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澤 王玉
【摘要】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是面向未來、面向用戶的一種全新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這種模式的組成要素、運行機理將對全面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 高校圖書館館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素養越來越成為評估個人能力的重要組成要素,而且逐漸占據人才培養的主導地位。長期以來,作為高校各類學科信息的聚集地和中轉站,圖書館一直擔負著培養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使命,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帶來的教育模式革命中理所應當發揮更大作用。
信息素養是圖書館用戶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由于信息媒介的飛速發展,信息素養的內涵、教育模式、方法手段等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但是無論信息媒介如何變化,信息素養教育都始終是圖書館的核心能力和重要使命。
1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概念、內涵和研究意義
對于信息素養的概念,得到學術界一致公認的是美國國家圖書館協會(ALA)做出的定義,即: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根據這個定義,信息素養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信息的利用上。信息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的獲取變得極為便捷,但是也普遍出現了信息過剩、信息失真的情況。
1.1? 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定義
嵌入式信息素養是區別于傳統信息素養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它的核心是利用“圖書館—院系”、“館員—教師”的協作模式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到各專業課程的日常教學和實踐,形成“嵌入式”教育的形式。
1.2? 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研究意義
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整理,對信息素養的評估標準的定義為:確定所需的范圍、有效地獲取所需的信息、鑒別信息及其來源、將檢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識基礎、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項具體任務。對于高校而言,這個具體任務指的主要是教學科研工作。以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從對近幾年我國碩士研究生論文盲審情況的分析來看,在參考文獻方面,存在參考文獻不真實、外文文獻少、近三年文獻少、文獻與論文相關性不強的問題。這反映出,高校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對信息的獲取、利用能力不足,信息素養有待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的下降直接影響高校的學術水平,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改進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來促進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成效的提高,這是圖書館應盡的教育義務。
2從與傳統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對比看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特點
2.1獨立的選修課教育模式
開展獨立的選修課教育模式是當前高校慣常使用的方式,它被稱為“信息檢索與利用”課,一般開設于大三學年,由圖書館館員擔任授課講師,學時多為20-30學時,采用理論講解和上機實踐兩個步驟進行教學。由于圖書館在高校教學中處于相對邊緣的地位,這門課的教學并沒有與教務部門進行較好的溝通,授課體系不夠完善,授課教材沒有得到明確。
2.2 課外講座教育模式
課外講座教育模式實質上是通識教育的一種樣式,圖書館通常利用新生入學的時機組織他們到圖書館參觀,引導他們認識并初步掌握在圖書館檢索信息的必要流程。除此以外,在每個學期可能不定期地舉辦若干次講座,仍然是介紹圖書館的職能和使用方法。這種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在內容上僅限于介紹本校圖書館的信息檢索功能,在組織形式上不夠有效,學生的參與度明顯不足,而且培訓內容的連續性和計劃性也一般得不到保障。
2.3 嵌入式教育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素養教育方式
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引導受眾實現認知過程,受眾的核心關切卻不在認知過程上,這是雙方在預期目標上的錯位,因此圖書館要堅持用戶思維,以用戶為核心,加強用戶調研,綜合使用Think Aloud、Task Analysis、Affinity Diagram等方法,摸清用戶在信息檢索和認知過程中的重要關切和核心需求。以用戶為核心的設計特別強調用戶調研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重視產品開發過程。就執行來說,由于不同的開發團隊在不同的開發過程中有不同的針對問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論是指把幾種適當的用戶調研方法組合融合到設計過程中去,并加以有效迭代。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則從實踐之初就精確指向了用戶在教學、科研等學術活動的核心要素,是能夠直接直接用戶關切問題的,這一定更能受到用戶的歡迎。
2.4 嵌入式教育是開放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工作模式
開放、共享、交互是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也是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本質屬性。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開放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組織體制上跨學科、跨專業,多元一體。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打破了單門課程、單個教師、單個教室、教材的局限,把不同的學科、專業知識通過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引導融合在一起,把分散、孤立的間斷式教育變為連貫、集中、邏輯關聯的長期性服務。
二是技術上依托網絡構建雙向互動、共享的教育模式。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是利用先進的大數據、數據庫、人機交互技術,打造一個對用戶完全不設置任何準入門檻的開源信息數據庫。開放式系統結構是由開放系統接口標準所定義的一個結構框架,具有可移植性、可變規模性、可交互操作性。
3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實現模式探討
研究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具體實踐模式,主要從目標、環境、機制這三個要素分別討論。
3.1目標嵌入:針對高校教學科研項目,把信息素養教育的目標同教學科研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目標是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核心導向,也是體現教育模式成效的集中表現。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是嵌入到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中,因此,嵌入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目標一:課程設計。利用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全過程提供信息服務。一是圍繞教學中心內容釋疑,提供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各種格式的教學輔助資料,為學生課前預習、教師備課、課中互動、課后作業提供保障。
目標二:科研探索。主要是聚焦科研工作的前沿和熱點課題,在為科研人員檢索信息提供便利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于數據挖掘、人工智能、趨勢預測等信息深入功能的投入,為科研人員確定科研方向提供有力的輔助決策支持。
3.2環境嵌入
環境是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實踐基礎和運行平臺,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是把自身嵌入到教學科研的環境中去,避免成為“局外人”自說自話。
3.2.1嵌入到學科課程設計,使信息素養能力能夠滿足不同科學、不同學習層次的需求;同時重點針對跨學科領域、交叉學科研究的需要,體現信息素養綜合化的優勢。
3.2.2嵌入教學課程。主要通過:開設課程,建立剛性的考評機制;跟蹤學生的課程設計,以任務牽引的手段引導他們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能力。
3.2.3嵌入網絡環境。主要是通過利用互聯網,建立網上共享平臺,打造基于社交網絡的課外服務模式。
我們要以校園網為平臺,應用現代信息、通信、網絡技術,把信息素養教育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進行綜合集成,構建一個開放、標準化的信息服務平臺,支持語音、數據、視頻格式,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功能,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體系,提高系統的冗余度和容錯率。支持學生和教師隨時隨地接入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備課、教學管理。
同時要突出系統傳播性和個性的共同發展。參照“MOOK”模式,開設網絡精品公開課;設立APP,使學生自主、交互學習更加便利;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種社交網絡建設圈子,吸納學習者交流學習心得。
3.3機制嵌入。建立并不斷完善支持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的服務保障模式,優化管理和運行環境,建立專業人員的考評制度。
高素質的信息人才是支持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在高校全面開展的核心支柱。從解決問題和立足實際的綜合情況來看,依托圖書館員工,培養他們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能力,是比較可行的一種辦法。我們的目標是,讓圖書館員工成為能夠勝任信息素養教育的專業教員。為此,我們需要加強對他們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使他們確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具備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地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估的能力。同時,要建立定期的考評機制,設計專業化的測試體系和評分系統,以科學、量化地手段對他們的信息素養教學能力打分。