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玲
摘要 目的:分析巨大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價值。方法:收治巨大子宮肌瘤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行常規開腹子宮切除術(TAH)治療,試驗組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LAVH)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手術用時短于試驗組,其余指標差于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價值顯著,患者恢復時間縮短。
關鍵詞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常規開腹子宮切除術;并發癥
資料與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巨大子宮肌瘤患者90例,年齡22~55歲,用計算機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所有患者經B超和宮頸細胞學檢查",手術前排除糖尿病和心臟病患者。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開腹子宮切除術(TAH)治療,試驗組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LAVH)治療:①氣管插管全麻處理后選取膀胱截石位,在臍孔下緣穿刺處理,予CO2建立人工氣腹,放置腹腔鏡鏡頭,對盆腹腔情況進行探查。而后選取麥氏點和反麥氏點進行穿刺,放置Trocar,對腹腔粘連情況進行分析,應用電凝對輸卵管峽部進行切斷,對前后葉分離;同時將子宮頸脈顯露出,轉為陰道手術后,在陰道穹隆黏膜和子宮膀胱間隙以及膀胱陰道間隙注射生理鹽水,將陰道黏膜切開后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和宮頸直腸間隙,分割宮體,將子宮取出,建立人工氣腹,沖洗盆腔,縫合殘端。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統計學方法:數據均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予以正態分布,用(±s)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用率(%)形式表示計數資料,行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分析:試驗組手術用時為(80.52±8.14)min,長于對照組的(74.43±6.69)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3.8773,P<0.05)。試驗組手術中出血量為(65.26±5.40)mL,少于對照組的(96.83±5.33)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7.9117,P<0.05)。試驗組肛門排氣用時為(0.87±0.22)d,短于對照組的(1.73±0.3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3.9551,P<0.05)。試驗組下床活動用時為(1.08±0.22)d,短于對照組的(2.14±0.25)d;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4.27±0.43)d,短于對照組的(7.76±0.66)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9.7208,P<0.0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分析:試驗組手術后皮下氣腫3例(6.7%),發熱2例(4.4%),總發生率為11.10%;對照組切口感染4例(8.9%),尿道損傷2例(4.4%),總發生率為1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1036,P>0.05)。
討論
作為女性最常見的腫瘤病癥,子宮肌瘤發病率較高,患者臨床反應無顯著特征,因此誤診率和漏診率極高。一些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后,難以用藥物治療,因此臨床采用手術治療,作為婦科常用手術方法,子宮全切術造成的創傷性較大,同時瘢痕較為嚴重,而腹腔鏡手術創口小、恢復時間短,更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駱文香,袁新平,張鴻慧,等.不同手術方式在巨大子宮肌瘤剔除中的應用和選擇[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6,27(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