人才培養方案,做到留學生漢語和專業學習無縫銜接。國際學院教師在漢語培訓階段聯合系部教師為今后打算進入專業學習的東盟留學生開展相關專業漢語課程,適當加大課時量,增加其專業漢語詞匯,為其今后進入專業學習奠定基礎。當東盟留學生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后,系部教師應對留學生漢語實際水平進行階段性考核,對專業詞匯量不足的東盟留學生開設專業漢語強化課程,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取得相應學歷,成為真正的國際高技能型人才。
此外,學歷學位的互認不僅是我國與東盟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有效途徑,也是增進雙方專業國際互認、提高教育水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應加強國內高等教育質量的監督與認證,讓高質量的教育水平獲得東盟和世界各國的認可。其次要加強留學服務品牌形象建設,繼續加大宣傳和交流,讓更多東盟留學生了解中國、認同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與價值觀念,塑造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良好形象。
三、結語
雖然目前大多數貴州高職院校還處于來華留學教育初期,但也應重視加強東盟留學生漢語教學和專業課程建設,從而更好地提升外國留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勇輝,管一凡.中國對東盟教育服務貿易:優勢、問題與對策-以東盟來華留學生教育為視角[J].東南亞研究,2014,(05):72-78.
[2]潘小明.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的內涵、要素與動因[J].職教論壇,2012,(33):10-15.
[3]許雙平.貴州高職院校外國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01):7.
[4]許雙平.分析貴州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赤子,2018,(01):159.
(基金項目:2017年貴州省教育廳職業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貴州高職院校東盟留學生教育現狀與發展路徑的縱向研究》(課題編號:GZZJ-Q2017026)。作者單位:貴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