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香,歐素嫻,師 鑫
(廣東省清遠市中醫院,廣東 清遠511500)
近年來隨著國家進一步開放二胎政策,我國妊娠女性的數量和比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包括已結扎或瘢痕子宮育齡女性,此類產婦只能接受剖宮產的妊娠方式,部分女性由于巨大兒、胎位不正等臨床剖宮產手術指征也需要及時進行剖宮產[1]。雖然剖宮產術后使用鎮痛藥物能夠有效緩解切口的疼痛感,但對子宮生理性收縮產生的疼痛見效甚微,而且剖宮產術后還需要使用縮宮素進一步促進子宮收縮,便于及時排出惡露,導致產后劇烈疼痛,還會對產婦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臨床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緩解產婦術后宮縮痛成為影響產婦術后身心健康恢復亟待解決的關鍵所在[2]。本研究對中藥貼敷配合中藥足浴用于剖宮產術后宮縮痛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清遠市中醫院收治的90例剖宮產產婦,年齡25~36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7.31±4.35)歲;平均孕周(37.58±
1.72 )周。對照組平均年齡(26.87±4.22)歲;平均孕周(37.19±1.66)周。兩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
1.2 納入標準 ①均為足月單胎妊娠。②均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③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者。②嚴重血液系統疾病者。③嚴重精神疾病者。④拒絕本研究治療方案者。
2.1 對照組 術后給予常規止痛。剖宮產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并靜脈滴注縮宮素注射液(天津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482),每日1次,每次10 U,連續治療3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貼敷配合中藥足浴。中藥貼敷穴位選取氣海穴、腎俞穴、神闕穴。剖宮產產婦安全返回病房24 h內可將自制子宮復舊貼(藥物組成:肉桂5 g,小茴香10 g,干姜10 g,吳茱萸10 g,桃仁10 g,香附10 g,干益母草15 g,冰片3 g)貼于氣海穴和神闕穴,每日更換1貼。術后24 h取適量產后預防腹痛方(藥物組成:三七粉10 g,丹參10 g,白芷10 g,當歸10 g,續斷片10 g,土鱉蟲10 g,紅花10 g,大黃10 g,淫羊藿10 g,白術15 g,薏苡仁15 g,冰片2 g)貼于雙側腎俞穴,每日更換1貼。術后24 h將產后足浴方(藥物組成:干益母草20 g,當歸10 g,桃仁10 g,艾葉10 g,川芎10 g,炮姜6 g)藥包加入2 000 mL熱水中浸泡30 min,待溫度自然下降或加溫水調節至45℃左右時,協助產婦取舒適體位,將雙足放入藥液中,藥液浸至踝關節部位,雙足互相搓洗,每日1次,每次15~20 min。上述所有中藥貼敷及中藥足浴均持續應用至產婦出院。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治療前后宮縮痛進行評價,比較兩組鎮痛效果。②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術后靜脈滴注縮宮素時,產婦感到子宮收縮,呈圓球狀發硬,有輕微疼痛;有效:產婦感到子宮收縮時,子宮發硬,脹痛,能忍受,無明顯痛苦表情;無效:產婦感到子宮收縮時疼痛難忍,有痛苦表情,要求停用縮宮素。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VAS評分比較 兩組VAS評分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剖宮產產婦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剖宮產產婦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7.16±1.20 2.12±0.34△▲對照組 45 7.23±1.25 4.94±0.56△
(2)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剖宮產產婦治療效果比較(例)
產后宮縮痛是分娩后女性子宮強力收縮導致局部血管狹窄或閉塞,局部組織嚴重缺血、低氧,神經細胞受到不良刺激后會使體內局部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從而引起疼痛[3]。中醫將其納入“產后腹痛”范疇,并流傳有眾多良方。西醫雖然在藥物鎮痛上頗有建樹,但藥物在發揮鎮痛效果的同時帶來諸多不良反應,影響產婦哺乳及心理應激[4]。中藥穴位貼敷可以使藥物直接經皮膚滲透,在有效確保療效的同時,還可以激發、調節患者經氣,以達到溝通表里、溫補經脈、調和營衛、平衡陰陽的效果[5]。本研究敷貼藥物由三七、丹參、川芎、當歸、續斷、延胡索、香附、赤芍、冰片、桃仁、紅花等組成,能夠發揮行氣止痛、溫通經脈、溫補腎陽、調補沖任的功效,對緩解剖宮產術后宮縮痛具有良好效果。
中醫認為女性在分娩時損耗大量氣血,容易出現瘀阻不通、舊血停留、經氣郁滯等情況,產后進行中藥足浴具有祛風祛瘀、補身強體的功效[6]。人體五臟六腑與皮膚肌腠之間借助經絡相通,尤其是足部穴位較多,利用中藥足浴能刺激足部穴位,達到行氣活血、祛風除濕、疏通經絡之功。本研究所用中藥足浴藥物主要包括桃仁、當歸、川芎、益母草、艾葉、炮姜等,其中當歸、桃仁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益母草活血化瘀,促進產后子宮收縮,排出惡露;艾葉、炮姜溫通,通絡祛風。全方具有強腎固本、補血益氣、溫通經絡、縮宮止血、鎮靜、鎮痛等功效。
綜上所述,中藥貼敷配合中藥足浴能夠有效緩解剖宮產術后產婦宮縮痛的程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