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群

摘要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應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收治下肢骨折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觀察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對比兩組患者各項麻醉指標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結果: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麻醉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應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方式,效果更加顯著,和全身麻醉相比較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下肢骨折是老年群體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下肢骨折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在不斷下降,骨骼鈣質流失嚴重,在手術麻醉中耐受性比較低,可能出現其他器官疾病,因此在手術麻醉過程中選擇效果好、對患者影響少的麻醉方法。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65~79歲,平均(70.08±1.16)歲;股骨轉子間骨折14例,股骨頸骨折8例,髕骨骨折3例,踝關節(jié)骨折5例;平均骨折發(fā)生時間(25.3±2.18)h。對照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65~77歲,平均(69.98±2.16)歲;股骨轉子間骨折15例,股骨頸骨折7例,髕骨骨折4例,踝關節(jié)骨折4例;平均骨折發(fā)生時間(26.2±1.36)h。患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1~2種基礎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對照組患者全身麻醉,選擇咪達唑侖0.05mg/kg,丙泊酚1.5mg/kg,順阿曲庫銨0.1mg/kg芬太尼0.003mg/kg。快速誘導后行喉罩置人。手術過程中使用異氟醚、笑氣,順阿曲庫銨0.05mg(kg*h)維持,每30~40min追加芬太尼0.02μg/(kg·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增減麻醉藥物的用藥劑量,BIS值維持在40~60,術中給予橈動脈穿側有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血壓過低給予麻黃堿或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糾正。手術完成后使用靜脈鎮(zhèn)痛泵,將芬太尼0.008μgkg和地佐辛0.4mgkg加入生理鹽水中,共100mL,2mL/h靜脈持續(xù)鎮(zhèn)痛。②觀察組患者連續(xù)硬膜外麻醉,Ls.s或L2.3間隙穿刺,直人法或側入法,試驗量2%利多卡因5mL硬膜外向上置管3cm后平臥。根據血壓變化情況給予麻黃堿或多巴胺,維持血壓波動在平時基礎血壓的20%左右。麻醉后適當追加藥物維持平面在To左右。術中給予0.375%羅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硬膜外腔3~5mL/h持續(xù)泵人至術畢前30min。術后給予芬太尼及羅哌卡因硬膜外持續(xù)鎮(zhèn)痛2d"。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麻醉中血壓、心率變化情況及術中心律失常發(fā)生率,術后是否出現嗜睡、頭暈、惡心、肺部疾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認知功能發(fā)生情況、術后早期進行康復鍛煉及進食水,以及鎮(zhèn)痛效果。鎮(zhèn)痛評分標準:1分:不安靜、煩躁;2分:安靜合作;3分:嗜睡,能聽從指令;4分:睡眠狀態(tài),可以喚醒;5分:呼吸反應遲鈍;6分:深睡狀態(tài),呼喚不醒。其中2~4分為鎮(zhèn)靜滿意,5~6分為鎮(zhèn)靜過度。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09%,和對照組的25.00%相比較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麻醉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各項麻醉指標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有明顯優(yōu)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老年群體普遍存在著反應遲鈍以及骨質疏松等問題,在生活中發(fā)生股骨頸骨折的概率更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而且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但是由于自身因素的影響,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可能會出現各類并發(fā)癥,因此對患者手術指標的要求更多,尤其是針對麻醉方式。
本研究數據表明,對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原因如下:①雖然全身麻醉效果較好,但是麻醉藥物的大量使用會對患者中樞神經造成損傷,藥物濃度較高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包括靜脈血栓及高、低血壓等,對患者預后效果具有一定影響。而且麻醉后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以及低氧血癥等并發(fā)癥,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術中循環(huán)系統的波動,減少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對呼吸系統影響比較小,有利于減少短期認知功能發(fā)生,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影響,有利于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②腰硬聯合麻醉主要麻醉效果作用于部分脊神經,對其傳導功能起到阻斷作用,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手術中,藥物用量比較少,但是麻醉效果相對較好,而且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增減藥量,保證了麻醉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凹。
綜上所述,針對實施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降低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許小妮.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應用于老年下肢手術的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9(34):84-85.
[2]夏蘭.連續(xù)硬膜外麻醉與連續(xù)腰麻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5):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