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東
關鍵詞:歷史 ? 歷史觀 ? 興趣 ? 多媒體
歷史作為一門中學常設課程,雖然在學生和家長的觀念中,在學生升學的地位上不如語、數、外等學科重要;但是歷史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歷史觀、和價值觀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名中學一線的歷史教師,結合自身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培養在歷史學科方面的學習興趣,淺談幾點看法:
一、確立大歷史觀念
態度決定一切,作為一個生活個體的人想做好一件事,能不能做好一件事,關鍵在于個人的態度;而態度的決定因素在于個體對某事重要性的了解與認識程度。學生能否上好歷史課,學好歷史知識。首要問題是必須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重要地位:從主體上看,個人有個人的歷史,人類社會有人類社會的歷史,物質世界有物質世界的歷史,個人的歷史只是整個社會和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從時間上說,歷史又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今日之現在就是昨日之未來、明日之過去,三者存在必然的聯系,教師要教育學生從縱向的時間軸上理解歷史的同時,又要從橫向的空間概念上把握歷史。要做好今天的事,為明天的人生做準備,要做好個人的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貢獻。要做自己歷史生活的主人,不要荒廢人生。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做一個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會的人。微觀上具有良好的歷史素養在現實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學史使人明智,每個人的人生不可重復只有一次,而這一生如何度過又是難以下定論,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它包括人類活動的一切,既有偉人的輝煌歷程,又有常人的平凡一生,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前人各種各樣的不同人生經歷,并結合自身的現實條件,從而指導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以免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悔恨終生。這樣就確立了學習歷史的良好觀念。為下一步培養歷史學習興趣創造了條件。
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科書。目前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北師大版、岳麓版等,這三種主要版本編排的歷史知識框架都非常合理,各有各的特點:人教版最有邏輯性,便于教師系統備課和學生理解掌握;北師大版觀點鮮明、思想進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岳麓版圖文并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用哪一種版本,都要根據其特點深究教材,注重雙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事物、圖片、地理地圖等。例如:講到春秋戰國的文化一課,孔子這一知識點,學生在學過的語文課文中已略知孔子的名言,這里再引導學生觀察孔子畫像,從視角感官上認識孔子,同時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孔子思想的經典書籍,如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和《論語》。增強對知識點的全面認識。講到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光從文字上介紹,學生很難掌握其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這里可先通過觀察都江堰水利工程圖,認識內江、外江、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各部位的地理位置,再結合各部分的功能進行講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全面掌握了這一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結構原理和重要歷史地位。
其次,聯系學生感興趣的歷史成語故事。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歷史成語故事,它們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熟悉這些歷史成語故事,探索它們的來龍去脈是每個學生都十分感興趣的事:我講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這一課時,讓學生課前分組收集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成語故事,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講故事比賽。原來我以為學生時間緊,不會做的很好,結果上課時卻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每個組都收集了不下二十個歷史成語故事,并且講的都非常精彩。不光常見的退避三舍、臥薪嘗膽、一鳴驚人、紙上談兵等講的頭頭是道,連我所不知細節的一些歷史成語,如上下其手、一曝十寒、三人成虎等也被挖掘而出。
再次,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在課件利用之初,縣教研室經常組織全縣初中歷史教師開展公開課評比活動,市教研室也每年舉行一次全市公開課活動。多數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不能進入普通課堂:一方面,教學條件受限,多數鄉鎮基層中學沒有多媒體教室;另一方面,課件的制作也太費時費力,上好一節多媒體課,光課件就要用一到兩周才能準備好。當時我也認為不可行。但自從我曾經工作十多年的學校(羊山中學)2008年創省級規范以來,徹底改變了我的觀點。在創省規范的過程中,經常有校、鎮、縣、市四級領導的聽課評比驗收活動,我作為中青年教師經常被安排講公開課任務。在講公開課的過程中,我漸漸地發現學生特別喜歡上多媒體公開課,并主動要求老師用課件講課,說課堂中有愛聽的音樂、喜歡的圖片、特別是激動人心的歷史視頻。我想多媒體課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能增強識記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為了適應各方面的需要,最后我開始主動地把講多媒體公開課作為一種教學嘗試,每周講兩節。為了做好課件,我多方收集材料,并利用雙休日上網查詢,與同科歷史教師進行商討和觀摩,進行相互聽課活動。起初我擔心學生只看熱鬧,不深入學習,成績考不好,后來我發現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期中考試后,學生的歷史成績有顯著提高,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受到同事們的贊同和領導的表揚。
最后,開展與歷史相關的實地考察參觀活動。
隨著時空的轉變,曾經的一切都不可能永恒,但也不是一下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我們可以尋訪到各種歷史遺跡,大到長城、故宮、秦始皇陵,小到秦磚、漢瓦、唐三彩。還有數不清的各種遺址、文物。孩子們在書中怎樣學都感覺毫無興致,如果身臨其境,馬上就會有不同的感悟。教師可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地點去實地考察參觀,做好筆記,留好圖片,寫好觀后感。我組織學生到最近的羊山省級地質公園考察漢墓群,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拍照片、寫日記,活動取得成功,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能達到預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歷史教學無定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是好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回報祖國和人民。
(作者單位:金鄉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