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俊
摘 要: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開展德育工作,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文章結合農村高中德育實例,研究如何將潤心教育有效滲透到德育工作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關心、尊重以及鼓勵,切實彰顯德育實效。
關鍵詞:農村高中;潤心教育;德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13-01
“潤心”的最初含義是“滋潤人的心靈”,學校管理將其定位為“潤心管理”,學生教育將其定位為“潤心教育”,主要目的是滋潤學生的心靈。教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育要以心為本,從心開始,才能保證教學相長。所以,學校德育歸根到底是對“心”的管理。基于這種思考,要將潤心教育滲透到農村高中德育之中,教師可以從德育要源于生活、德育應注重實踐、德育需優化評價三方面入手。
道德的產生與人的社會性及人類的交往活動密切相關,生活中各方面的信息會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產生影響。因此,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開展德育工作,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擁有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悟道德的內涵,形成美好的品德。
例如,孩子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生活方面對孩子幾乎百依百順,導致很多學生是學習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甚至還有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形成攀比心理,喜歡和同學比穿名牌。針對這種現象,班主任可以在班里召開一個辯論會,讓學生針對“高中生該不該穿名牌”這一話題展開自由辯論,結合現實中的各種例子來論證觀點。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發現:自己對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是不對的,盡管父母對自己有撫養的義務,但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攀比心作祟而加大他們的負擔。辯論結束之后,班主任可以進行小結,告訴學生“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與他的家庭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家里對家人體貼,在外才會對他人友善”。
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當結合學生所生活的家庭環境、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尋求各方面的配合,這樣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生活化的德育活動能溫潤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德育,德育也處處影響著生活。
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些基本的道德理念,學生就能夠全部掌握,而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在實踐中感知道德的價值,深化對道德的認識。班主任在平時要注意認真觀察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他們在道德品質上存在一些不足,就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收獲正確的認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植樹節的時候,班主任便可以組織植樹活動。在活動之前,班主任可以讓學生以小論文的形式談一談環保的重要性,并組織作文評比,將最優秀的作品張貼于班級的公告欄。在實際植樹時,班主任要起到榜樣作用,帶頭扛樹苗、松土、澆水。學生看到班主任這樣做,也會自覺地學習。當學生在植樹過程中碰到困難時,班主任要及時幫助。樹栽好之后,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種的樹上掛上寫有自己名字縮寫的卡片,或是親自給自己栽的樹起一個名字。這樣不僅有紀念意義,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產生小小的成就感,從內而外地意識到綠化環境對保護地球的重要性,進而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除了環保活動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校園操場打掃活動、圖書館圖書分類擺放活動、到敬老院為老人梳洗打扮活動、去特殊教育學校與特殊兒童溝通交流活動等。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懷著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在他人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地伸出雙手。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視合理的評價,而評價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具體的分析。部分班主任在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時,往往習慣于采用比較單調、空洞的評價方式,這不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行為。為此,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個體差異來制定德育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道德行為。
例如,在每學期結束的時候,班主任可以給學生發一本“德育評價總結”,總結中包括學生本學期每周的德育表現評分、學生完成的公益項目、教師的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明確自身存在哪些優點以及不足。“德育評價總結”的最后一頁還包括學生的自我反思,這一處空白需要學生自己填寫。學生可以將自己以往的體驗與感受記錄下來,并寫下下一學期的公益活動計劃,以及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見等。
班主任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時,需要制定相對合理的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通過有效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并從各方面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
總而言之,班主任將潤心教育有效滲透到農村高中德育工作中,能夠為德育工作指明正確的方向,切實彰顯德育實效。德育要源于生活,德育應注重實踐,德育需優化評價。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應該成為怎樣的人,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詹鋒盛.提高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7(07).
[2]胡健.淺談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