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華
摘 要:思想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策略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能夠讓學生在活動化學習過程中不斷實踐和感悟,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個性等全面和諧發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活動化教學法,要確立思想品德活動化教學的目標,創造性地安排與處理教學內容,選擇科學的活動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活動化教學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08-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思想品德教學不斷優化,克服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引入了活動化教學方法,并在實施過程中顯示出其優勢。思想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策略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能夠讓學生在活動化學習過程中不斷實踐和感悟,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個性等全面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師應該重視運用活動化教學策略,讓學生的思想活起來,讓思想品德課活起來。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指揮棒,所有的活動都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所以,確立教學目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首要任務。
(1)活動化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思想品德教學活動應該是有意識、有目標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個性與特點,根據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2)活動化教學目標的發展性。教學活動的目標應該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了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確立兩種發展水平目標:第一是學生能自己達到的水平,第二是預期學生能夠達到的水平,即學習中雖然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克服困難,或者在教師的幫助下最終達成目標。這些目標的設定,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教學內容的生成過程,更是教材的再創造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解讀好教材、分析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根據學生的需要與現有教材合理搭配,對現有教材合理處理,不斷創新,發揮教材的最大功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德育與生活聯系密切,教師應將德育教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把生活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例如,“網絡交往新空間”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通過網絡與外界交往。初中生已經初步懂得了利用網絡與人交往,但網絡中的交往是比較復雜的,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綠色上網,嚴格遵守網絡交往的規則,讓學生利用網絡開闊視野、豐富生活、放松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朋友。教師可以利用電腦教室,組織學生開展分組網上閱讀活動,幫學生搜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與不當上網引發的網絡交往負面案例,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然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綠色上網的意義和重要性,并學會通過網絡進行交往。
思想品德課的目標是教師通過開展教學活動把社會道德要求逐步滲透給學生,使其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幫助學生形成穩定、自覺的思想道德基本素養。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大膽革新,從活動化教學方法入手,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開展生動、有趣、社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德育教學應建立在實踐基礎上,因為德育本身也是一種實踐,缺少實踐的德育是不完美的。而活動化教學方法就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學生只有親身參與實踐,才能體會到德育的真諦。在德育中使用活動化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大自然,走進社會,參與體驗活動。例如,“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中有一節關于保護環境的內容,為了讓學生了解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了解我國的環境現狀以及如何保護環境才能保證人類的正常生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或工廠,了解環境和環保問題,讓學生做好調研和記錄,回到學校后進行討論。學生在活動中能夠體驗到環境的重要性,并找到保護環境的方法,進而提升環保意識。(2)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活動化教學方法,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是一個重要的體驗過程,教師要運用活動化教學方法,給學生充分的體驗機會,而不是用各種借口剝奪學生體驗的權利,要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充分思維,與同學們一起討論。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指導者,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習主體作用。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較為死板,教師講、學生聽,與生活脫節。為此,思想品德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理念,運用活動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思想品德課的活動化教學,是一個充分體現實踐性的教學過程,能豐富學生的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思想品德教師要重視運用活動化教學方法,開展生動、有趣、社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就是成長的樂園。
參考文獻:
[1]沈鶯鶯.推開生活的窗——芻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之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
[2]陸素珍.初中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李娟.思想品德課活動化教學之我見[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