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禹
【摘要】網絡金融的發展是國際國內金融業發展的最大變革與發展趨勢,為了對今后的金融業的走向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同時為了保障網絡金融發展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我認為很有必要對網絡金融的發展有一個深度的了解,對其變化的趨勢尤其是對風險種類、特點、危害等應相當清楚,并采取有效可行的監管對策。
【關鍵詞】網絡金融 風險監管 監管對策
一、網絡金融風險監管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主體不協調
隨著互聯網金融得深化發展,產品創新和業務創新層出不窮。然而伴隨著業務交叉的增多,一個創新的平臺產品在其業務發展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許多不同的監管機構,因此將不可避免地產生真空監管和重疊。以支付寶為例,把資金從支付寶轉賬到余額寶的過程應該由央行進行監管,而把資金轉入余額寶用來購買基金的行為又會涉及央行和中國證監會兩個監管主體,要想達到有效的監管,那么就要求二者能夠進行信息共享實現有效的溝通協調。但是這一過程又會產生溝通協調成本,造成監管成本提高和監管效率的降低,影響互聯網金融高效性作用的發揮。
(二)法律建設尚未構成體系
通過就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現狀加以闡述,不難發現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環境是以各種《辦法》、《通知》、《意見》形式的法律法規為主要組成部分。以此形式宣布和實施的規定效果較差,法律等級較低。此外,這些規則的內容更多是指導原則性的,操作性較差,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配套措施和實施方法。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體系的建設尚未最終確定,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
(三)制度框架有待完善
隨著近期各種平臺卷款跑路事件、客戶信息泄露等事件發生,互聯網的財務風險頻繁發生暴露出中國有關制度建設的缺失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信用評價機制,加之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不完善,導致對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監管不足;第二,缺乏準入機制,導致從業機構和投資者資質良莠不齊,平臺無序競爭,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擾亂互聯網金融市場,誘發市場風險;第三,缺乏信息披露機制,投資者無法充分了解平臺運作狀況的相關信息,對平臺監督不夠,導致平臺暗箱操作,誘發經營風險和操作風險;第四,缺乏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和反洗錢機制,導致對技術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監管不足。
二、控制網絡金融風險監管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監管部門的協調
實施的《銀行監督管理法》里規定: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監督和管理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及相關業務。需要與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務院其他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共同管理這些監督管理信息;需要與其他國家(地區)的銀行監管機構合作,共同監督和管理工作;事件需要由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務院共同處理。因此,制度規定并非沒有,但實際上無法執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監督網上銀行業務,檢察機關有權監督法律,工商部門有權管理工商業,市會計部門有權進行審計和監督。由于多頭都有權監督,最合適的方式是加強與這些部門的協調。必要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定法律法規。在網上銀行監管中,其他部門的監督應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主要重點是積極配合和加強聯絡,解決監管問題,加強權威性,填補合作不力造成的監管缺口。要破除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地方行政設置,消除地方行政色彩,盡量減少地方干預,強化其履職的權威性。
(二)健全法律法規
健全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要適當加強法律規定的前瞻性,堅持適度超前的立法思路,當前我國諸多網絡銀行業務的新型態和新問題也會進一步倒逼監管當局在制定監管法律法規時,進一步考慮其前瞻性。
第一,完善相應的銀行監管法律。在最大程度上維護中國網上銀行監管的權威,提升其在法律監管中的地位。從法律層面來看,法律地位當然是除憲法外最高的,但法律管理中國網上銀行監管只是偶爾出現在中國人民銀行法律和相關修訂法案等法律文件中。事實上,鑒于我國純網上銀行的出現,電子商務的法律形式也隨之出現。我國已初步具備建立了一整套《網上銀行法》的條件。即使條件不成熟,也總是值得稱道。這樣既可以規范網上銀行業務的監管,又不至于破壞和大大改變我國現行的網上銀行監管法。
第二,完善各部委監管網上銀行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銀行監管部門發布的內部規定不一致。例如,《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網上銀行監管機構定位。在《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中,主體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意味著網上銀行是均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監管范圍和中國銀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范圍。更致命的是,兩者之間的監管職責和分工根本不明確。而且各部委的規章制度過于原則,實際上沒有可操作性。有必要進一步完善修訂,以滿足網上銀行風險的監管需求。
(三)銀監會應提高對網絡銀行的監管水平
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其他銀行將參與制定一套網上銀行結算和電子設備使用規范標準,以實現與國際金融業的接軌;建立完整的網上銀行審批監管體系。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成立專門機構,研究網絡硬件和軟件系統的具體業務功能的建立,管理,實施和應用。銀行業務,為網上銀行的發展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和指導,并利用網絡等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異地監管;針對網上銀行安全問題,選擇安全標準,建立安全認證體系;建立一套有效的黑客程序和病毒程序免疫系統,建立財務信息管理分析系統和財務技術風險監控預防系統,制定數字電子貨幣發行,支付和管理的規章制度。
三、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發展時間不久的金融模式,因為其巨大的創新潛力,在成本、效率及普惠性方面遠遠超過傳統金融,因此,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的時候,要給其足夠的試錯空間,給其最大的包容性,給其足夠長的觀察期,而不能因為風險的存在,而壓縮其生存空間甚至利用行政手段直接禁止。
參考文獻:
[1]李春燕.我國網絡金融風險及監管對策[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1(05):65-67,70.
[2]王政.淺析完善網絡金融監管的對策[J].經濟師,2018(09):68-69.
[3]隋冰.我國網絡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其風險監管策略[J].統計與管理,2017(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