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壽晨

摘要 目的:觀察自主熏洗法治療社區風寒濕型肢節痹的療效。方法:收治社區風寒濕型肢節痹患者125例,開具熏洗湯方,囑患者以特定的煎煮熏洗方式自行在家中完成治療。治療2周、4周后分別觀察并記錄臨床療效和用藥后不良反應。結果:2周后治愈率28%,總有效率68.8%;4周后治愈率38.4%,總有效率93.6%。除2例因發生皮膚過敏反應中止治療,統計為未愈,其余無中斷治療者。結論:自主熏洗法對社區多部位不同病因且符合風寒濕型肢節痹辨證標準的病例有效。舊渣新藥同煎法以及暖壺控溫熏洗法可能對保證自主熏洗治療的質量具有積極意義,為熏洗治療在場地設備匱乏的社區基層推廣應用提供了思路;不同病因的痹病即使辨證相同,療效或有差異。何種病因引起的痹病在社區應用自主熏洗治療能獲得最佳療效以及如何進一步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尚需進一步研究予以論證。
關鍵詞 中藥熏洗;風寒濕型肢節痹;療效
痹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致使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營衛失利,引起皮膚、肌肉、筋骨、關節等處發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證的總稱,也被稱為“痹”“痹證”“風濕”“歷節”等。臨床上以風寒濕型痹病多見,有多篇文獻報道了中藥熏洗治療風寒濕型痹病,包括膝、踝、足趾、腕、手指等部位的診治經驗1-4。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熏洗技術在社區基層推廣應用的工作需要,對熏洗湯方和熏洗流程進行了改良,應用于社區風寒濕型肢節痹患者125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符合風寒濕證型肢節痹辨證要求的患者125例,男57例,女68例;年齡48~75歲,平均55.8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3.5年;依據發病部位分為掌指15例,手腕及肘23例,足部及踝30例,膝及小腿57例;依據西醫診斷區分:雷諾綜合征2例,肱骨外上髁炎5例,類風濕性關節炎15例,腱鞘炎18例,骨關節炎65例,無法明確診斷20例。(1)納人標準:符合痹證的中醫風、寒、濕型辨證標準凹。行痹:肢體關節酸痛,游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熱等表證,苔薄白,脈浮。痛痹:肢體關節疼痛,痛有定處,疼痛劇烈,遇寒痛增,得溫痛減,關節不可屈伸,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舌苔薄白,脈弦緊或沉遲而弦。著痹:肢體關節酸痛,重著,或見患處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滑。(2)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中醫風寒濕型痹病辨證標準者。②伴有其他疾病影響關節者,如牛皮癬、梅毒性神經病、褐黃病、代謝性骨病、急性創傷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正準備妊娠的婦女、精神病患者。④過敏體質者。⑤合并心、腦、肝、腎、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⑥病情危重,或依從性差,難以對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正確評價者。
方法:(1)為患者開配熏洗湯方:艾葉10g,千年健10g,干姜10g,附子10g,紅花10g,當歸10g,香樟木10g,香加皮10g,桂枝10g,海風藤10g,獨活10g,雞血藤10g。每劑以棉紗包裹。(2)告知煎煮及熏洗方法:首日取2劑,以水2.5L文火煎煮20min,取汁2L置于暖壺內。自暖壺中取汁1L置于容器中,先以蒸汽熏蒸患處,熏蒸溫度以皮膚能夠耐受為宜。待盆內水溫冷卻至皮膚能耐受,浸沒患處于容器中,盆中水溫稍降,即取暖壺中熱汁續之,維持溫度,直至壺中水盡。整個熏洗過程約20min,以患處皮膚潮紅,蒸蒸汗出為宜,熏蒸完畢即覆被保暖,勿使復受風寒。用過的湯汁全部棄用,形成的藥渣均分2份,去一存一,留存的晾干備用。次日取新藥1劑,伴舊藥渣同法煎煮熏蒸,完畢后依然去半渣存半渣,后日復用,以此類推。煎煮及熏洗方法由醫生告知患者,患者在家中自行煎煮熏洗。(3)告知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或其他存在感覺障礙的患者應測量并控制熏洗溫度,熏蒸藥液溫度≤55°C,熏洗藥液溫度≤40C。(4)制定意外情況處理預案:①燙傷:立即停止熏洗,進行對癥處理,防止創面感染。②過敏:皮膚出現皮疹或有瘙癢癥狀,停止用藥。嚴重者可用抗過敏藥物處理。③病情變化:患:者癥狀突然加重或發生其他危重急癥時中止治療,應根據病情及時前往上級醫院就醫。以上信息均告知病患。(5)療程與頻次:4周1個療程,熏洗1次/d。于治療2、4周后分別觀察并記錄臨床療效和用藥后不良反應。
療效評定標準: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治愈: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實驗室檢查正常。②好轉:癥狀明顯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③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x100%。
結果
不同治療時間療效比較:125例患者2周后治愈率28%,總有效率為68.8%;4周后治愈率為38.4%,總有效率為93.6%,見表1。
不良反應:患者發生皮膚過敏反應2例,立即中止治療,停藥后反應消失,
統計為未愈。
討論
現有關于中藥熏洗的應用多依賴特定的熏洗設備,缺少在基層.衛生單位應用熏洗技術的方案。本研究試圖探索出一條中藥熏洗應用于場地設備匱乏的基層社區,故在痹病范圍內遴選方便熏洗治療的肢節痹;在湯方設計上吸取前人經驗,博采眾家之長,化繁為簡,以12味中藥構成固定的熏洗方,集祛風、除濕、溫陽、散寒、活血、通絡諸功效于一體,通治風寒濕三型痹病。為了跨過社區基層場地、設備等無力支持熏洗治療開展的硬件障礙,本研究設計了由醫師開配熏洗湯方并囑以注意事項,安排患者自行在家中完成熏洗治療的方案,并輔以舊渣新藥同煎法控制湯藥的濃度,減少藥性浪費,以及暖壺控溫熏洗法控制和保持熏洗的溫度等方法上的改良,試圖以此保證自主熏洗治療的質量。
本研究表明,盡管自主熏洗的質量可能會受到患者理解差異以及執行力差異的影響,但自主熏洗法依然對社區多部位不同病因符合風寒濕型肢節痹辨證標準的病例有效。本研究設計的舊渣新藥同煎法以及暖壺控溫熏洗法可能對保證自主熏洗治療的質量具有積極意義,為熏洗治療在場地設備匱乏的社區基層推廣應用提供了思路。然而,不同病因的痹病即使辨證相同,療效或有差異,這樣的差異也有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干擾。
參考文獻
[1]鄭曉紅中藥熏洗治療風寒濕痹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醫藥前沿,2014(2):371.
[2]趙義仙.中藥熏洗治療膝踝關節痛護理體會[J].光明中醫2009,24(1):153-154.
[3]趙崇智中藥熏洗配合針刺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1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3,21(8):27.
[4]洪鈺芳,秦亮甫.跟秦亮甫抄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45.
[5]陳湘君.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48.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發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