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濤 張國愛
摘要 目的:對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應用放療聯合替莫唑胺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方法: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惡性腦膠質瘤患者52例,根據手術后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各26例。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單純放療治療;觀察組患者術后采用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口服治療,即同步放化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應用同步放化療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為患者爭取更好的預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應予以推廣。
關鍵詞 替莫唑胺;放療;惡性膠質瘤;療效
在顱腦腫瘤中,惡性腦膠質瘤是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常見腫瘤,可影響患者腦組織功能,出現癲癇、癱瘓等癥狀,對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脅。根據膠質瘤構成細胞的不同又分為星形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多種類型。該類腫瘤多發生于腦神經組織內,生長部位不同且惡變程度有所區別。惡性腦膠質瘤具有細胞分化不良、腫瘤生長速度快且難以根治的特點,臨床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由于部分腫瘤難以徹底切除,具有浸潤性生長的特點,術后易復發。為了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術后生存期,手術后結合放化療是十分重要的。在惡性腦膠質瘤患者手術后給予其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作如下報告。
資料與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惡性腦膠質瘤患者52例,經過CT、MRI等輔助檢查及術后病理診斷確診,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根據患者術后接受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27~67歲,平均(58.3±8.2)歲;根據WHO分級,I級5例,I級10例,I級7例,IV級4例;術后觀察腫瘤肉眼全切16例,肉眼殘留10例。觀察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齡26~68歲,平均(58.7±8.6)歲;根據WHO分級,I級6例,II級9例,II級8例,IV級3例;術后觀察腫瘤肉眼全切15例,肉眼殘留11例。需排除嚴重心、肝、腎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者、不能配合治療者及既往進行過腦部放化療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患者術后接受放化療期間常規進行各項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等,一旦發現患者中性粒細胞<1.5x10/L,立即給予其白細胞介素II治療。術后患者多存在顱內壓過高的表現,可通過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藥物進行降顱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進行放射治療,放療在CT引導下進行,放療范圍為術前水腫區域、腫瘤病灶區域或手術切除邊緣外1~2em處,將其設定為靶區。使用直線加速器6MV光子線,分次照射,每天照射劑量為2~3Gy,1次/d,每周5次,總劑量60Gy,共進行5~6周治療。首先進行局部大野照射,當照射劑量達到40Gy后采用局部小野照射。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放療前1h口服替莫唑胺,劑量為75mg/(m2.d),放療結束后4周繼續接受替莫唑胺治療,28d為1個療程,共治療4~6個療程,口服劑量為150mg/(m2.d),根據患者血常規檢查結果調整替莫唑胺服用劑量。
觀察指標:(1)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進行觀察比較。療效判定標準:①完全緩解(CR):治療后4周未發現殘余腫瘤和新生病灶;②部分緩解(PR):治療后4周腫瘤體積縮小>50%,并無新病灶出現;③穩定(SD):治療后腫瘤縮小≤50%,或腫瘤增大≤25%,且無新病灶;④進展(PD):治療后腫瘤增大>25%,或出現新病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CR+PR)例數/總例數x100%。(2)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及遲發性放射性腦病。
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表示,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26例,CR6例,PR14例,SD3例,PD3例,治療總有效率76.92%(20/26);對照組26例,完全緩解3例,PR10例,SD8例,PD5例,治療總有效率50.0%(13/26)。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惡心3例,嘔吐I例,骨髓抑制2例,遲發性放射性腦病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26.92%(7/26);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惡心2例,嘔吐1例,骨髓抑制3例,遲發性放射性腦病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30.77%(8/2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惡性腦膠質瘤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顱腦腫瘤,腫瘤多生長在腦神經組織內,與周圍正常腦組織分界不清,再加上腦內解剖結構復雜,臨床手術切除困難性較大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為了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輔助放療是必不可少的,有臨床報道顯示,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輔助放療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術后輔助放療雖然具有一定臨床效果,但仍然存在部分患者對放療不敏感,受放療劑量的限制,術后腫瘤的復發率較高。隨著對惡性腦膠質瘤的臨床研究逐步開展,臨床發現術后放療聯合化療具有更加突出的治療效果,可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其生存質量P。以往術后化療多采用烷化劑類藥物,可通過影響DNA修復起到抗腫瘤的作用,但傳統烷化劑具有較高的血漿蛋白結合率,長期用藥效果不佳,并且臨床不良反應較大,不利于推廣使用。替莫唑胺是一種新型的烷化劑類口服化療藥物,具有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率高的優勢。替莫唑胺進入患者體內后可快速降解為MTIC,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另外研究發現,替莫唑胺相較于傳統烷化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易透過血腦屏障等優勢,藥物在病灶處的濃度可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應用同步放化療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為患者爭取更好的預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應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劉京.惡性腦膠質瘤術后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化療同步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9):79-81.
[2]和勁光.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惡性腦膠質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4):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